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电影《中国合伙人》声音解析

  • 投稿可苦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2271次
  • 评分4
  • 80
  • 0

赵晓清,杨玲玲

(赤峰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电影从开始发展到现在,从无声电影发展到有声电影,声音在电影中得以广泛的运用,优秀的配音,悠扬的音乐,每次提起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由此可见,声音在影视作品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其声音更是感人至深。声音中的语言不仅可以表达和揭示主题,而且还可以丰富和补充画面的内容。当然,声音中的音乐也是功不可没。它的作用主要在于它有助于表现电影的主题。丰富细腻的语言,具有时代气息的音乐,这样的结合使得影片的主题更加突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言;音乐;音响

中图分类号:I561.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191-03

一、引言

电影《中国合伙人》在公映后,票房大卖,在内地华语电影中成为第11部票房过5亿的电影。它是由香港著名的导演陈可辛执导并拍摄,它的内容是以企业的领导人为背景,讲述了在1980年到21世纪之间的30年,三个青年——土鳖成东青、海龟孟晓骏、愤青王阳经历了坎坷波折,最终创办了一家教育机构,并成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的帮助大批学子留学美国的机构。他们三个爱情破灭过、友谊破碎过、理想走失过,但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的励志故事。陈可辛导演把国家的大事件与剧中人个人奋斗的喜怒哀乐结合在一起,让影片更富有时代的价值,正如他执导的电影“中国合伙人”(英文译名“American dreams in China”)。

电影《中国合伙人》在声音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声画结合上。它的声音由语言、音乐和音响三部分构成,在语言中灵活地运用旁白和影像叙事、同期声台词的结合,以及具有时代气息的经典音乐,共同构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本文将从语言、音乐和音响三方面来对电影中的声音进行解析。

二、丰富细腻的语言

就这部影片来说,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充分的利用剧中人物的语言。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中人物的语言,都有着鲜明的人物风格,他能把人物最想表达的情感传达给观众,并且配合电影的画面来推动剧情的发展,表现剧中人的心境和情感,能够增大画面表达的信息量。当然,电影中的语言也能够塑造人物的性格,同时对主题的升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多主体旁白的叙述

旁白的使用在评价上首论声画关系。使用声画同步,刚开始可以使观众建立一种观影自信,同时利用旁白来对影像进行解释、说明,让观众感觉到剧中人与自己有着相似的情感,但时间长了就会使观众感觉到信息啰嗦、冗余,反而不利于观众对信息的接收和情感的唤起。《中国合伙人》在使用旁白叙述的同时,对主题旁白和影像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精巧的设计,让整个影片的效果更佳。

在具体运用上,影片一开始就是成东青等三个人办签证的画面。成东青几次办签证都没有成功,最后郁郁离开,看着签证官,这时成东青的旁白:“他永远不会想到,在20年后,我最擅长的是帮人怎么去美国。”在这里,旁白的作用就是对画面进行补充与评论。当然,旁白还有引出下场戏的作用。接下来的画面是二十年以后,在体育馆被万人追捧的成东青、王阳和孟晓骏发表成功的演讲。影片不但把人物20年后的状态和20年前的性格做了比较,而且这样的对比也构成了影片的主体风格。

例如体育馆画面:在演讲会上,观众们疯狂地呼喊着成东青、王阳、孟晓骏三人,其场面非常壮观,接着画面转向了在办公室里看电子数据表的三人。这时接孟晓骏的旁白:“这是新梦想的学生考雅思、GRE以及托福的分数,美国人总是问我,他们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的分数,一定是作弊了,美国人就是这么天真。”这里旁白的作用是解释。在万人演讲会上,成东青的旁白:“在普通人看来,新梦想只是个让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地方,对于他们来说,这里够酷。”新梦想三个人被观众欢呼,此处的旁白起到的是评论与补充画面的作用。在影片后面的叙述中,旁白对画面的作用在除了对画面进行解释之外,还有补充画面信息,引出下场戏的内容。

在影片中,在2003年谈判场戏出现前,旁白还应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成东青引用王阳的话说,在100多年以来,中国人闭着嘴说英语,接下来的画面是王阳在露天给学生上课;第二次是孟晓骏说,在10000个去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出自“新梦想”,整个美利坚都插遍了我们新梦想的旗帜,这时的画面是王阳在美国地图上插上新梦想的红旗并欢呼:“又插上一面,威斯康辛!”;第三次是成东青谈到,就像孟晓骏和良琴的爱情一样,美国是孟晓骏的家族遗传,是他梦中注定要去的地方,下接的画面是孟晓骏与良琴的恋情的发展过程;第四次是成东青说:“而我作为他们口中的留学教父,却从来没有去过美国。就是在今天,美国却起诉了我们。”这样影片利用旁白引出了后面反复出现的在2003年“新梦想”教育机构与EES的版权谈判听证会的一场戏。

用旁白来引出画面的同时,往往利用旁白和同期声对白的交叉使用来充实画面,使得影片的叙述更加得紧密。影片中,在孟晓骏要去美国时,成东青和王阳去机场送别他,这时成东青的旁白:“孟晓骏说,因为他的爷爷和爸爸都去美国留过学,最后又都学成回国,所以他从出生到现在就等待着去出国留学,但是他要打破这一家族传统。”这时传来孟晓骏的台词“我不回来了”。又如在三人排队打开水的画面中,孟晓骏问成东青“你最想去哪里”,成东青说:“天安门”,孟晓骏对他的回答非常的吃惊。这时成东青旁白:“孟晓骏告诉我,在那个时候,每一个人最想去的地方是……”接着画面接孟晓骏的台词:“美国。”这里是用旁白接对白的顺序,这样在逻辑上看起来干净利落,通畅连贯。当然,人们有时候也把旁白接对白的顺序倒过来。例如在成东青的培训事业日渐好转并拉王阳入伙这一画面时,王阳引用卡耐基的话说:“成功者总是能不谋而合地去配合时代的需要”。这时成东青说:“你不说他是个骗子吗?”下面接王阳的旁白:“我们总是不愿意去改变自己,却总想去改变别人,我们自己才是最大的骗子。”

(二)多角度对白的分析

对白是电影中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而且还能够表达剧中人物的思想和情操。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例如在王阳的婚礼上,王阳有一段对白,他说:“千万不要和比自己的想法还多的女人上床;千万不要和丈母娘去打麻将;千万不要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开公司。”特别是最后一句说出了长久以来积压在他心里的最真实的内心感受,借助婚礼这一场合,把这些感受表达出来,让观众们都能够直观地理解他当时的情感处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在第一次成东青想要帮助刚回国的孟晓骏,把一套别墅送给了他,孟晓骏当时就气得调转离开。但是在第二次,成东青带孟晓骏去他原来当助教的学校,并用孟晓骏的名义捐赠了一间实验室,当孟晓骏看到这一场景时,感动的热泪盈眶。这时成东青说:“其实我不怎么喜欢上次送给你的礼物,但是这次的礼物我挺喜欢的,不知道送给你怎么样。”两人之间存在的误会通过这个礼物解开并得以原谅。成东青既婉转地表示了自己终于懂得孟晓骏的梦想,也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孟晓骏的歉意。成东青在机场送去美国留学的苏梅时,进去检票口,隔着玻璃的苏梅对成东青说:“我跟签证官说……”而因为玻璃的阻挡,成东青什么也听不到,甚至把耳朵贴在玻璃上也无济于事,只能看着苏梅越走越远。事实上,苏梅没有说完的话是:“当我完成我的学业,我将回到我的国家。”苏梅在临走时,对成东青没有什么承诺,也没有什么不舍,阻挡声音的玻璃再次暗示了成东青与苏梅的感情越走越远,也暗示了成东青对苏梅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

因为公司分股权的问题,孟晓骏和成东青闹起了矛盾,这时在电影里出现了一段打乒乓球的画面来表现三人的性格和态度。王阳一直站在乒乓球台的一侧,另一侧是孟晓骏和成东青,他们两人分别跟王阳打乒乓球,孟晓骏说:“新梦想实现国际化,必须上市,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想成为中国第一支教育产业股,他觉得我们还有时间去等吗?还有时间去保证你所谓的不翻船吗?我告诉你成东青,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没有人会记住,所以我们必须上市。”成东青回答到:“我们为什么要离开地球,他太急了。”孟晓骏说:“他不敢冒险,因为他害怕失败,害怕变回那个失败者。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配不上今天的成功。”成东青说:“他真是这么说的?”通过成东青和孟晓骏的对白,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两人已经无法站到一起了。王阳却说:“他说你现在越来越成功了,他真的很替你骄傲。”这句话并不是孟晓骏当时所说的,但是在王阳的转述下却变成了另一个意思。通过他的改编,朋友间的矛盾淡化了很多,三人之间的友谊也维持的更久。王阳和他们两个都没有红过脸,也没有突出的矛盾,但是他对事情有着他自己的态度。就这么一段对白,形象直观地表现出了三人的心理和遭受破坏的友谊。

(三)多层次独白的强调

独白是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对内心活动进行的自我表述。它不仅能够清晰地揭示人物最隐秘的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解读人物的思想、性格,还能够推动故事的发展情节,让欣赏者跟随者人物内心挖掘剧作的思想。在影片中,例如成东青出于对孟晓骏的崇拜和信任,从来都不否决孟晓骏的提议,所以成东青每次心里说“所以对他,我只会说一个字,yes。”,在影片中有很多他说“yes”的镜头,这些镜头不断地重复,反衬出他在最后对孟晓骏提议“上市”的说法说“no”。

三、感人至深的音乐

陈可辛的电影中声音的运用恰到好处、符合剧中人物的情感,当然还包括经典音乐的运用。“无论是从乐曲的曲式、旋律和演唱的方式还是从流行的乐器来说,不同时代的音乐,表达的感情都各不相同。”影片中有着时代气息的音乐对于营造良好的时代气氛有着重要的作用。经典音乐不仅能勾起观众对于已逝岁月的追忆,而且符合剧中人的内心情感,使观众的情感与剧中人产生极大的共鸣,获得了很好的表现效果。影片中还穿插了许多经典的歌曲,与影片的主题相辉映,让观众感觉又回到了90年代,想起了那个年代的悲欢离合。在影片中这种经典的歌曲的运用,突破了时间的限制,给人营造出一种亲切的感觉。

(一)主题音乐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当影片的主题曲《光阴的故事》响起,这种民谣形式的歌曲的出现,烘托一种怀旧的气氛,配合画面尤其是精彩桥段,使观众达到共鸣,主题曲音调的起伏容易带动观众的情绪,加上和情节的契合,同画面融为一体,完美诠释了影片的内容,主题曲揭示了电影的主题,一首回忆过去、感受时光的歌把影片剧情的波澜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颇为感人。

(二)背景音乐

影片为了表达出影片所包含的蕴意,通常使用重复的歌曲和旋律来配合。例如在影片中,《外面的世界》这首歌的旋律在影片中使用了两次,一次是成东青在电梯上偶然遇见带着孩子的苏梅,这时适时地响起了音乐,“在很久很久以前,你拥有我,我拥有你,在很久很久以前,你离开我去远空翱翔……”看着苏梅,让成东青回忆起了以前和苏梅的点点滴滴,不管她现在过的怎么样,他依然祝福她。另外一次是孟晓骏从美国回来,王阳和成东青很开心的接待他,事实上孟晓骏在餐馆打工,并没有在美国干所谓的“大事业”,生活得也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风光,反映出孟晓骏的一丝心酸。这首歌代表着上世纪90年代人们所表达的感情,那些美好的记忆,纯真的岁月,不仅影响着那个时代的人,而且影响着现在的我们。

陈可辛导演通常借助不同年代背景的歌曲来表明剧中人物的身份、情感的历程以及难以言说的心绪。在影片中,王阳在KTV里唱了BEYOND的经典歌曲《海阔天空》的时候,高亢的歌声激起了全场观众的情感共鸣,掀起了影片的第一个高潮。王阳在舞厅的灯光下投入地高歌:“海阔天空,你与我可会变(谁没在变)……”,他投入的唱歌加上煽情的歌词让人很想从他唱的歌中找到他想要表达的感情和对他的经历进行剖析。

在影片中苏梅去美国时,背景音乐是《Leaving On A Jet Plane》,“So kiss me and smile for me ,Tell me that you will wait for me ,Hold me like you will never let me leave ,Cause I am leaving on a jet plane, Do not know when I will be back again. Oh baby, I hate to go”。歌词很符合苏梅当时想去美国追寻梦想和离开成东青的不舍的矛盾心理。

四、身临其境的音响

音响是指电影中除了人声和音乐之外的所有声音,以及以背景音响或环境音响的形式出现的人声和音乐。它不仅能创造逼真感, 还能够对环境进行塑造,尤其重要的是它能作为环境气氛来烘托人物的情绪, 其作用决不亚于音乐。这种声音出现在银幕上,一般不会被人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但如果看得见而听不到,观众就会感到别扭和不真实, 影响了对影片的感受。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声音时而高,时而低,时而急促,时而缓慢。悲伤,愉快的节奏,更能带领观众走进主人公的内心,设身处地为去感受主角的内心世界,影片显得更为真实。

在影片中,成东青、王阳、孟晓骏三人打水的画面中,为了衬托场面的安静,用了远处的校园广播和近处的三人谈话声这两种音响来表现。校园里的广播和同学们意气风发的谈论,让观影者从内心出发,回到那个值得怀念的过去有故事的昨天,自己去寻找遗失在昨天的记忆。这样的手法在很多影视作品中被常常用到的,往往用两个事物来对比或者衬托,要比单独一个事物直面表现会来得更形象且有力度。

当然,影片在对音响的处理十分逼真。在开始的时候,签证处的按下的咚咚拒签的声音、在这些拟声词的选择上,节奏比较的急促,办公室里打乒乓球的声音都使气氛变得更加的紧张,有时候它比音乐更能体现人物的心理状态。音响的作用在这表现的淋漓尽致!

五、结语

影片《中国合伙人》能够受到大众的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影片中的声音对影片的基调、细节作出了很好的解释,能够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陈可辛导演运用了丰富的语言来表达和渲染主题,调动了观众对剧中人命运认同的情绪,大量的怀旧歌曲,让我们和剧中人一起追忆以往的岁月。那些悠扬的音乐,丰富的语言,总会让人百看不厌,所以说声音在影视作品中已经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在《中国合伙人》中,其声音更是感人至深,可谓是人生百态,在整个影片的剧情发展过程中,犹如穿行在人生旅途中的沿途风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燕.映画:香港制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2)周传基.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5.

(3)巴拉兹·贝拉.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4.

(4)胡清,黄子婵.陈可辛电影叙事探析[J].长春:电影文学,2010(08).

(5)姚国强.影视声音艺术与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6.

(6)王曼露.陈可辛电影视听语言初探——以《中国合伙人》为例[J].戏剧之家,2013(09).

(7)黄鹏.众说的青春——论影片《中国合伙人》的视听建构[J].当代电影,2013(07).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