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货币外交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 投稿明月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156次
  • 评分4
  • 48
  • 0

文/李巍

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个纯粹的单边政策行为,而是需要得到其他国家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因此,人民币崛起为国际货币,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事件,同时也是一个外交事件。2014年,中国货币外交成果硕果累累,进一步夯实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合作伙伴网络,这些货币伙伴能够在官方层次上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提供政策配合和技术支持,以服务于人民币崛起的大战略。

货币互换网络进一步扩大

与他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是中国货币外交最先开展、也是最重要的内容。由于绝大多数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币种都不能与人民币进行自由兑换,而且根据协议,对象国也不能用人民币换取其他币种,因此,与发达国家的货币互换主要是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或者获取短期流动性的功能不同,中国的货币互换外交,主要是通过向对方央行提供人民币,来支持人民币在双边经济活动中的国际使用。不仅如此,这些货币互换协议意味着加深政府间的货币互信,是对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一种政治支持。

2014年,中国央行先后和新西兰、阿根廷、瑞士、蒙古、斯里兰卡、韩国、俄罗斯、卡特尔、加拿大等9个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其中,韩国和蒙古都是2008年底以来第三次和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2008年12月,中国首次和韩国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金额为1800亿人民币,2011年签署新约,互换额度翻了一番,达到3600亿人民币,2014年的协议是2011年协议的续约。中韩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仍然是目前中国与所有国家签署的最大额度的互换协议。2011年,中国和蒙古签署了50亿人民币的互换协议,2012年增资到100亿人民币,2014年的新约则进一步增资到150亿元人民币。阿根廷和新西兰则都是第二次和中国签约,2009年和2011年,中国先后与阿根廷和新西兰签署了额度分别为700亿和250亿人民币的互换协议,2014年的协议则是原有基础上的续约。剩下的5个国家则是在2014年首次与中国签约的国家,这些新增国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货币互换网络规模和地缘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其中包括拥有苏黎世和日内瓦两个金融中心的瑞士,具有重要地缘政治影响力的俄罗斯,中东的富裕国家卡塔尔以及位列主要发达国家之一的加拿大。

本币结算外交快速推进

如果说货币互换只是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提供了经济和政治上的外部条件,那么本币结算则是人民币国际化开始的直接步骤。2009年,中国开始人民币跨境贸易本币结算的试点,这被普遍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开始的一个关键节点。从理论上,本币结算可以是一个单边政策行为,即政府通过调整政策允许和支持企业和家庭在对外经济活动中使用本币作为结算和支付币种,但在实践中,由于国际结算和支付至少涉及到两个国家,因此,如果对方政府也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和提供便利,这样能够迅速扩大本币结算的规模和网络。

从2013年开始,中国国家领导人将推动本币结算作为外交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并频繁将这一内容写入两国的联合声明中,以增强其法律效应。2014年,中国和5个国家将本币结算直接写入联合声明之中,分别是俄罗斯、塔吉克斯坦、韩国、尼日尼亚和加拿大。

俄罗斯成为和中国共同推动本币结算最积极的货币伙伴国家。早在2009年6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时,双方就把推动本币结算写入联合公报,此后双方元首和首脑又6次将这一内容写入联合公报,而且双方也都在行动上为简化本币结算的程序而进行着实质性的努力。特别是随着2014年俄罗斯“去美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俄本币结算特别是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将有望进一步扩大。塔吉克斯坦和韩国也是积极与中国推动本币结算的国家,中国与它们也是两次将本币结算写入联合公报。而尼日尼亚和加拿大则是首次将本币结算写入外交公报中,这标志着两国在官方层次上开始全面支持与中国贸易使用本币结算,无疑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

货币直接交易进入快车道

本币结算的广泛推行在国际市场上产生了对人民币的巨大需求,这需要实现人民币与更多外币的可直接交易,以增加市场上人民币的可获得性,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阶段。而此前,由于人民币的管制政策,人民币与除了美元之外的其他货币都不能直接交易,而是需要美元发挥中介作用。实现人民币与更多外币的可直接交易,有利于形成人民币对更多外币的直接汇率,降低人民币与外币的汇兑成本,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同时还有利于深化中国与对象国的经济和金融合作。人民币与其他币种的可直接交易不是一个单边政策行为,而是一个双边外交行为。因此,推动人民币实现与其他币种的可直接交易,构成了中国货币合作外交的第三个重要方面。

中国围绕货币直接交易所展开的外交始于2010年,晚于货币互换外交和本币结算外交。马来西亚和俄罗斯作为与中国保持友好政治关系的两个国家,成为中国展开货币直接交易外交的最早对象国。该年8月和11月,经过双边政府间协商,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先后开办了人民币对马来西亚林吉特和俄罗斯卢布的直接交易,从而拉开了人民币与更多货币实现可直接交易的步伐。此后,中国先后和日本、澳大利亚启动了货币的直接兑换交易。

2014年,中国政府围绕人民币可直接交易的货币外交进入快车道,人民币先后实现了与新西兰元、英镑、欧元、新加坡元和韩元的可直接交易。至此,人民币已经可以和除了美元之外的9种货币进行直接交易。这意味着人民币与这些货币的汇率关系,由之前根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及美元对这些货币汇率套算形成,改为根据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形成,美元长期在其他货币和人民币之间作为中介货币的地位大大降低。不仅如此,人民币与更多货币的可直接交易,还为人民币今后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货币锚的角色奠定基础。

货币清算机制建设全面发力

随着人民币被更多作为结算和支付货币在使用,以及人民币可以和更多外币进行直接交易,央行之间也亟需建立人民币的清算机制,为人民币更大规模地国际使用提供便利。对多数国家来说,所谓清算主要指的是国内各金融机构之间的行为,但当一国货币已经或即将成为国际性货币时,清算便往往从国内扩展到国外。随着国际市场上的人民币使用量不断增加,建立起跨国(境)的高效货币清算机制,特别是更多清算银行的设立,可以鼓励更多海外企业转向使用人民币贸易结算,进而推动离岸人民币体量增长,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发挥更大作用。清算机制的建立不是一个单边行为,而是一个需要双方政府共同努力的货币外交和货币合作行为。

从2013年开始,中国开始将建立货币清算机制作为货币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央行率先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签订了关于在新加坡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合作备忘录,中新建立起货币清算机制,从而显著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汇划效率和使用便利,有效拓宽人民币资金在海外的运用渠道。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清算外交全面发力,这一轮货币外交的重点首先从欧洲国家开始,中国央行先后与德国、英格兰、卢森堡和法国的央行签署了货币清算安排备忘录。欧洲四地清算银行的建立意味着当地银行能够直接经手人民币业务,而无需由中国大陆商业银行或香港等地清算银行转手。2014年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签署了关于在首尔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备忘录。此后在11月的一个月里,中国密集与卡塔尔、加拿大、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四国央行签署了货币清算安排的备忘录,从而将中国的货币清算外交推向高潮。经过这些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人民币清算的海外网络。

综上所述,2014年是中国货币外交的大年,中国央行和多个国家的货币合作行为,为人民币更大规模地国际使用,提供了坚实的政府间保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最、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