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畜牧渔业论文范文,畜牧渔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猪瘟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 投稿孙慕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602次
  • 评分4
  • 77
  • 0

张 凯1,张春艳2

(1.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150069;2.黑龙江省兰西县畜牧局151500)

摘要: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以高热、腹泻和全身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和温和型。猪瘟病抗生素治疗无效,重在预防,可进行疫苗免疫接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猪瘟;诊断;防控;免疫

1 流行特点

散养户呈散发或点状发病,从门诊病例和门诊调查看,猪瘟发病率占猪传染病发病数的13. 6%,症状多为非典性猪瘟。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一般情况下,病毒对干燥、腐败和热的抵抗力较差。猪瘟病毒传染到猪体的途径,一般都是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由病猪的尿、粪便等各种分泌物以及屠宰时的血液、肉和内脏进行传播。易感猪采食污染的食物及饮水,经扁桃体、口腔黏膜及呼吸道黏膜感染。

2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5~7天,最长可达21天,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和温和型。最急性型:较为少见,表现为急性型的一般症状,突然死亡。急性型:猪停食,但喜欢饮水,精神沉郁,嗜睡,弓背,喜卧,行动无力,体温高达40.5~42℃,呈脓性结膜炎,眼睑浮肿,先便秘、后腹泻,粪有黏液,随后耳朵、颈部、腹部内侧等毛稀皮薄处,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出血点或红斑,指压不褪色,可与猪丹毒的红色疹块相区别。仔猪可出现磨牙、运动障碍、痉挛等神经症状。在该病的末期,皮肤呈暗紫色,耳、尾、四肢皮肤出现坏死或溃疡,并常并发肺炎和坏死性肠炎。慢性型:病猪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佳,喜卧,走路不稳,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消瘦、贫血,轻度发热,体温忽高忽低,皮肤有紫斑或坏死,病程达20天以上,最后衰竭死亡。温和型:又称非典型性猪瘟,为近几年来新表现出来的类型。病势缓和,病程长,症状不明显,发病与死亡率较低,仔母猪发生较多,成年母猪常耐过。

3 病理变化

死于急性猪瘟的猪,喉头、皮肤、黏膜或皮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呈暗红紫色,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状。脾脏边缘有小丘状出血。肠道出血、充血,在回盲瓣和结肠上端有纽扣状溃疡。亚急性型全身出血病变较急性型轻,但坏死性肠炎和肺炎的变化明显。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出血变化不明显。温和型猪瘟的病理变化不是太明显,仅有轻度出血或不出血,淋巴结水肿,有少量微小梗死灶,回盲瓣少有纽扣状溃疡。

4 诊断与鉴别

猪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年龄和猪种限制,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病率、死亡率很高。病猪依其发病缓急,而表现出不同症状。对猪瘟的诊断也可通过实验室一些诊断方法而确诊,只是对检测设备、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急性猪瘟与猪肺疫、急性猪丹毒相似,应加以注意。猪肺疫表现为咽喉部急性肿胀,呼吸困难,口、鼻流泡沫,皮肤呈蓝紫色,抗生素治疗有一定效果。颌下淋巴结出血,切面呈红色,脾不肿大。猪丹毒多发生于夏天,病程短,体温很高,但仍有一定的食欲。皮肤上的红斑指压退色,病程较长时,皮肤上有紫红色疹块。

5 防控措施

目前猪瘟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发病初期,用抗猪瘟血清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价格较贵不易获得,因而应用不普遍,预防注射猪瘟疫苗是防止猪瘟病发生的最好办法。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有两种。一种是湿苗,又分血苗和淋、脾苗。血苗是鲜红色的液体,淋、脾苗是一种带淡红色的乳剂。大、小猪均肌肉或皮下注射1mL。另一种是冻干苗,是淡黄色或稍带紫红色的海绵状固体,加入生理盐水即溶解为均匀的悬浮液。按规定的倍数稀释后,大、小猪均肌肉注射1mL。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4天后即可产生免疫力。哺乳仔猪第一次注射应在出生后20天,离乳后(60日龄),可第二次注射,免疫期可达8个月左右,当猪群发生猪瘟时,可在疫区采取紧急预防注射,也可达到预防的目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猪丹毒菌苗、猪肺疫苗同时给猪分点接种,使猪能对这三种传染病都有抵抗力,不受其感染。另外,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每年春、秋两季和仔猪断乳后要多打一次防疫针,做好卫生工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卢玉华,猪瘟治疗初探[J].河南畜牧兽医,2012(09):46.

[2]王振环,怎样预防猪瘟[J].中国农垦,196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