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畜牧渔业论文范文,畜牧渔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控制

  • 投稿变美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891次
  • 评分4
  • 84
  • 0

冯志丽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农牧局 067300)

这几年来,我国养鸭业发展迅速。长期实践发现,在养鸭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鸭传染性浆膜炎疾病最为严重。此类传染性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诊断及控制,将会对养鸭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相关研究报道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相关疾病中发病率颇高的一类,该病存在无季节性的特点,在15~25日龄患该病的几率最大。为了促进养鸭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控制进行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1 流行特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具有无季节性特点,也就是说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引发此病。以往常发病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在春、冬两季该病的发病率最高。在1~8周龄的鸭最易引发感染。此病在感染率与死亡率上均显得较高,其中感染率超过90%,死亡率在5%~75%。呼吸道与皮肤伤口是此病最为显著的感染途径,特别是腿部皮肤,感染率颇高。饲养环境与此病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如空气不具流畅性、地面较潮湿以及密度偏大等。此外,饲料也与此病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如维生素、微量元素偏少,均有可能引发此病。

2 病理变化

鸭传染性浆膜炎具有发病急的特点,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烧、体温上升、精神不振、食量减少以及排黄白色稀便等。经剖检有肝棕红色呈现,胆囊呈肿大特征;肠道充血,肠腔内部具有黄白色炎性产物;腹腔浆膜发炎症状显著,且存在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心胞与肝浆炎均有发炎症,导致心包增厚;另外,基于肝表层有一层黄白色纤维素性膜呈现。

3 实验室诊断

鸭传染性浆膜炎实验室诊断包括触片镜检、培养基培养、生化试验以及药敏试验。具体内容为:(1)触片镜检:在无菌操作的条件下,选取病死鸭肝触片与脾触片,在染色方面采取革兰氏染色法,在镜检方面采取高倍镜,采取革兰氏染色法做好病料涂片的染色。(2)培养基培养:采取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基,在无菌操作的条件下,选取病死鸭的脑及肝,进一步置入培养箱进行适时培养。(3)生化试验:选取菌落,进一步参照进行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疫菌株生化试验进行相同试验,找出反应结果。(4)药敏试验:选取纯化度优良菌落,于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行均匀涂抹,将药敏纸片贴上,置入培养箱进行适时培养。在完成上述步骤之后,需以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为依据,进一步对鸭传染性浆膜炎进行明确诊断。

4 控制策略

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控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想使鸭传染性浆膜炎得到有效控制,一方面需要改善饲养环境,营造良好的通风条件,并做好寒暑的预防性工作。对粪便进行及时清除,使养鸭场保持足够的清洁及干燥,做到全进全出。另一方面加强饲养管理,需保证饲料的质量,拒绝使用霉变饲料,充分避免霉变的发生。保证饲养疏密有致,注重鸭营养的均衡性,同时保证水的质量。另外,对换料、转群以及气候突变等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策略,以此使饲养管理得到有效强化。

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在晒水池需定期投入适量的漂白粉,每亩大约为12kg,频率为每次15天;若采取消毒液,则通常为每天1次,持续使用4天。

规范使用药物。对于鸭传染性浆膜炎疾病,诸多药物均具备显著的疗效,包括乙酰甲喹、恩诺沙星以及氟苯尼考等。若疾病发生,需采取上述药物,并做到规范使用,将适量剂量的药物拌人饲料中,让鸭食用,通常持续喂食2天,以此使疾病得到及时控制,并使鸭的成活率得到有效提升。

采取接种疫苗方法控制。对于鸭传染性浆膜炎疾病,采取接种疫苗控制效果显著。在我国,常用的接种疫苗有灭活油乳剂疫苗和弱毒灭活苗两种。要想使鸭的存活率得到有效提升,可对鸭接种福尔马林灭活2次,必须为7日龄的鸭,进一步采取皮下免疫接种措施。

5 结论

鸭传染性浆膜炎具有显著临床特点及病理变化,为了使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症得到有效控制,做好诊断工作、实施有效的控制策略便显得极为重要。在诊断过程中需以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为依据,进一步对鸭传染性浆膜炎进行明确诊断。主要的控制策略包括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定期消毒工作,规范使用药物以及采取接种疫苗方法控制等。相信做好以上几点,鸭传染性浆膜炎将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为我国养鸭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