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对策研究

  • 投稿段知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469次
  • 评分4
  • 33
  • 0

摘要:文章在探讨了价值、生命价值、生命价值教育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忽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认知力、没有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判断与选择力、未成功引导大学生养成生命价值实际行动力、忽视大学生生命价值创造力的培育,提出高校应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师等环节做好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工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命价值;生命价值教育;对策;研究

一、生命价值与生命价值教育

“价值”一词已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学、哲学、伦理学、美学等许多领域,其范畴相当丰富,其定义有各种各样,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特征,即都认为价值是指“有用物对人的意义、重要性或人对有用物的估价,评价、珍视,尊重等等”。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对价值进行了阐述:“价值这个普通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它“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实际上是表示物为人而存在”。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它的本质是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物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关系。从哲学角度看,“价值”一词的定义被学术界所广泛认同的是“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的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这种作用或关系的表现就成为价值”,即有用物对人的用途、积极意义或对有用物的估价、评价、珍视等。

人是有生命的存在物,不仅具有生理学的内涵,而且还具有社会的和精神的内涵,人的这种生命特质使人的生命价值有了赖以存在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生命价值在于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本身,没有人的生命,就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价,谈论人的价值也就失去了意义。人的生命价值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对于作为主体的自身需要和作为主体的社会需要满足,既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又强调人的生物属性。生命的价值问题,是人的价值的核心问题,它涉及到人怎样认识自身的价值,怎样实现自身的价值,怎样有意义地度过人的一生。从生命的自我价值来看,人的生命活动越能满足他的生存、享受、发展等的需要,其自我价值就越大,从生命的社会价值来看,其生命活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越大,其社会价值就越大,人的生命价值更在于人的生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劳动能力。总而言之,生命是有价的,生命价值的大小在于每一个人的生命活动对自身对社会的满足程度。

生命是人之根本,对任何一个人都具有最高价值,生命也是人最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人的生命存在,就无以谈起生命的尊严、理想和价值。“人的生命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等人生问题是一门科学,人们不会自发地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意识和生命价值发展能力,它必须通过相关的生命价值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对生命、生命价值及其意义了解、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学校开展生命价值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生命价值知识和人生知识,学会辨别各种生命价值现象和处理人生问题的能力,并在日后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生命价值意识和生命价值发展能力等奠定基础。“生命价值教育”正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原则,通过选择优良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唤醒受教育者的生命价值意识,启迪其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本质及生命的价值,培养其人生情怀,自觉提升生命境界。作为学生个体首先要明确生命的唯一性,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二、新时期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代学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和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我国的物质层面已较为富足,他们大多没有父辈们为生计而劳累的感受和为生存而经历生死的考验,但这一时期,我国精神文化层面却较为复杂,多种文化相互碰撞、绞合,出现多元、混乱、断层局面,人们的思想价值观也发生很大变化,出现多样化、混乱化,这些不良影响也对大学生带来相应的冲击,使高校教育面临新的课题。当前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忽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认知力

生命价值认知力是指个体对生命价值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是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现象、行为和生命价值发展方向的观念性把握能力。个体对生命和生命价值事实知识、价值知识、实践知识的掌握,将使其明白“生命是什么”、“生命的价值是什么”、“自己该走过怎样的人生”等,引导和激励其选择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自觉发展生命、创造生命的价值。当前许多学生面对社会的混乱,存在不适应、不理解的地方,产生困惑、矛盾,更有个别学生在矛盾、困难、挫折面前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些充分表明当代大学生缺乏正确的生命价值认知,高校忽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认知力。

2.没有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判断与选择力

生命价值判断与选择力以一定的主体性为前提,是主体在科学的生命价值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生命价值知识,对面临的生命价值现象、行为等加以分析,做出判断和评价,并选择自己所认可的行为和价值取向的能力。主体对生命价值进行判断是主体生命价值选择力的前提,没有生命价值的判断能力就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价值选择能力,是个体价值意识向其生命价值实现的关键点。当代大学生中出现对社会、他人的错误评价和不满情感,奉行个人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价值取向充分表明他们缺乏正确的生命价值判断与选择力,也表明高校没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判断与选择力。

3.未成功引导大学生养成生命价值实际行动力

生命价值实际行动力是的指主体自主、自觉地把生命价值意识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并在行动中努力躬行的能力。生命价值行动力能促使主体在具体行动中观察和思考自己的思想、言行,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沿着自己所坚定的方向和轨道前进,它是个体达到目的,实现生命价值的关键环节。不少大学生因受社会不良思想、道德、行为、事件等影响出现思想消极、不道德行为、意志力薄弱,抵御诱惑能力较差,表明大学生没有养成生命价值行动力,高校未能成功引导大学生养成生命价值实际行动力。

4.忽视大学生生命价值创造力的培育

生命价值创造力是指主体对生命价值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整体认知、综合、协同,形成对原有生命价值观念和思维的超越能力。人的生命价值能力由潜能变为现实、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都与主体的能动性分不开,个体只有具备生命价值的创造力,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能够追求生命价值的主体。有些学生虽然也明白生命的唯一性,很清楚只有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而且内心深处确实也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充实而有意义,但实际的情况是,他们却依然在矛盾、空虚、平庸、不愉快中一天天渡过,这些都表明一些大学生缺乏相应的生命价值创造力。

三、新时期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对策

为更好地落实高等教育“育人为本”、“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目标,高校应在充分认识大学生生命价值内涵、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承担起生命价值教育的重任,为大学生成长和成才提供帮助和指导。

1.课堂教学环节,应以生命价值教育为主线,引导大学生形成生命认知力和生命价值判断与选择力

鉴于课堂教学特点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课课堂教学特点,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应以传授生命价值知识、生命价值理念、培育生命价值认知力和生命价值判断与选择力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语文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材中分散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价值教育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材的不同章节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生命价值教育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生命价值知识,通过案例讨论、视频观看、课堂研讨、课堂辩论等形式为学生设置生命价值模拟情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认知力和生命价值判断与选择力。在自然生命层面,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唯一性,个体生命的生理机能是心的基础和前提,身与心密不可分,为使自然生命健康长久和为生命价值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要自觉促进自我身心的健康与和谐,以及处理好与他人、自然的关系。在社会生命层面,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明确生命价值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地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在精神生命层面,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形成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2.实践环节,要创设学生生命价值体验情境,培养学生生命价值情感,提升学生生命价值情感、生命价值行动力、生命价值创造力

生命价值情感、生命价值行动力、生命价值创造力是个体对追求生命价值的自觉、欣悦、沉浸,真正的生命价值教育是触及心灵、感染灵魂的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必须重视创设体验情境来进行。高校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以生命价值为主题的宣传、演讲、辩论、展览、关怀、参观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人格得到陶冶,生命价值情感得以强化,生命价值行动力得以提高,生命价值创造力得到提升。

3.教师环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生命价值情怀、生命价值行动力和生命价值创造力

教育不仅是知识与智慧的碰撞,更是灵魂与生命的激荡,教师的言谈举止、知识与修养无不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生命价值认知力、判断与选择力、生命价值行动力、生命价值创造力等起着重要的教育、引领作用,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素养对开展好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同时,要不断丰富自身生命价值体验,拓宽生命价值情怀,提高生命价值行动力和创造力,在工作中做到以生命影响生命、以人格影响人格,让人人性的关怀、温暖、滋润和感化充满教育的全过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詹万生.中国传统人生哲学[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59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26.

[4]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108.

[5]司马云杰.文化主体论——一种价值实现的精神科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人文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