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畜牧渔业论文范文,畜牧渔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

  • 投稿吉田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565次
  • 评分4
  • 88
  • 0

姜 红

(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136500)

随着现代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扩大化和集中化,导致现代养猪业中的疾病越来越多,给猪养猪业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症状与诊治。这种病毒可以侵害任何品种和任何年龄段的猪,在临床中2~10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给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 病原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这是一种形态多样的直径为80~120mm,表面具有一层长度大约为12~25 mm的棒状纤突,具有囊膜的单股RNA病毒。该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的冠状病毒属,这种病毒只在患猪的细胞膜中进行转录复制,从而引起病毒的增殖。在临床剖检病猪时,可在其空肠、十二指肠、回肠黏膜、鼻腔、气管等组织通过培养得到。

2 流行病学

首先,发病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猪传染性胃肠炎全年都可发生,由于病毒病发生的条件主要是干燥,因此在每年的12月到下一年的4月份期间,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的几率明显增多,一般炎热的夏季和温度适中的秋季则不容易发病,所以说猪传染性胃肠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次,侵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品种的猪,且发病率较高。猪传染性胃肠炎侵害各个日龄段的猪,尤其是2~10日龄的仔猪,往往会造成10日龄以内的仔猪出现腹泻的临床症状,使得断奶仔猪的成活率大大降低。而像幼猪、育成猪感染后症状轻微,可以自愈。再次,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的传染源就是病猪和带病毒猪,其粪便、乳汁、分泌物等都含有病毒,从而污染圈舍、饲料等,通过空气再进行病毒的扩散。最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是传播快。

3 病理变化

临床剖检可见,由于腹泻症状,病猪尸体明显脱水,胃底部处黏膜充血,仔猪胃内充满凝固的乳块,肠黏膜充血,肠内充满含有小气泡的黄绿色液体,空肠长绒毛变短,甚至坏死脱落。

4 临床症状

病猪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水样稀便、脱水,最后出现恶病质而死亡,即使治愈好,病猪在后期的生长和发育中也很难再创造出经济效益。由于各个日龄段的猪免疫机能和生理结构不同,所以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也是有差异的。首先,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仔猪,在12~24小时内就可以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仔猪突发性的呕吐,开始时排水样便,随着病程的发展就会出现该病的典型症状,排泄带有未消化凝乳块的黄绿色或乳白色的恶臭味痢疾,仔猪通常在感染后的2~5天内死亡,4日龄的仔猪死亡率可达98%;其次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育成猪,可在3~5天内出现临床症状,育成猪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排灰色或褐色水样便,病程为5~8天,一般都可自愈。

5 诊断

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要注意到以下典型特征,发病具有季节性,夏秋两季发病少;10日龄以内的仔猪易感,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呕吐、水样腹泻、粪便黄绿色、仔猪排泄带有未消化凝乳块的黄绿色或乳白色的恶臭味痢疾;临床剖检可见肠内充满含有小气泡的黄绿色液体,呈半透明状,肠壁很薄而缺乏弹性,肠黏膜绒毛严重萎缩等。在临床诊断时要注意以上几点,再结合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变化就可以对猪传染性胃肠炎做出初步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确诊需要实验室诊断。将患病猪空肠以及内容物进行取样,将急性期内肠内部系列淋巴取样,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要注意鉴别诊断。

6 治疗方案

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突然,病程短,并且病情急,在临床中要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治疗该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减轻病猪脱水,预防酸中毒和激发感染。可以给病猪口服葡萄糖、电解多维等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或给予生理盐水防止脱水,同时肌肉注射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药物来干扰病毒复制和预防其他感染。使用诺氟沙星对病猪进行肌肉注射,按10 mg/kg·w为准,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即可。或使用复方硫酸庆大一小诺霉素肌肉注射,用量为15 mg/kg·w,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即可。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主要侵害2~10日龄仔猪的传染性病毒病,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制定出完善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防疫制度,定期进行猪舍和全场的消毒,禁止外来人员进场。在实际的饲养中要时刻记住防大于治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几率,减少养殖场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