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探讨

  • 投稿闲愁
  • 更新时间2015-10-21
  • 阅读量488次
  • 评分4
  • 33
  • 0

林敏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高等数学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给出了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方案,并指出了在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翻转课堂;实施方案

1.高等数学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德国两百年前的教育宣言曾经如此说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去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适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的局势中,自我作出有意义的选择。时下,有很多老师讲课就像是打工混日子,照本宣科,无趣无内容,课堂完全没有互动,讲完就走人,从不和学生探讨人生的智慧,探讨科学的前沿,探讨专业的问题,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教师也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学生看着老师烦,老师看着学生也烦,这种课堂何谈教学效果?不翻转课堂怎么行?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一方面为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的数学水平极不均衡,很多专业文理科学生鱼龙混杂,而且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授课难免造成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另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吃不饱”的局面。此外高职类的数学授课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专业特点,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少知识的实际应用与拓展,因此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高数成了既难学又没什么用处的学科,尽管教师讲得很“流畅”,学生还是学得很“惆怅”。要解决以上问题:一是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二是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将数学和专业结合起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好为学生提供一种自主化的学习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教育,同时节省下来的课堂时间可以完成“传道和解惑”,把“授业”大部分放在课下进行。

2.“翻转课堂”简介

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理念来源于美国的一所高中,2007年春,该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在考虑如何给因病无法出席课堂学习的学生补课时,利用录屏软件录制演示文稿及教师讲课的音频,并将制作好的视频放置到网站上以供缺课的学生使用,未缺课的学生也可以使用在线材料,用于复习和强化课堂教学内容。不久,两位教师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展开课堂教学实践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提出了该理念。在2011年,翻转课堂成为研究热点,逐渐被众多教师所熟知,并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些归功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他创立了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利用电脑制作出了数千门教学视频供学习者在线学习。我国许多中学(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等)作为教学改革的试点,已经开始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知识的初步学习阶段交由学生负责,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阅读支撑材料、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资料、在网络上与同学老师讨论等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使知识得到内化,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3.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3.1课前设计

提供学习资源,布置学习任务单。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视频和自制PPT课件等,学习任务除了少量的常规题目,可设置一些个性化、开放性的问题(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提供相应的题目),由学生查阅资料并利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高等数学在专业中的具体应用,同时也能增强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习任务是对自主学习过程的强化,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后,对教师提前布置好的学习任务进行解答,以强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学习任务要求少而精,有针对性,避免重复的机械练习,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发现疑惑可以加以思考,或组内讨论,如果解决不了可以立即记下来以便课中的互动交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课前学习阶段的监督以及对自制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干预,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独立小组,并在每组中推选一个组长,负责小组的总体任务实施并将实施情况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组内成员注意男女搭配,学习能力好坏搭配,这样在组内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现先进带后进的过程,同时也为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态进行指导提供方便。

3.2课中设计

首先由各组长汇报课下学习活动的具体情况和任务进展。每个小组把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学习任务时发现的疑问及小组讨论中未解决的困难提出来,课堂上大家集中进行讨论交流,此时教师应该耐心仔细观察学生的讨论动态,捕捉学生的思维灵感,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内化及应用创新。但是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实际任务,也会存在一些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答疑解惑环节。针对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教师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讲解,直至学生完全理解。当然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课上回答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最后由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归纳与总结,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框架。

3.3学习效果评价

对于学习成绩的认定,高职院校通常采取的是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综合的评定方式。翻转课堂的评价体制是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成员除了教师,还包括学习伙伴、组长;评价内容包括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小组交流表现、课题提问的表现等等。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应该更看重平时成绩,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度,笔者认为凡是参与学习过程的学生考试都能过关,分数的高低只能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好坏。

4.“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1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是否愿意放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以否具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和学生一样,习惯了传统教育模式的老师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从主动变为被动,从主导变为引导的角色转变。放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高效地应用在教学之中,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专业能力上对教师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4.2教师专业能力的问题

虽然互联网上大量的教学视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素材,也使翻转课堂的实施具备了条件,但是很多教学视频很像课堂搬家,缺乏趣味性,如果缺少老师的监督,学生根本不会自觉地学习。因此,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合自主学习的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时刻吸引学生,引导其完成视频的观看。当前流行的“微课”视频就具备“要点明确、短小精悍”的特点,在其中设置能够吸引学生的情景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产生倦怠情绪而关闭视频,这才是适合翻转课堂的优质的教学视频,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自行创作教学视频时如何设计各种元素;对学生课下自学如何进行合理监控;翻转课堂之后如何进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师进行理论和技术上的培训,使教师掌握微视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同时也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讨学科前沿,具备制作高质量“微课”的能力,具备有效组织翻转课堂的能力,具备引导学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真正的深度互动发生在真实的课堂中,教师需要站得更高,更精通学科及专业才能有效地和学习探讨和交流,有效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4.3学科的适应性问题

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传统课堂,适合是最好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翻转课堂比较适合小班教学,人数越少越容易掌控,而大班(2-3个行政班)就比较适合使用传统课堂,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大多都是合班上课。而且就高等数学这门学科而言,不一定每个教学内容都适合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高职学生数学功底大多比较薄弱,学生自控力比较差,而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理论性较强,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全部使用翻转课堂难免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真正地要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借助传统的课堂才能完成。笔者认为高等数学翻转课堂只能实现部分翻转,可以将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些。

5.结语

与其说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一种颠覆,不如说是对讲授式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因为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或者到图书馆查阅一些学习资料外,无法共享到更多的学习资源。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好多教学视频比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讲得要好,但是如果学生只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的话,有些问题是不能自主解决的,这些教学视频虽然能起到“传道授业”的作用,但是“解惑”还是要在传统课堂上解决,而且传统课堂的“教、育”功能是翻转课堂的弱项。笔者认为翻转课堂的热可能很快就过去,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被长期坚持并探讨下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陈瑞曾,刘思思.翻转课堂:传统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电子世界,2013(18).

[3]王红,赵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