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从两次车臣战争看俄罗斯作战样式的转变

  • 投稿石欣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289次
  • 评分4
  • 11
  • 0

白雪飞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摘 要:俄罗斯从最初弱小的莫斯科大公国发展到现今的庞然大物,是伴随着数不清的战火硝烟的,而在这些战争中,俄罗斯的军事作战样式也在不停地发生着改变,不断适应着新的世界政治变化和军事变革。1994年和1999年爆发的两次车臣战争让俄罗斯看到了自己军事上滞后,这使得俄罗斯决心改变自己的军事作战样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车臣战争;俄罗斯;作战样式

中图分类号:E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053-03

一、车臣战争的历史背景

(一)车臣共和国概况

1922年11月30日车臣自治州成立,后与印古什自治州合并,并于1936年更名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1944年2月,建制被撤销。1957年1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共和国的建制,归俄罗斯管辖。1991年11月1日,车臣当局自行宣布为主权国家——车臣共和国。

车臣共和国地处北高加索山区,国国土面积并不大,只有1.7万平方公里。①虽然车臣共和国是一个弹丸之地,但从地缘战略价值上来看,它位于里海与黑海之间,是进出高加索地区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而且在这个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大量的石油管道从这里经过,这样重要的一个战略位置也决定了俄罗斯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地区。

(二)车臣共和国与俄罗斯的矛盾

19世纪,伴随着旷日持久的高加索战争的结束,车臣人最终被实力强劲的沙皇俄国征服,被并入沙俄的版图。后期,由于俄国沙皇迫害高加索人民的疯狂行径,导致了高加索人民不断起义、抗争。②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车臣人从俄国独立出去。但好景不长,苏维埃政权在1922年成立了车臣自治州,高加索地区又再度被迫加入苏联。③然而苏联并没有珍惜这片重新归来的土地与那里的人民。二战爆发后斯大林以车臣人与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理由,把车臣人强行赶出家园,造成了38.7万多车臣人无家可归,给车臣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

20世纪70年代后,苏联整体实力下降,车臣人民失业率上涨,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一些加盟共和国先后要求独立,车臣共和国也不列外。④1990年11月25日,格罗兹尼举行“车臣族全国国民大会”,通过建立车臣“纳赫乔共和国”宣言。“819”事件之后,杜达耶夫夺取了车臣执政权,并使车臣与印古什分离。为避免局势恶化,当时俄罗斯决定将事务搁置起来。1994年,俄罗斯政局稳定下来,经济逐步恢复,俄罗斯马上调转回来解决车臣问题。11月29日通过了“出兵车臣、以武力恢复在车臣地区宪法秩序的决定”,随即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1999年,车臣不满足独立现状,招兵买马组建敢死队,声称要“解放达吉斯坦”,“解放整个高加索”。同年7月4日巴萨耶夫率领200多名“车独”武装分子潜入达吉斯坦进行恐怖活动,偷袭了俄内务部队哨所,这个事件成为了第二次车臣战争的导火索。⑤

二、车臣战争的经过

(一)第一次车臣战争

1994年12月10日,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战争一直持续到1997年5月12日,历时两年零5个月。在这场战争中,俄罗斯传统的作战样式已经无法应对车臣战争,从战争的结果可以看出,俄罗斯不但没有达到其目标,反而为后来留下了战争的隐患。⑥

从俄罗斯传统作战样式的内容和特点来看,此次战争可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年12月10日至1995年4月),以格罗兹尼为主要战场的城镇争夺战;第二阶段(1995年春至夏),战争范围扩大,战争重点由城镇转为乡村、山林和交通线;第三阶段(1995年夏1996年春),车臣开始在境外进行恐怖主义活动,并以在俄联邦全境采取报复行动相威胁;第四阶段(1996年春至1996年8月),俄军展开全方位进攻,车臣展开游击战;第五阶段(1996年9月至1997年5月12日),俄军对车臣进行军事封锁,双方有零星冲突,仍有部分车臣武装继续进行对俄作战。⑦

在第一阶段中,俄军调集23800人的兵力分别从西北、西、东三个方向逼近格罗兹尼。在进军过程中,俄军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抵抗,但仍于12日抵达车臣边境,完成了对格罗兹尼的外层包围。

不同于之前的边境战役,俄军进入进入格罗兹尼后面临的是巷战,作战样式需要调整。然而俄军并没有这样做,依照传统作战样式对格罗兹尼长驱而入。狭长的地形使得俄军战线拉得过长,容易被拦腰截断,而且有时俄军和车臣武装之间的距离仅有几十米,使俄军的坦克很难发挥作用。⑧直到12月31日,俄军才从西、东、北3个方向完成了对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包围。此次俄军对格罗兹尼的包围虽然成功,但却遭到重创。进入城内的250辆装甲车有150多辆被歼灭,数百名俄罗斯军人战死。⑨

1995年1月1日,为了加快战争进程以求迅速取得胜利,俄军继续投入大量装甲部队加强进攻。但俄军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又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为了加快进军速度,俄军让步兵乘坐在车辆上随车前进。这样做的弊端就是将车辆的两翼拱手让给了车臣人,不能对车辆进行有效保护。而最后的结果也验证了,俄军装甲车辆损失惨重。

随着战事范围的扩大和伤亡的增加,俄军不断向车臣增兵,先后有大量的部队从俄罗斯各军区派往车臣,甚至还动用了太平洋舰队、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的部分兵力。在不同时期双方直接参加战争的人数达12万,战斗情况异常惨烈。由于第一阶段受到重创,俄罗斯在接下来的阶段调整了战略,虽然伤亡依旧惨重,但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1995年4月末之后,战争进入了第二阶段,战争的重点放在了格罗兹尼外部的乡村、山林和交通线。⑩在1996年4月21日,俄军成功击毙杜达耶夫,车臣武装群控无首,指挥渐渐混乱。由于在第一阶段后车臣武装就已经将部队化整为零,以游击战为主,部队没有有效配合,加之杜达耶夫被击毙,车臣武装的反抗显得较之前力度降低许多,终于在1997年5月12日,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

(二)第二次车臣战争

在经历了第一次车臣战争后,俄军积极吸取教训,做好了充足的战前准备,战争层次和过程都相当清晰。第二次车臣战争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9年8月初至9月底),达吉斯坦平叛和对车臣武装分子进行空袭;第二阶段(1999年10月初至12月中旬),发动地面进攻、占领北部平原并完成对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包围;第三阶段(1999年12月下旬至2000年3月中旬),攻克格罗兹尼,清剿南部车臣武装分子;第四阶段(2000年3月下旬至战争结束),继续清理残余抵抗分子。

在第一阶段中,我们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空袭为主,这和第一次车臣战争的第一阶段大相径庭。在8月初至8月下旬的战斗中,俄军重点对车臣境内非法武装的基地进行有重点的火力打击,使得车臣的反击能力被削弱,在这之后才派出部队对车臣周边进行包围。9月中旬至下旬期间,俄军对车臣境内武装分子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对车臣武装分子基地、格罗兹尼的许多军事目标和经济目标进行了不间断轰炸,致使格罗兹尼的广播电视中心、许多雷达站、卫星通讯设备、弹药库、石油输送管道、石油加工厂等许多重要目标受到攻击。

在第二阶段中,由于有了第一阶段的空袭,使得俄军地面部队的进攻更加有效,保证了地面部队的安全。1999年10月3日,俄军派遣了强大的地面部队,这其中包括了4万机械化部队和特种部队,从东、西两面同时向车臣内地发动进攻。在推进过程中并未受到大规模抵抗,至10月中旬,俄军控制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并在捷列克河建立安全地带,之后俄军分三个方向逼近格罗兹尼。1999年12月13日,俄军完成了对格罗兹尼的包围。

第三阶段是整个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的一个阶段,攻克格罗兹尼和对南部清剿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由于攻克格罗兹尼是巷战,俄军同车臣武装分子又不得不进行逐条街道,逐栋楼房的争夺。2月6日,俄军终于攻克格罗兹尼,但付出的牺牲也较大。车臣武装分子部分领导人以及武装力量逃至南部山区,俄军进入清剿阶段。

第四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清剿车臣残余武装分子,由于在第三阶段中俄军在车臣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所以这一阶段的另一目标是在车臣重建和平生活。考虑到车臣问题的复杂性,俄罗斯不单单只依靠军事手段解决车臣问题,这一问题需要政治和军事双重配合。

三、俄罗斯作战样式的转变

纵观两次车臣战争我们不难发现,俄军的作战样式已经发生了转变,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比两次车臣战争,借此来研究俄罗斯作战样式的变化。

第一,强调部队协同作战的重要性。在总结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各兵种各自为战的教训后,俄军充分认识到联合作战的重要意义。当前作战样式已经不再允许部队各自打各自的,想要完成作战目标必须联合所有作战单位,积极互动配合,快速分享战场资源和情报,形成整体作战单位。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放弃了以地面部队为主力、将大规模的装甲车辆直接派往战场的做法,反而充分利用了空军优势。俄军出动了歼击机、强击机、武装直升机等大型机群,在战前就对敌方的重要军事和经济目标进行了集中打击,效果显著。俄军的航空兵也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针对车臣武装力量分散部署、大量构筑支撑点和小型火力的特殊情况,俄军航空兵以小批次、多方向和不间断的精确突击以及点式攻击,实施了“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在减少附带杀伤的同时,提高了作战效果,为地面部队的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重视常规武器装备的作用。在第一次车臣战争前期,俄罗斯注重发展核力量,积极实行战略核威慑,常规武器的建设不够充分。核武器的威力比常规武器的力量要大的多,但是在应对车臣战争这样的地区冲突时却毫无意义。车臣本来就属于俄罗斯,在车臣动用核武器无异于往自家扔一颗炸弹。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我们看到了在当时较为先进的苏-25强击机、苏-24战斗轰炸机,以及2S19自行火炮、220mm“飓风”火箭炮、122mm“冰雹”自行火箭炮、T-80和T-90型坦克等重型武器,这些武器装备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三,地面部队的炮火封锁。在协同作战中,地面部队的地位没有被忽视,相比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地面部队的突击和强攻来说,地面部队在这次战争中被赋予了新的作战方法,那就是进行炮火封锁。针对空军对车臣进行轰炸,地面部队要及时进行炮火支援,进行扰乱射击,即对敌方实施昼夜射击,将其压制在掩体内动弹不得,使敌方丧失战斗能力。

第四,夺取信息主动权。俄罗斯已经认识到信息化作战的重要,在切断敌方敌方通信时,也注重保护己方的通信设施,争取战争的主动权。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俄军就派出大量空中力量去打击车臣的通信设施,破坏了车臣之间内部甚至是与外部的联系,导致车臣的指挥系统陷入瘫痪。在俄军有效的监听下,车臣武装分子的行动也尽数被俄军掌握,使得俄军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当然,在情报侦察方面俄军也是花了不少力气,俄军有专门负责电子侦察工作的情报机构,这些机构也有相应的侦察设备。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首次使用了体型较小的无人机,侦察敌方的阵地和相关建筑,这些无人机为俄军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准确的情报依据。

针对车臣与国外势力的勾结,俄军加强了反侦察能力,重新制作了俄军的电子侦察系统,专门研制出了高新反侦察装备,改进了战场防护手段,保证了战争信息主动权。

通过对比两次车臣战争,我们看到了俄罗斯作战样式的改变。通过俄罗斯作战样式的改变我们发现俄罗斯正积极发展自身军事力量,将高新技术运用到军事方面,研发更先进的常规武器装备。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极强大国诉求的国家,随着俄军作战样式的不断改进,她必将在以后的军事行动中展现其过人的一面,进而重新确立其大国地位。

注 释:

①②⑩陈延琪.车臣——跨世纪的反恐战争.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5,6,38,42,62,59.

③④⑦杨育才.欧亚双头鹰——俄罗斯军事战略发展与现状.解放军出版社,2002.118,119, 121,172,173,175.

⑤⑧李雅君.俄罗斯之痛——“车臣问题”探源.长春出版社,2010.12,27.

⑥⑨侯艾君.车臣始末.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18,36.

尚伟.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思维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115,116.

杨育才.大国梦——俄罗斯的军事战略.新华出版社,2001.122,122.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尚伟.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思维研究[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

〔2〕李述森.当代俄罗斯对外转型研究[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3〕左凤荣.重振俄罗斯——普京的对外战略与外教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8.

〔4〕杨育才.大国梦——俄罗斯的军事战略[M].新华出版社,2001.

〔5〕陈延琪.车臣——跨世纪的反恐战争[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6〕李雅君.俄罗斯之痛——“车臣问题”探源[M].长春出版社,2010.

〔7〕侯艾君.车臣始末[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