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肖邦的情感世界与其钢琴作品的抒情性探究

  • 投稿全球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756次
  • 评分4
  • 39
  • 0

郭 莉

(安徽铜陵学院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摘 要:肖邦是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派的代表性人物,其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数量众多。肖邦的音乐作品包含着丰富的波兰民族元素,尤其是玛祖卡与波罗乃兹舞曲。而夜曲则是肖邦作品中南最具抒情性的体裁,夜曲旋律优美、细腻。本文将对肖邦的情感世界与其钢琴作品的抒情性进行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肖邦;情感世界;钢琴作品;抒情性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206-03

肖邦是音乐史上著名的钢琴家,肖邦终其一生在进行钢琴音乐创作,他继承了古典音乐的优良传统,突破了传统创作方式,创作的作品是其生活的真实写照。肖邦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民族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

一、肖邦的文学修养与其音乐创作

(一)肖邦对文学的热爱

肖邦非常喜欢文学,肖邦阅读过大量的文学作品,同时,他也加入了巴黎波兰文学协会。肖邦在十六岁时偶然看见了《瑞士男孩》这篇小说,几天后,肖邦就以歌曲为素材完成了一首变奏曲。肖邦当时没有意识到这首变奏曲对他以后人生的意义,即使后来他在华沙书店买了一本《民歌和罗曼史》,他仍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接触到浪漫主义。实际上,肖邦一生都没有考虑在自己作品中形成一个新的流派。肖邦曾经说过,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所以,肖邦成为了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代表人物。因为对文学的热爱,让肖邦的作品更加严谨、简洁。肖邦非常尊敬爱国诗人亚当·密兹凯维奇,亚当·密兹凯维奇发表的爱国叙事诗《塔杜斯先生》对肖邦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首作品激励肖邦以及许多热血青年为自由奋战、为真理而战。密兹凯维奇的《塔杜斯先生》是在1822年出版的,这一年爆发了波兰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运动。密兹凯维奇不知道的是,肖邦已经被他的才华所迷倒。因此,当时肖邦为密兹凯维奇的一首“新风格”诗歌谱写了乐谱,这也是肖邦第一次进行歌曲创作。1830年7月的“光荣的三日”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自此中产阶级进入到了权力阶层。新兴的权力阶层比较倾向于自由的文化氛围,而艺术家与知识分子也希望能够在自由的文化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文学对肖邦音乐创作的影响

1831年肖邦发表了《g小调民歌第一号》这首作品,《g小调民歌第一号》是根据波兰民间诗歌谱写而成,构思新颖。波兰的著名作家弗钦斯基在解释斯拉夫民族诗歌的特色时说道:“我们的土地有一股娴静的气息。我们的心灵是自由的,不受拘束的,乘着自己的意愿,在大平原上飞奔跳跃……因此,我们的诗歌才会这样真实、坦率,这样不断地追求美。”肖邦喜欢这样的诗歌,他谱写的民族歌曲作品也成为他一生伟大的成就之一。

二、肖邦钢琴作品的情感类型与行情性特质

(一)民族情感的表达

肖邦是波兰音乐的代表人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波兰”的代名词。肖邦用他独特的钢琴曲,向整个欧洲传递着最古老民族的声音:孤独、迷茫、沉默,这也表达了斯拉夫民族的情感。在肖邦所有的音乐作品中,其中最具波兰特色是波罗乃兹和玛祖卡舞曲。波罗乃兹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波兰,波罗乃兹也称为“波兰舞曲”,是民间舞蹈的伴奏舞曲。波罗乃兹具有庄严、高贵、壮大等风格,比较适合队列式舞蹈。波罗乃兹很早就进入了王公贵族的宫廷舞厅中,是波兰贵族在宫廷向波兰国王致敬的一种舞蹈。肖邦充分利用波罗乃兹舞蹈高贵、庄严、壮大的风格来表达自己对祖国被沙俄列强欺压的悲痛、不满和愤恨,同时将他自身的高贵气质与音乐融合在一起。所以,肖邦将波罗乃兹提高到一个具备高贵和壮美特质的境界,波罗乃兹变成了“肖邦的波罗乃兹”。在19世纪的欧洲,肖邦的波罗乃兹舞蹈在社会上非常流行,人们还将波罗乃兹改编成爱国歌曲。现在许多研究肖邦作品的学者都认为:肖邦的波罗乃兹是其所有作品中最具美感的作品,它在肖邦的音乐创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肖邦情感世界的真实展现,也体现出肖邦的惊人才华。从肖邦的波罗乃兹中可以看到勇敢者的纯朴以及忠诚者的正直、坦荡,在西方将这种精神称为“骑士精神”。在肖邦所处的那个时代,人们非常崇尚“骑士精神”。当人们在欣赏肖邦的波罗乃兹时,眼前会不自觉地浮现这种景象:一群列队前进者,他们拥有强壮的身体、敏锐的眼光、慷慨的气势以及广阔的思绪。肖邦通过每一个激情的音符,来激发人们的斗志,促使这些人顽强地随着列队前进。从肖邦的波罗乃兹中我们感受到,肖邦带着宽阔、庄严的心胸,真诚地完成每一首波罗乃兹。另外,通过玛祖卡舞曲也能洞悉肖邦的情感世界。玛祖卡舞曲是玛祖卡和马祖列克两种民间舞曲的通称。玛袓卡舞曲起源于16世纪,三拍子,中速,在马祖维亚地区兴起,随后在波兰各地都非常流行。传统的玛祖卡舞曲带有柔美、轻巧的风格,其不仅可以用来唱歌,也可以用来跳舞。玛祖卡舞曲属于一种农民舞蹈,节奏型是活拨的3/4拍或者6/8拍。一般提到玛祖卡舞,人们就会想到肖邦,因为肖邦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玛祖卡。在肖邦的作品中,玛祖卡非常特殊,因为这些玛祖卡带有波兰民族特色,并且作品内容带有一定的戏剧性和悲剧性,这在肖邦作品中是比较少见的。玛祖卡在肖邦手中是节奏与和声的试验田,虽然肖邦的创作保留了民间玛祖卡的节奏,但是玛祖卡的境界得到了提升,扩大了原来的比例,增加了忽明忽暗的和声。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对祖国、故乡、土地以及人民的真实感受,是波兰人民的“整个灵魂”。可以说,肖邦在玛祖卡舞曲中增加了高雅的艺术色彩。

(二)爱情情感的表达

爱情情感的表达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夜曲的情感表达与抒情特质。夜曲是一种用钢琴进行创作的音乐形式,是由音乐家菲尔德创立的,菲尔德一共创作了十八首夜曲。夜曲的特点是在低音部波动的和弦伴奏下,高音部奏出夜的寂寞,主题旋律优雅梦幻。肖邦在夜曲中加入了戏剧的气息,使人感受到戏剧化的梦幻感。肖邦总共创作了二十一首夜曲,每首夜曲都富有感情、意境浓密。由于肖邦自身的高贵气质,再加上其音乐的优雅风格,促使夜曲在梦幻的主旋律中表达着内心的真实情感。肖邦拥有演奏夜曲的先天优势,即他的非常纤瘦,所以肖邦在演奏夜曲时流露出许多细腻的情感变化。肖邦的夜曲是浪漫主义钢琴作品总爱情的代名词。肖邦所创作的夜曲的音乐形象都与月色、沉思有关。这些夜曲作品包含了肖邦爱情情感中的各种不同元素,夜曲不仅描述了月夜的浪漫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静夜的哀愁和高雅。肖邦的21首夜曲中,大部分是献给女性的。肖邦最著名的一首夜曲《升F大调夜曲》,表达了一个孤独的流浪者对爱人的思念;第二,前奏曲的情感表达与抒情性特质。肖邦的前奏曲的水准非常高,肖邦一共创作了二十六首前奏曲。其中有著名的“雨滴前奏曲”,即,《降D大调前奏曲》和《b小调前奏曲》,因为这两首前奏曲都带有“雨滴”的特征。《降D大调前奏曲》和《b小调前奏曲》生动地模仿了雨滴声,特别是《降D大调前奏曲》,该前奏曲中间的升C小调部分渲染了一种阴森的气氛,直到音乐的尾声才回归到降D大调的自由中。在《b小调的前奏曲》中,高音部分生动地模仿了拟人的雨滴声,低音部分奏出了一种哀愁的旋律,表达着对往事和爱情思念的情感,也可以看出肖邦沉浸在爱情的悲伤中无法自拔,乐曲最后在哀愁、孤独、寂寞的旋律中结束。从某种角度分析,前奏曲是肖邦爱情的风向标,直白地表达着肖邦的爱情情感。特别是上面提出到两部作品,解析了肖邦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了肖邦对爱情的依恋和不舍。肖邦的音乐作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波兰音乐、民族音乐甚至是整个近代音乐有着巨大的作用。肖邦是波兰的民族英雄,他将波兰的民族音乐推向了世界。肖邦通过自己的音乐作品表达了波兰民族精神,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民族色彩,表现了波兰的民族特征。

三、肖邦钢琴作品行情性之表现手法与技巧

(一)歌唱性的音色呈现

肖邦创作的钢琴音乐的抒情性旋律,彻底地解决了旋律的“器乐性”与“声乐性”的交织问题,提高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音乐的内容直接决定了音色的呈现,肖邦歌唱性的音色呈现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歌唱性”表现手法。声乐性表现理念是肖邦的音乐表现原则之一,“将歌曲作品的创作力量过渡到钢琴表现形式上”的创作理念促使肖邦的音乐作品拥有了形而上学的尊严。肖邦的钢琴音乐满足了形式的需求,具备了调性的形成与交替的原则,最后还体现了歌唱式的音乐概念。虽然肖邦创作音乐的初衷与当时音乐的发展有一定的冲突,但是在声乐的融合与器乐的表现方面,肖邦重新定义了钢琴音乐:肖邦的钢琴音乐建立在作品独特的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突破了修辞形象的局限。肖邦的钢琴音乐的结构具有联系性,并巧妙地转换主题动机,形成了一种新的钢琴语言形式,肖邦钢琴音乐结构性的倾听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肖邦的单旋律优美、动听,音色变化细腻。因此,在弹奏时,旋律的音色与音量不断地变化和对比,音色不同,触键方式也不同。由于需要展示旋律“声乐性”的特征,所以演奏者应该在古典时期弹奏方式的基础上,保持手指和手臂的通感,即演奏者需要具备连奏技术,特别是legato的音乐作品,大部分需要使用指面触键,而且保证速度均匀,在充分准备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手指的不同角度触键来呈现各种不同的音色。同时,经过句的华彩旋律,也是肖邦音乐作品中旋律行情性的主要特点之一,数量少则几个音,多则几十个音,在弹奏时,初见速度比较快,而且主要用中间的力量。轻快的触键方式使经过句更加华丽,从而实现“器乐性”与“声乐性”的完美结合。与古典时期相比,肖邦钢琴作品中的装饰音有了较大的提高,装饰音发展成为了旋律发展部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弹奏时,应该将装饰音的弹奏当作旋律来处理;第二,多层织体演奏中的立体感音色。肖邦钢琴作品的旋律声部非常清晰,手指一般都能够准确达到音乐所要求的音量级别。按照音响的级别,对不同旋律声部的力度给予低音、伴奏声部。肖邦在创作时非常注重伴奏声部的复调性。

(二)行情性与旋律性相结合

旋律艺术是音乐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肖邦音乐作品中的旋律性,不仅具备古典时期的严谨与传统,同时具备浪漫派的创作技巧。第一,装饰音的抒情性表现手法。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揭示了肖邦音乐作品装饰音的正确演奏的相关信息。自十九世纪后期开始,肖邦的钢琴音乐始终都延续着,胡梅尔、车尔尼、李斯特以及列谢蒂茨基的传统,后来胡梅尔及其追随者打破了旧的传统,并不是肖邦。在18世纪众多著名的音乐家的作品中,整个古典时期都是遵循装饰音的演奏规则,即使在浪漫主义时期,该规则也没有被打破和遗弃。许多音乐大师都延续着这些规则,比如贝多芬、莫扎特、克莱门蒂以及海顿等,在这些音乐大师的传统环境中成就了肖邦。肖邦钢琴音乐最早的风格是在波兰形成的,没有真正地融入到浪漫主义风格中。肖邦早期的作品都反映了他曾接受的传统教育,通过与后期作品的对比,显示出肖邦后期作品更加成熟的风格。胡梅尔做出了的创作技法,对装饰音的演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颤音。在胡梅尔1828年出版的论著中写到,“总体而言,每个颤音都应该在其所在的音符上开始,而不是在上面的辅助音符上开始。”但是,对于肖邦而言,不庄重地使用装饰音会让人不屑。曾经与肖邦一起学习过的卡尔·米古力将肖邦的钢琴音乐作为自己创作的标准,他在版本的前言中写道:肖邦一般让颤音开始于辅助音符上,自然且不可仓促,弹奏时他要求的是完美的平稳而不是快速。第二,踏板的旋律性表现。肖邦在踏板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身上打上了踏板艺术的印记。踏板具有延音功能,将踏板艺术融入到音乐作品中,能够提高作品的抒情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肖邦当时使用的钢琴不具有现代钢琴的共鸣性,并且对于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肖邦更钟爱立式钢琴,从而导致很多长踏标记有时不适合现代钢琴。根据肖邦的日记和生活传记知道,肖邦较少使用交叠踏板,这表示松开的踏板的标记基本直接写在下一组音符踩下踏板的符号上。这些踏板标记基本都是连在一起写的,交叠踏板标记使人能够更明确。肖邦音乐手稿中的踏板标记都非常清晰、明确,而有的手稿中却没有任何踏板比较,第一版出版时也没有踏板比较,这种情况在玛祖卡和圆舞曲中出现的比较多。但是肖邦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案例,所以可以根据案例去解决这些问题。肖邦的抒情手法极大地丰富了钢琴音色的多变性,踏板是音色变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踏板艺术非常丰富、细致。延音踏板中利用长踏板将相距比较远的和弦与不协和音程连接起来,促使高音部更加明亮饱满。同时,频繁地更换旋律音踏板,促使低音部在旋律中更加地突出,使旋律主体更加清晰、明朗。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浅踏板,浅踏板主要应用在经过句的演奏中,其力量不能超过全踏板的四分之三,这样促使音量与音色更为平衡,提高了经过句的魅力。另外,肖邦也创作了少量的颤踏板,颤踏板有效地避免了低音部踏板的浑浊,提高了旋律在低音部的稳定性,避免音响的过分堆积。总之,肖邦在踏板技术方面,要求演奏者比较具备高超的连奏能力,多变的力度与音色,从而不断提高其抒情音乐旋律的抒情性魅力。肖邦在创作抒情性旋律的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了声乐和器乐结合的问题,提高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肖邦将音乐作品的旋律性和歌唱性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抒情性旋律音调的多样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肖邦是伟大的音乐家、旋律作曲家。肖邦的音乐旋律不仅具备斯拉夫民族音乐的真诚与热情,同时也有肖邦对人生的慨叹。肖邦钢琴音乐最大的特征是将声乐和器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在旋律的多变性是独一无二的。肖邦在钢琴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19世纪的音乐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肖邦已经离开了,但是肖邦为现代音乐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杜也萍.从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历史看现代钢琴演奏风格的嬗变[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2,12(0):192-193.

〔2〕江松洁.音乐作品研究的新角度——从萨姆森的《肖邦的音乐》一书说起[J].音乐艺术,2012,12(02):128-129.

〔3〕胡丽敏.肖邦《前奏曲》与肖斯塔科维奇《前奏曲》演奏的比较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11(02):164-165.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