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东周璜形玉器初步研究

  • 投稿安静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216次
  • 评分4
  • 40
  • 0

东周璜形玉器初步研究

干振瑜

(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东周玉器种类繁多,其中璜形玉器是一种普遍流行的重要器类,本文依据一些年代较为明确的东周墓葬、遗址中所出资料,试对其进行分型、分式,并对不同时期的璜形玉器加以区分,以确定同一时期璜形玉器相同的时代特征,同时对璜形玉器的功能及制作工艺特征进行简单的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东周;璜形玉器;形制;纹饰;功能;工艺

中图分类号:K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036-04

东周一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阶段,其诸侯称霸、列国争雄的政治局面带来了一场社会的大变革。由此思想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样作为中国历史上独特文化标志的玉器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东周玉器种类繁多,璜形玉器便是此期出土数量较多、分布区域较广、流行时间较长的一种器类。东周时期,璜形玉器造型之多变、纹饰之繁复、雕工之精美居历代之冠,可谓古代璜形玉器制作史上的一个鼎盛阶段。对东周璜形玉器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历代璜形玉器发展演变的规律,更深刻地认识其他时期璜形玉器的造型、纹饰、功能用途、文化含义以及制作工艺等特征,且于东周其他器类的深入研究亦有一定帮助。本文对璜形玉器的考古学研究基于年代较为明确的东周墓葬所出者,传世品及遗址采集资料皆不在探讨之列。由于相关资料在发表时的种种不理想状况以及考古成果的不断更新,本文的有关讨论只具有相对意义。由于现今学术界对璜形玉器之定名尚未达成统一意见,有“玉璜”和“玉珩”两种名称,故本文均称“璜形玉器”。

一、东周璜形玉器的类型学研究

在笔者所收集的相关资料中,有明确出土单位或出土地点的东周璜形玉器大约有600余件。为了便于综合介绍东周璜形玉器的种类,现就已发表的考古资料,根据其形制之不同,对东周璜形玉器进行分型分式的叙述。由于部分考古发掘报告或简报对所出的璜形玉器只有文字介绍,而未发表图片;或所出者残缺不完整无法复原其貌,对上述两类璜形玉器,在分型分式阶段暂不考虑。

A型,璜体两端平直。根据璜首宽度与璜身宽度是否一致可细分为两个亚型:

Aa型:璜首与璜身之宽度一致。依其纹饰不同,可细分为3式:

I式:璜体表面无纹饰,即素面。标本:湖北曾侯乙墓出土EC11:162,①璜体呈青色,有杂质和沁色,体较宽,两端各有单向钻孔两个(图一1)。

II式:璜身表面饰双印刻线云纹。标本: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EC11:103,②璜身呈青色,中间和两端各有一穿孔,饰双印刻线云纹,纹饰以中间孔为中心,两边纹饰呈对称状(图一2)。

III式:璜体表面饰秦式龙首纹。标本:陕西省凤翔南指挥村1号墓出土,③该璜玉色青绿,两边均阴刻以细线构成的秦式龙首纹,空白处阴刻方折的勾连云纹,璜周边阴刻一圈细线,璜两端有穿孔(图一3)。

Ab型:璜首较璜身宽。依其表面纹饰不同,可细分为3式:

I式:璜身饰谷纹。标本一: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WM2:G11,④璜体呈青绿色,有光泽,两端在同一直线上,饰谷纹,中间有穿孔(图二1)。标本二: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WM2:G9,⑤璜体呈青绿色,两端宽,且在同一直线上,饰谷纹,中间有穿孔(图二2)。

II式:璜体饰兽面纹、龙纹。标本:湖南省阿弥岭2号墓出土,⑥璜体青玉质,两端稍宽,中间略细,器表雕琢兽面纹、龙纹,四边有对称的牙脊,中间有一钻孔(图二3)。

III式:璜体饰云纹。标本:四川省绵阳市东方绝缘材料厂出土,璜体青玉质,通体磨光,中间穿小孔,正背面饰云纹(图二4)。

B型,璜体两端为龙首。依龙首形态之不同,可分为两个亚型:

Ba型:写实形龙首。依其纹饰不同可细分为5式:

I式:璜体饰勾连云纹。标本: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商王村1号墓出土,璜体黄玉质,灰白沁,双首龙形,两端透雕龙首,尖卷唇,水滴眼,独角利齿,龙身饰勾连云纹,中部有穿孔(图三1)。

II式:璜体饰网格卷云纹。标本:安徽省天长市三角圩汉墓群出土,璜体为青白色,两端细线雕琢出龙首纹,对钻圆孔为龙首,间以网格卷云纹,上端正中有一穿孔(图三2)。

III式:璜体饰浅浮雕三连谷纹。标本:安徽省长丰县杨公战国墓出土M2:39,⑦璜体青玉质,璜背有一穿孔,两端镂雕龙首,璜体浅浮雕三连谷纹,两面纹饰相同(图三3)。

IV式:璜体饰解体龙纹。标本:安徽省长丰县杨公战国墓出土M2:29,⑧璜体青玉质,两端琢出龙首,璜体阴线刻解体龙纹,线条细巧,婉转自如,背及两端各钻一孔(图三4)。

V式:璜体饰蟠虺纹。标本:江苏省吴县通安严山王陵出土J2:42,⑨璜体为淡青色,两端琢对称下垂的夔龙首,通体饰蟠虺纹,背部穿有一小孔(图三5)。

Bb型:抽象龙首。根据璜体纹饰之不同可细分为4式:

I式:璜体饰双阴线鸟兽纹。标本: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季陀父墓出土,⑩璜体深褐色,两端饰龙首,通体饰鸟兽纹,两端各有一孔(图三6)。

II式:璜体饰蟠虺纹。标本:河南省淮阳平粮台出土,璜体青玉质,深褐色,两端饰龙首,中部通身饰蟠虺纹,两端各有一穿孔(图三7)。

III式:璜体饰卷云纹。标本:安徽省天长市三角圩汉墓群出土M1:44,璜体青色,两端镂雕龙首,龙身浮雕三角卷云纹、阴刻卷云纹,两端各有一穿孔(图三8)。

IV式:璜体饰谷纹。标本:湖南省澧县新洲1号墓出土,璜体青玉质,龙首位于璜形玉器的两端,表面阴刻谷纹,中央有一穿孔(图三9)。

C型,璜体两端装饰有扉棱。根据璜首不同可分为两个亚型:

Ca型,璜体两端为扉棱状边缘。依其表面纹饰之不同,可细分为3式:

I式:璜体表面饰双印刻线龙纹。标本:山西省闻喜县上郭墓地55号墓出土,该璜通体黄褐色,两端有穿孔,雕双阴刻线对称龙纹(图四1)。

II式:璜体表面饰蟠虺纹。标本:重庆涪陵小田溪12号墓出土,璜体扁平,上下有对称的凸脊,通体浅浮雕蟠虺纹(图四2)。

III式:璜体表面饰卷云纹。标本: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EC11:204,该璜为青色,略有侵蚀,饰7周云纹(图四3)。

Ⅳ式:璜体表明装饰双印刻线琢刻的虺龙纹。标本:山东省沂水刘家店子1号墓出土,该璜为青色,沁有青黄斑,表面饰双阴刻线虺龙纹(图四4)。

Cb型,璜体两端由一缺口分为两部分。依其表面纹饰之不同,可细分为3式:

I式:璜体表面饰勾云纹。标本:山西太原晋国赵卿墓出土,该璜为青色,璜体两道纵向绳纹将璜体纹饰分为三区,区内通饰勾云纹(图四5)。

II式:璜体表面饰蟠虺纹。标本:江苏省吴县通安严山王陵中出土,该璜玉色灰白,带有褐斑,由两道绳纹将表面分为三个纹饰区间,各区间内以浅浮雕技巧琢刻来回蠕动的蟠虺纹(图四6)。

III式:璜体表面饰谷纹。标本:山西省侯马西高祭祀遗址294号祭祀坑出土,璜体呈青灰色,有黑黄斑,两端有齿形棱饰,双面浮雕谷纹(图四7)。

D型,出脊璜。根据出脊部位可分为上出脊和下出脊。可细分为3个亚型:

Da型,上出脊。标本 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M2:37,璜体呈青色,局部黄褐色沁,体扁平,璜体上端外援中部透雕两只对称的回首凤鸟,凤尾上下张扬,部分下卷于边廓内,以阴线刻做穿云状,璜体边缘饰扉棱,表面满饰蒲纹(图五1)

Db型,下出脊。根据出脊形态不同又可分为两式:

I式,所出脊者为透雕玉龙。标本:湖南省长沙市黄泥坑2号墓出土,该璜两端为龙首,璜体弧形以下与两条透雕玉龙相连接,玉龙做回首顾盼状,璜体通饰谷纹,龙身饰“S”形纹(图五2)。

II式,所出脊者形态为勾云状。标本:湖北省丹江口市吉家院墓地出土M1:41,该璜通体呈青色,中部一小孔,素面,内侧出勾云状扉,应代表龙爪(图五3)。

Dc型:上下皆出脊者。依璜首形态不同,可分为两式:

I式,璜首方向与璜体走向基本一致。标本: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商王村1号墓出土M1:56②,该璜呈双龙首形,龙身饰阴刻勾连云纹,脊上出透雕云纹,脊下出透雕龙纹(图五4)。

II式,璜首方向与璜体走向不一致。标本: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M2:24,该璜两端透雕龙纹,龙做回首状,曲体,中间以阴线分隔,龙体上出脊呈卷云状,龙体下透雕变体凤纹(图五5)。

E型,连体璜。依其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两个亚型:

Ea型,两璜并列为一璜。标本: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出土EC11:204,该璜形玉器的由两个大小不同的璜形玉器连接,构成两端基本对称的整体,两璜之间以金丝连缀,中部两道斜线纹将璜体分隔为3个浅浮雕的云纹单元(图六1)。

Eb型,双体璜形玉器。标本:湖南省临澧县九里茶场1号墓出土,该璜为青玉质,分上下两层,透雕分隔,上下两端均雕对称的龙首,上璜表面饰云纹,下璜为两条平行弦纹(图六2)。

F型,透雕璜形玉器。标本: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EC11:106,青色,两端有浸蚀,体较宽,形式、纹饰左右对称,以透雕的手法作出相互缠结的龙、蛇、鸟,再以浅浮雕和阴刻线刻划细部的纹饰(图六3)。

G型,鸟形璜形玉器。仅山西省闻喜县上郭墓地55号墓出土一例。该璜为青白玉质地,扁平体,弧形,身刻双阴线云雷文,头上有大冠,边饰为镂空扉棱,圆眼、勾喙、短尾(图六4)。疑为商代遗物。

二、璜形玉器的年代与发展

东周时代,诸侯争霸、列国争雄的局面带来了制玉史上的空前繁荣,作为意识形态重要载体的玉器亦得到空前的发展。因制玉技术的改进,不同时期玉器的雕琢亦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以下笔者就璜形玉器在东周时代不同时期的特点试对璜形玉器进行简单分期,共分为六期:

第一期,从墓葬形制和共出器物形态等方面判断,这一期的时代大致为春秋早期。本期璜形玉器继承了西周晚期的琢玉工艺以及西周玉器的纹饰特点,流行种类较少,主要有CaⅠ式,璜体纹饰流行双阴刻线琢刻的虺龙纹,未出现龙首,璜首两端为不规则形或有一至二个缺口。

第二期,从墓葬形制和共出器物形态等方面判断,这一期的时代大致为春秋中期。本期璜形玉器流行CaⅣ式,纹饰仍流行双印刻线琢刻的虺龙纹,但纹饰造型与前一期相比有较大改变,本期仍未出现龙首璜形玉器,璜首两端为扉棱状或有一至二个缺口。

第三期,从墓葬形制和共出器物形态等方面判断,这一期的时代大致为春秋晚期。本期璜形玉器同前两期相比,纹饰种类明显增多,并且璜形玉器之上出现以绳纹为边界,对整体纹饰进行分区的现象,早、中期所盛行的双印刻线虺龙纹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为CbⅠ式以及CbⅡ式;值得一提的是,同时期秦代玉器流行与中原及南方地区不同的纹饰,即单阴刻线技法琢出的秦式虺龙纹的AaⅢ式,线纹刚直有力,硬性方折,造型精美。本期璜形玉器已出现抽象形龙首。

第四期,从墓葬形制和共出器物形态等方面判断,这一期的时代大致为战国早期。浮雕云谷相杂纹仍在本期璜形玉器中流行,本期较前期略显单薄,谷芽偏长,且纹饰中掺杂谷纹的比例亦较大,以CbⅢ式为代表;同时,琢双阴线云纹的AaⅢ式与浮雕云纹的CaⅢ式以及Ea型、F型亦出现在本期璜形玉器中。本期璜形玉器同前期相比未出现较大改变。

第五期,从墓葬形制和共出器物形态等方面判断,这一期的时代大致为战国中期。浮雕云谷相杂纹至本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乃是阴刻的云纹的Eb型和阴刻谷纹的AbⅠ式。本期出现写实形龙首。

第六期,从墓葬形制和共出器物形态等方面判断,这一期的时代大致为战国晚期。琢乳钉纹的Da型、勾连乳钉纹的DcⅡ式、勾连云纹的DcⅠ式在战国一代仅见于本期,因此此三种纹饰是对本期璜形玉器进行断代的重要依据。另外阴刻线网格纹的BaⅡ式以及阴刻线兽面纹AbⅡ式亦流行于本期。本期写实形龙首为主流。

三、东周璜形玉器的功用与制作工艺

(一)璜形玉器的功用

根据东周璜形玉器的出土情况,结合文献记载,可以推断璜形玉器有以下几种用途。

1.祭祀用的礼器。除墓葬外,祭祀、盟誓遗址也是出土璜形玉器的重点,如山西省侯马西高祭祀坑、山西省侯马曲村墓地祭祀坑、山西省侯马东周盟誓遗址等,都出土了相当数量的璜形玉器,这些祭祀、盟誓遗址所出者,显然与祭祀、礼仪有关。

2.与其他佩饰共同构成组玉佩。从已有的资料来看,周代服饰用玉中结构最复杂、色泽最鲜艳者是以璜珩为主要构件,并以各类管柱连缀而成的成组佩玉,即组玉佩。《周礼·天官·玉府》郑玄注引《诗传》曰:“佩玉,上有葱珩,下有双璜、冲牙,嫔珠以纳其间。”即说明了璜在组玉佩中的位置与功用。

3.葬玉。东周时期璜形玉器也是殓葬用玉,如黄季佗父墓中出土的一件璜形玉器位于墓主人的足端,当为殓葬之用。

(二)璜形玉器的制作

东周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质工具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琢玉工艺之中;加之东周玉匠承袭优良传统,且不断提高雕琢技能等原因,东周时期的玉雕工艺空前兴盛。从玉器最常见的器类——璜形玉器上,可以窥见东周玉雕工艺之一斑。

1.镂雕。璜形玉器大量采用镂雕工艺制作。制作时,多先用阴刻细线按设计打稿,再以管钻在镂空的关键部位套打数个定位圆孔,金属线锯由此进入,然后来回拉切带动解玉砂进行切割,去掉多余处,最后用金属擦条将镂空处擦磨整修。此期玉器镂空部位多,形状多样,镂空处很规矩,如峻壁峭立,边沿棱角分明,镂空面多有细密的纵向搜痕。孔壁光滑、垂直,两面孔径几乎相等,两面对钻留下的台痕已不多见。

2.成形对开。东周璜形玉器大多为片状,且常作一对两件组合,两件璜形玉器的形制、纹饰几乎完全相同,这是采用的“成形对开”法。所谓“成形对开”,就是将较厚的片状玉料设计制作出基本的造型轮廓,再将之切割成两个薄片,最后进行精雕细琢而成。这种制作,不仅节省原料,还省去了很多工时。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