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英语论文范文,中学英语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幽默因素运用

  • 投稿沧海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351次
  • 评分4
  • 89
  • 0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丁沟中学 成志国

幽默可引人发笑,是有效交流的润滑剂。课堂上合理运用幽默可以把严肃的、甚至有些枯燥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愉悦地接纳。研究者认为借用幽默的语言及肢体动作能够促进学习者提升学习兴趣,属于一种英语中级学习阶段的良好方法,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有近八成的受访者认为:教师所应具有的素质中,幽默感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责任感。说明无论任何年龄段的学生,都对具有幽默感,并且可以引领课堂充满幽默感的教师充满热情。

一、引用幽默题材走进新课

英语教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在这一长期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可能。导入是课堂的开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一堂英语课,如果导语做得恰到好处,那么学生的求知欲会在不自觉间得到激发,从而让教师的努力有了承接的客体。在导入环节,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幽默的办法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够在课堂初期即引发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情绪达到饱满的状态,使其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教学氛围中来。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教师在预备讲解一些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时,可以用一些与之相关的英语故事、谜语、笑话等作为切入点,或者是给学生自主收集幽默内容的机会,并让班级所有学生轮番上台演讲、表演。比如教师以下面这道题作为课堂的开端:

Who is the man_____ is talking over there?

A.which B.that C.who D.when

当教师向同学们询问答案时,可能有些同学会选择错误的答案C。然而另外的同学会提出反对意见说C不正确,其原因是这个句子前面已经有了疑问代词who,如果选C,又出现了一个关系代词who,这种两个who同时出现的情况应当尽量避免。并指出that当作关系代词时也是可以用来指人的,因此最好选择答案B。针对这样的解释,答错同学可能不会留下太深印象,此时教师告诉大家:前也有虎,后也有虎,二虎相争,必有一伤。简单的一句话,当时就让这个导入问题变得兴趣盎然起来,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当然,为了让导入环节变得更加幽默与精彩纷呈,教师需要在课前作充分的准备,须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种即兴的幽默是要以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为积淀的。

二、借助教材内容深挖幽默

高中阶段的英语知识系统性强,既繁杂又乏味,大量要求学生识记的单词、语法、句型等经常使学生有凌乱不堪、无法掌握的感觉。所以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应当在全面领会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把无味的知识变有趣,把繁琐的知识变简单,以便让学生与教材近距离接触,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英语的魅力,轻松愉快地完成既定教学目标。比如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一样,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词汇的歧义现象容易产生一些“笑点”,是教师能够加以利用的。教师可以把下述句子罗列出来,并要求学生翻译,指出B答案的问题所在。

A:Where is Washington?

B:He’s dead.

A:I mean。the capital of the United States.

B:They loaned it all to Europe.

学生很容易发现,在这两组对话中,Washington一词既是美国首都的意思,也是美国第一任总统的名字,B的回答“他死了”,显然误解了A的原意。而capital一词则同时有首都和资金、资本的含义,A、B二人所利用的含义又出现了不同。通过类似的讲课手段,教师让本来枯燥的词汇变得生动而有趣,学生的印象也因此变得深刻起来。

三、借助学生理解完善幽默

一般情况下,借助幽默的办法能够让课堂变得十分精彩,时间仿佛也过得很快。但是因为幽默感具有忌内容陈旧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有趣的内容也会变得平淡。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幽默内容的不断更新,根据教学内容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改造发明出一些更有趣的幽默教学方法,除自身持续关注网络、杂志中的幽默素材以外,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幽默感,创造出师生间共同的幽默,使课堂的趣味不再由教师一人掌控。具有幽默能力的学生,是促进课堂效果的宝贵财富。在高中英语的每堂新课及复习课里面,教师都可以将幽默融入其中,用玩笑的外壳包裹起严肃的知识命题,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对教师所要传达的知识与能力可以明确地认知并迅速地接受。可是毕竟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那种单向而没有交流的刻意逗笑,时间长了也会显得笨拙。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努力增强自身幽默能力的同时,注意挖掘班级内学生的幽默能力,使学生既懂得欣赏幽默,也能创造与英语知识有关的幽默。至于如何达到这种良好状态,是离不开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的相互切磋琢磨的,而一旦这种境界达成了,那么寓庄于谐的课堂教学的新境界也就同时产生。

(责任编辑:郭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