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重庆地区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窥探

  • 投稿小瑞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727次
  • 评分4
  • 70
  • 0

权小芹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401120)

摘要:作者通过调查研究重庆地区古建筑的产生发展的整个情况,揭示重庆古建筑的主要特征及现状,重新解读重庆地区古建筑文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重庆;古建筑;历史;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097-03

中国的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木构建筑结构、庭院式组群、讲究对称等特点为主,在世界的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重庆地区的古建筑除了有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外,还有着重庆地区本地建筑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由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及周围复杂的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的。

一、重庆地区古建筑的产生、发展和历史概况

经过200万年的漫长历史时期,重庆的古代建筑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大概划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及成熟时期。

(一)萌芽时期(从旧石器时期开始至夏商周)

1985年发现的巫山人化石,证明了200万年前就有猿人的存在,龙骨坡遗址系石灰岩构成的山体,共计出土了两件人类化石、一批石制品和120种脊椎动物化石[1]。从当地的地形地貌来看,巫山猿人应以石灰岩洞穴为居,这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多处古人类居住地相类似。

大溪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了当时的人已经在长江边的台地上建房为居。大巫山西区长江南岸三级台地上发掘了210座墓葬,墓葬中清理出了1700多件文物,有石器、骨质工具,还有陶器和玉器。其他还有松绿石、海螺、蚌珠、象牙等物[2]。证明新石器时期重庆地区的先人已经开始走出穴居生活,来到地面建房为居。从柱洞等情况来看,大溪文化的房屋多为红烧土和竹材制成。

随着文化遗址的不断发掘,从这些文化遗存当中,我们发现了柱洞。这一遗存物证明了重庆地区先人已经从穴居走到地面建房定居。这一现象同时也说明了该地区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思想的进步。

(二)形成时期(从秦汉到唐宋)

根据重庆渝中区古城墙、永川区汉东城遗址、涪陵珍溪镇遗址、合川钓鱼城、丰都鬼城、大足石刻等地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以及随后的抢救性发掘,说明了重庆古建筑群落的成型。

巴人自迁江州(今重庆渝中区)以来,历经夏商周,灭于秦。公元前316年,为巩固秦朝统治,张仪在古巴国国都江州始筑城墙,南宋时期蒙古南侵,彭大雅据半岛地势筑城,基本形成了重庆古城墙的格局,是重庆秦、宋时期形成的古代军事设施建筑的典范。

2014年4月,考古工作者在涪陵珍溪镇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唐宋时期的“柱础石”,其外沿刻有莲瓣纹,中间又有开凿的“臼窝”,这是唐宋时代建筑独有的特征。柱础是建筑物的木柱底端的一种构件,呈圆鼓形或多边形。为满足结构与视觉上的需求,其直径一般比柱子大。它的作用是用来承受屋柱压力并传递到地面,且能防潮防侵蚀[3]。这种柱础石大量用于中国古代建筑,属于石构件的一种。

宋代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城门、城墙、皇宫、武道衙门、步军营、水军码头等至今保存完好。除此之外,还有钓鱼台、护国寺、悬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飞檐洞等名胜古迹。在钓鱼城范家堰遗址抢救性发掘当中,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两座宋代大型高台建筑基址,均为条石垒砌,内部以红黏土夹杂石块夯筑。其保存状况较好,残高近6米,高台周边发现有排水暗沟等附属设施。此外两座高台建筑基址之间发现疑似“城门”的石砌拱券顶建筑,前后有八字挡墙,上部有连接两座高台的基础建筑。宋代高台基址及拱顶建筑均为钓鱼城首次考古发现。

丰都鬼城是巴蜀氐羌部落鬼族信奉巫术的文化沉淀,使得鬼城里有着像阳间一样等级森严的阴间世界,苛刑峻法也反映着现实世界统治者的残忍。这些寺庙的建筑以想象中的阴曹地府为蓝本,展现出了重庆古代建筑的奇特壮观。丰都古宗教建筑密集程度大,时代跨度广、文化价值高,使丰都成为重庆古建筑较有代表性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此外丰都还有汇南汉墓群,此墓群属公共墓葬群,各种土坑墓、砖室墓、岩坑墓和瓮葬墓交错,而青砖的使用则反映出了汉代建筑水平的提高,这在全国实属罕见。

根据上述考古发现与发掘工作的开展,逐步展现了重庆秦汉至唐宋时期的建筑形式。从秦以后,重庆地区的建筑风格逐渐受到了中原建筑风格的影响,不仅有木制结构的运用还有砖石的运用,运用到房屋、寺庙、公共设施和军事设施等大多数古建筑当中。

(三)成熟时期(元明清)

这一时期是文化交融的时期,先后经历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统治,两次湖广填四川(一次是在元末明初,一次是在清代前期)等的影响,造成了会馆的兴起。清末重庆开埠后,外国建筑文化渐渐对本土建筑造成影响,出现了西方风格的建筑、教堂等,也出现了富有当地特色的吊脚楼、古镇建筑、寺庙道观、会馆等。

通过重庆考古所对慈云寺遗址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考察了寺庙主体及附属建筑遗迹33处,包括殿基址4处、房址2处、院1处、排水沟8条、道路4条、焚烧坑6个、佛台7个、佛龛1处。出土了铜、铁、陶、瓷、石等各类明、清时期遗物百余件。本次发掘工作最大的收获是弄清了寺庙主体区域的布局与结构。此次考古调查发现了大型台基5进、石碑3通、各类题记8则、各类造像5尊、精美石构件9件及墓地3处。结合出土碑刻、题记及石质文物雕刻工艺和风格判断,此处早期建筑基址的年代上限可及明代晚期,下限至乾隆五十四年;晚期建筑基址的修建年代则为乾隆五十五年,慈云寺遗址是重庆地区目前保存最好的古代寺庙基址,其布局清晰、结构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佛教考古价值,是认识与研究重庆地区的历史文化、明清时期佛教寺庙布局特点的重要实物参考

在汉东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城墙、房址、墓葬、灰坑、水沟、道路、陶窑等各类遗迹101处,房屋的柱洞、排水沟和墙体的基座等都被完整保留下来,面积共计10000平方米。此古城涵盖了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汉代、唐宋元及明清各个时期建筑风貌。

随着文物发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揭示了重庆这一时期古建筑的文化原素和本地特色。时代不断地变化,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地方特色建筑逐渐与古镇相互融合(如徽式建筑)。特别是重庆开埠以后,本地建筑受到外国建筑元素的影响,出现了西式的圆拱、柱式等特征。

二、重庆地区古建筑的主要特征及现状

重庆地区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的缩影,它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基本构造,还有它自身的特色,虽然保存至今的很少,但是留下来的仍然具有很大的文物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一)古建筑的类型

重庆古建筑的类型有军事设施、公用设施、民用设施、园林设施和其他的古建筑形式。

1.军事设施。重庆因为地理环境特点的原因,有着非常丰富的军事建筑,如城墙、城门、碉堡等,这些军事建筑及设施分布在许多古城镇之中。重庆历来都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如巴南区的丰盛古镇在古代是通往南川、涪陵的必经之地,其在清代修有数十座用于防御的碉楼,现今保存完好的有10座[4]。

2.公用设施。历史上重庆地区的公用设施有寺庙、道观、会馆、墓葬群、古镇村落老街和道路等。寺庙有很多,包括双桂堂、慈云寺、罗汉寺等;道观有老君洞、张飞庙、南山老君洞、沙坪坝龙泉洞等;会馆有湖广会馆、禹王宫、文昌宫等;墓葬有岩墓、砖墓、土坑墓等,古镇村落老街有磁器口、涞滩、双江古石板街、清西沱云梯街、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罗氏宗祠、巴县衙门等。

3.民用设施。重庆民用设施有民居、书院等。民居大多是传统的中式建筑,特色民居是吊脚楼。吊脚楼依山坡就势而建,因地制宜,是为了防洪防灾而建的,遍布于重庆各大古镇及重庆主城区。

书院在产生之初,常与僧院、道观为邻,选择的地址往往在深山老林中。古老的书院体系从中国唐代开始,到清末退出历史舞台,存在了1000多年。重庆书院大都是由寺庙或有钱人家的大院改建而成的,如磁器口古镇的翰林院。

4.园林设施。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的一种,讲究的是自然山水,融合了中国的各种建筑小品于一体。重庆的园林多属于寺庙园林和风景名胜区园林,寺庙园林与寺院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园林的形态,又反映出宗教的特征。构成寺庙园林建筑群的有亭、台、楼、阁、雕窗柱廊、桥梁和牌坊等,结合书法、牌匾、绘画、雕塑、建筑、家具等艺术底蕴,更便于寺庙与园林的完美结合。这些寺庙园林大多又处在风景名胜区内,与重庆山水相结合,通常是背靠山面临水的风水绝佳宝地,如华岩寺、老君洞等。

5.其他。重庆地区还有其他的建筑类别,如窑址、戏台、石刻雕塑和盐泉等。窑址,如涂山窑,清溪窑等;戏台有偏岩古镇禹王庙前名为万年台的戏台;石刻有涞滩摩崖石刻、路孔的千佛洞、北山摩崖造像、宝顶山石刻;盐泉有宁厂盐泉中的白鹿盐泉。

(二)重庆地区古建筑的主要特征

重庆地区的古建筑属于紧凑型山地建筑,有着本地的个性文化特征。重庆地区的建筑多以穿斗结构为主,少量抬梁式;砖木竹土为墙,竹作筋相当于现在的钢筋,再夹土或者碎石作夹壁墙;桃檐形式多样,有庑殿、悬山等;城镇街道多以青石铺之,因此很多古镇都有石板街之称;斗拱较简单,以实撑撑拱居多;吊脚楼设有阁楼、临街面的单挑或双挑外廊;窗有空花窗饰和镂空雕饰等,门主要是以合页门、搓板门为主;建筑群中都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用水主要是以打井取水。

1.建筑原料。重庆地区建筑原料主要是就地取材,如竹、木、砖、石等都是重庆本地方便取用的建筑材料。特别是竹子,此地竹料丰富,为这一地区建筑增添了独有的特色,竹的运用是重庆地区古建筑材料的一大特征。

2.建筑构图。重庆的建筑构图要从建筑个体和群组平面布局上分别来看,个体建筑还是以中国传统建筑为模式,坐南朝北、木砖瓦结构为主;群组建筑中布局非常灵活随意,建筑物与园林常常结合在一起。中国的院宅讲究的是规矩礼制,而园林讲究的是自然。在重庆地区寺庙园林中,宅没有特别讲究对称,而是随地形而建,空间形态中重庆古建筑物中通常分为单开间、双开间和三开间,宅与宅的关系变得主次不明,讲内讲外。

3.艺术特征。建筑美是设计美和功能美的组合,建筑的形成由于受到思维的局限性,有其不完美性。建筑是物质和精神共同构建而成的,不能随意地建造,建筑除了要满足精神的需求外,还需要稳定的结构。精神世界需用物质所表现,建筑是精神世界的物质产物。建筑形态通常由点、线、面、体、质、色构成,并运用光、阴影的作用,带给建筑的是不一样的艺术表现。建筑所处的位置、构成的形式都要遵从于功能。艺术特征由装饰、造型、山水文化、写意山水、诗意、文人墨宝等方面组成。装饰类别有门、窗、撑拱、脊饰、檐枋、拦板、雀替、家具、石桌石凳等。文人留下了很多诗、画形成了山水文化。重庆古建筑所处的环境各异,也因功能意境而不同,所表现的艺术特征具有独特性。在整体与单个建筑的关系中存在对比关系,单个的建筑具有节奏感,多样的单体建筑构成了整个建筑群,它又具有整体性。

(三)重庆地区古建筑的现状

通过对重庆地区的古建筑的走访及调查,重庆现存古建筑群,如古镇、老街和古城有数十个,里面的民居、商铺、牌坊等建筑群保留得相当完整,遭到破坏的古建筑也有许多。其中寺庙建筑也有几十座,但多数存在不少的损伤,因为白蚁噬咬、自然风化等原因还在不断地受到侵害。宗教建筑多存在于古镇中,市中心也有不少,多数都经过几朝几代的维修与重建而得以保存,当然也有很多毁于战争、文革等非自然因素。重庆地区古军事建筑文化保存最完好的是合川的钓鱼台,也有逐渐消失的重庆古城门。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古建筑,它们多集中在一处,有的已经被考古发掘出来,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尚未发现的还需要考古队调查研究。

三、重庆地区古建筑历史文化解读

重庆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从早期的大溪文化到巴国文化再到陪都文化,先后经历了许多时期。如何去解读重庆地区的古建筑文化,需要从历史、地理环境与气候的影响、建筑原料、古时人们意识形态等来给予解答。

按功能可以分为民用建筑文化、宗教建筑文化、军事建筑文化和其他建筑文化。建筑文化发展受到社会政治、伦理、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的影响,因为功能的不同而产生出不同的建筑文化,反映了重庆地区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这些以功用来区别的建筑,同时满足了他们的生理、心理、物质、精神、实用审美、认知甚至信仰、崇拜等多种要求。

按形态可以分为山地建筑文化、吊脚楼建筑文化、移民建筑文化等。巴渝先民创造了丰富的建筑艺术、乡土文化。他们靠江河聚居,在西部平坦地区建房,因地(坡地)制宜,通过筑台、架空吊层、挑廊附岩形成了山地建筑文化。宗教建筑文化是由佛教、道教等以及其他宗教通过历史上的几次宗教文化的传输而形成的[5]。移民建筑文化是由于湖广填四川、清朝的三次移民等主要原因形成的,民居是山地环境的中国传统院落式,同时吸纳湖广、江浙等地文化涵蕴,在装饰上整合它们的雕刻、图案和彩绘。

除此之外,按原材料可以分为巴渝竹文化、巴渝石文化等;按建筑的整体性还可以分为巴渝古镇文化和巴渝宗教园林文化。巴渝古镇文化聚居形态因素较多,有交通、军事、商贸、移民、宗教等因素,也有自然、传承、移民、商贸等因素。宗教园林建筑文化在于对人文内涵的追求,用各种建筑小品来诠释所要表达的宗教文化主题。

总而言之,重庆地区的古建筑可以说是一部运用竹子的史书。大溪文化遗址就发现有用竹来建屋的考古发掘;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的传入,建筑多元化民族思想不断相互交融;宋以后文人的诗画书法元素融入建筑文化,在这些建筑中都有竹子的身影,时而作筋时而编作夹墙。古代建筑文化偏重于艺术与情感,重庆地区富有其地域特色,古代的建筑理念运用到现今建筑中去,如竹筋窨井盖,反映了重庆地区古代建筑建造者们的劳动智慧、时代要求、情感诉求以及价值观的体现,这也是当时一定时代的社会心理、文化整合中审美情趣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建筑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历史的沉淀赋予了建筑以灵魂。历史的沉淀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建筑是没有文字和声音的语言,通过自身的功能来表现出其创造性艺术,它又是人们的审美对象,需要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判断建筑美的标准需要根据地域、人等因素来做出,建筑所表达的美与不同的民族、时代、文化、历史相关,建筑文化代表着这个地区这个民族的生存生活方式、策略和智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朱松林.近代以来重庆100件大事要览[M].重庆出版社,2005.

〔2〕任桂园.大溪独特的文化形态[A].大巫山文化[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3〕戴志坚.传统建筑装饰解读.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莫代山.重庆古镇现存古建筑的功能分类与保护[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6).

〔5〕巴国·巴人·巴文化[EB/OL].重庆政府网,2011-12-3.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