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群众路线里的辩证关系

  • 投稿dhch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497次
  • 评分4
  • 63
  • 0

摘要:在党的群众路线理论里,“群众”概念多是以抽象和泛指出现,但在具体实践中,“群众”的内涵边界往往并不清晰,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文旨在从方法论角度,结合实际,对什么是群众、如何做群众工作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提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效性提出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群众路线;辩证关系;党建

同志指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这一重要论述,既强调了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又深刻地指出了坚持群众路线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的工作不扎实不深入、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等问题,恰恰印证了同志对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的科学论断。为什么影响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作风问题反复出现、无法根治,如何解答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一永恒课题,需要从方法论上对“什么是群众”、“如何做群众工作”、“怎样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问题进行更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一、群众的内涵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基本内涵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毛泽东同志把群众路线定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认识客观现象的根本方法。但这里所提到的群众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种泛指。在群众路线具体实践中,我们还不得不面临一个需要解答且无法回避的问题,即群众的内涵是什么,在具体工作中,如何理解群众,在一个单位、一个组织里,哪些人是群众。能否真正理解这一问题,决定着群众路线贯彻执行的效果。

1. 什么是群众

《辞海》给出了两个定义:一是指大众,人民群众,群众运动。二是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等组织的人,用于表示政治身份。这两个定义虽然还是一种泛指,但为我们理解群众的内涵提供了原则。第一个定义给出的原则是“大多数”。马克思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段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什么是群众,群众就是大多数人。在一个组织里,占绝大多数的那部分人就是群众。第二个定义给出的原则是“ 相对性”。这种相对性是建立在领导与被领导和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之上。从政治属性的角度,将不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人称为群众,执政党的人与非执政党的人之间形成了相对的领导与被领导和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那么,在一个组织里,处于被领导或被服务地位的群体就是群众。因此,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看谁是群众,就要看谁处在被领导或被服务地位,哪些人是绝大多数。

2. 什么是群众利益

一方面,群众是有利益。群众利益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内容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恩格斯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同志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期盼都属于生产物质生活或是以生产物质生活为基础的。因此,群众利益的现实表现就是待遇问题。另一方面,群众利益是多样化的。群众内部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许多情况下这些诉求本身就存在着矛盾。人们都想有好的待遇,但资源的有限性和经济发展的效率要求,使得对资源的竞争无处不在。怎样处理群众内部利益诉求的矛盾,影响着群众路线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的实际效果。

3. 什么是群众工作

毛泽东同志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简要而言,群众工作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但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困难主要在于,当真正面对一个组织、处理一件事项时,谁是群众、群众的利益是什么等问题就变得不那么清晰明了了,往往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群众工作的基础路径是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首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弄清楚谁是群众、群众的利益是什么。

二、群众工作的方法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基于对工作的态度,可将领导干部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进取,想做出点事情,想取得些成就的;一类是消极怠工,只考虑个人得失,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的。应该说,在广大党员干部中,第一类占了绝大多数。使占绝大多数的、积极进取的干部掌握正确的群众工作方法,对于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全面提高工作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掌握正确的群众工作方法,关键是要有明辨矛盾的智慧、学习教育的能力、勇于担当的精神。

1. 明辨矛盾的智慧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键要抓住主要矛盾。做好群众工作也是这样,关键是要抓住群众工作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就是群众利益。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因此,维护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便成为做好群众工作最重要的法则,而明辨谁是最大多数人则成为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的前提。

(1)明辨“为了谁”和“依靠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党的群众路线中,“为了谁”和“依靠谁”是统一的,都是群众。但在一个具体的组织中,“为了谁”和“依靠谁”虽然仍是统一的,但却各有侧重:“为了谁”是与组织存在价值和意义相关联的,没有“为了谁”,组织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依靠谁”是与组织运行相关联的,具体来说主要指组织内部的成员;“为了谁”和“依靠谁”都是群众,但“为了谁”决定着“依靠谁”。比如,在一个基层政府部门,其辖区的老百姓和部门内处于被领导地位的人员都是群众,但维护辖区老百姓的利益更重要;在一所企业,其产品服务的对象和本单位职工都是群众,但确保产品服务对象的利益更重要;在一所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群众,但学生更重要。因此,要更加重视“为了谁”那部分群体的意见,首要满足这部分人的利益诉求。

(2)明辨少数与多数。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处于同一阶层、同一方面的群众,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也会从自己利益出发,形成不同的利益要求群体。比如拆迁工作,同是被拆迁的居民,有的人愿意拆迁,有的人却不愿意拆迁,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如果99%的人都同意拆迁,只有1%的人不同意拆迁,又该怎么办,是不是可以不顾那1%的人的利益强行拆迁,或是为了满足这1%的人的利益不拆迁,那希望拆迁的99%的人的利益又如何保障。因此,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明辨少数和多数非常重要。一方面,对于少数人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如果他们的行为确实妨碍了占绝大多数的人的利益,就需要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但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另一方面,有时也不能只是简单以人数的多少作为标准,还要考虑利益诉求的权重比例,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

2. 学习教育的能力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做学生”就要有学习的能力,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决策和措施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之上。“做先生”就要有教育的能力,通过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实现自身利益的途径,主动参与各项工作之中,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自觉的行动。提高学习教育能力,关键要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1)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体现。领导干部提高学习能力,首先要学会调查研究。因为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事物的情况,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决策有依据、方法有针对、措施有效果,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调查研究是一门方法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理论来源于实践,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对客观规律的理性概括和科学总结,加强理论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站上“巨人”的肩膀,从更高层面审视所面临的问题;要针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理论学习,弄清楚问题的理论根源,为科学解决问题奠定理论基础。二是要善于借鉴前人经验。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有经验可寻的,在一个地方是新问题,在另一个地方可能就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要树立开放思维、培养开放意识,充分借鉴前人解决同类问题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弯路。三是要深入群众之中。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特别要深入到问题涉及到的群众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

(2)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随着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复杂多样,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存在不少难点和热点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越是矛盾突出,越是问题复杂,越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引导群众正确分析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实现自身利益的途径,自觉为改革发展稳定贡献力量。”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必须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一是要从群众的所思所想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个别谈心、耐心疏导、平等交流、民主讨论等方法,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思想政治工作入情入理、潜移默化。二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思想问题与依法按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多办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渴望解决的好事实事。三是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把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与现代信息传播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3. 勇于担当的精神

同志曾经说过:“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勇于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对群众合理与不合理的诉求、面对众多的利益主体,真正做到让所有群众都满意,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把改革深入下去,必须要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具体来说,需要处理好干与不干和改与不改的关系。

(1)处理好干与不干的关系。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干事难免会出错,但不干事是百分之百地错。”可一些领导干部却本着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态度,对工作敷衍应付、得过且过,其根源就在于这些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不强,没有担当精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干部只有积极进取,面对困难,勇于担当,才能取信于民,得到群众的支持。干事是基础、是前提,但把事干好则需要把握时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样的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

(2)处理好改与不改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的意见,不外是几种情况。有合理的,合理的就接受,就去做,不做不对,不做就是官僚主义。有一部分是基本合理,合理的部分就做,办不到的要解释。有一部分是不合理的,要去做工作进行说服。”因此,对于群众的意见也要区别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群众工作并不是要满足群众的所有诉求,对于合理的诉求要积极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诉求也要敢于坚持原则。但由于一些群众不合理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这部分群众肯定会有意见,为此,一方面要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和由历史评判的胸怀。尽管一些群众现在不认可,但为了大数人的利益、为了事业的发展,历史和人民最终会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

本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为主要任务,原因就在于“四风”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解决好“四风”问题是解决党内其他许多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四风”能否得到有效遏制,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党的优良作风能否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四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产生根源主要在于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和工作方法上的不对路。要解决“四风”问题,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使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掌握正确的群众工作方法。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倒查法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征求意见环节中,由于种种原因,群众往往不是直接就“四风”问题提出意见,而是针对具体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意见。面对这一情况,领导干部不能认为自己就没有“四风”问题,而是要从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入手倒查自己的“四风”问题。同志指出,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因此,面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如果是因为工作不扎实造成的,那就有形式主义的问题;如果是因深入基层不够、“拍脑袋”作决策而影响群众利益的,那就有官僚主义的问题;如果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作为的,那就有享乐主义的问题;如果有严重浪费的情况,那就是奢靡之风的问题。通过采用倒查法,可以使领导干部透过具体问题反思自己思想问题,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2. 制度化

解决问题不能只是就事论事,还要触类旁通。要从解决一件事拓展到解决一类事,必须以制度为保障。因此,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仅要反思“四风”上的思想根源,还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要通过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使权力的使用更加规范、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诉求的渠道更加顺畅。“四风”问题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出现动摇所致。要加强学习制度建设,对党员领导干部学什么、怎么学都要有明确的规定,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四风”问题出现反复,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督不到位。要围绕“谁来监督、怎样监督”等基本问题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制定实施切实可靠的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纪委在党风监督中的作用;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机制,发挥群众举报、网络反腐、媒体监督的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 文化态

同志指出,“‘四风’问题有的也与一些不良习俗有关。特别是那张巨大的人情关系网,既有形又无形,把很多干部群众都网在里面,逢年过节、生日纪念、婚丧嫁娶,你来我往,永无休止,还不清的人情债。你有圈子,我有圈子,大家尽想搞圈子、入圈子、知圈子,把人际关系搞得越来越庸俗,一些干部甚至因此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树立良好的作风,必须努力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当前要重点做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树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社会风气,就会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要紧紧抓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实践养成、政策制定、制度保障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使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让不良风俗没有藏身之地、社会正能量遍地开花。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辞海[EB/OL]. http://tool.gaofen.com/cihai/qun?zhong.htm.

[2]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411.

[3]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1002.

[4]. 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2-11-16.

[5]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899,1012.

[6]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279-280.

[7]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441.

[8]胡锦涛.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 文献出版社, 2006: 317.

[9]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221.

[10]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273.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