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英语论文范文,中学英语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晚安,母亲》语用文体探析

  • 投稿鼎天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344次
  • 评分4
  • 41
  • 0

天津外国语大学 于菡

《晚安,母亲》是美国现代戏剧作家玛莎诺曼的代表作。该剧1983 年在百老汇上映,即刻轰动全美,随后还获得了包括1983 年普利策戏剧奖在内的多个奖项。该剧剧情非常简单:美国南部乡村的一个傍晚,杰西告诉母亲希尔马她要用父亲的枪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随后的90 分钟里,母女俩就要不要自杀不断争论。杰西努力安排自己自杀后母亲的生活、母亲满怀深情地劝阻女儿,却无法阻止女儿的做法。最终母亲所有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一声刺耳的枪声宣告了杰西的死亡。

一、“合作原则”理论概述

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Grice)认为,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言者和听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循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及其相关准则:数量1. 准则(Quantitymaxim):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但不要超出所需要的信息;2.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和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 关系准则(Relationmaxim):谈话内容与话题有关;4.方式准则(Manner max原im):传递信息的方式要避免晦涩和歧义;要简练并且井井有条。

二、对《晚安,母亲》的语用分析

《晚安,母亲》这部戏剧围绕杰西自杀前与母亲的对话展开,对话不再是表现出传统意义上的母女关系,而是“母女之间意志的冲突,人类原本最亲密的关系在这里被异化”。杰西和母亲虽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多年,看似两人关系亲密,“由于长久生活在一起,她和她的母亲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她们用很简单的语言就能互相了解。”,然而事实上,母亲和女儿的关系却很疏远,母亲不了解女儿内心的真实想法,更无法理解女儿的感受,女儿也不愿意与母亲有着深入内心的交流,这也意味着无论母亲怎样劝说,最终仍无法改变女儿自杀的决定。

剧情的开始是一个最平常的周末夜晚,母亲等着女儿为她做指甲。女儿杰西却忙着寻找父亲的枪,她寻找了一个中午都没有找到,最后寻求母亲的帮助,母亲则告诉她:我想是在他的一个鞋盒里。女儿一连串的寻问“在哪儿?阁楼哪儿?一直找,哪儿也找不到”,显然表明出女儿的焦急,然而母亲的一句“在一个鞋盒里”的漫不经心的回答违反了数量准则,不仅没有告诉女儿枪的具体位置,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女儿急需枪这一反常现象。表面上是母亲的疏忽,实际上表现出母亲并没有对女儿的生活状况和内心需求给予足够的重视。当母亲终于问及女儿找枪的原因时,女儿的回答与之后的用来自杀的真正目的相比显然是模糊和相反地,这违反了质量准则和方式准则。此时的女儿并没有做好告诉母亲自杀真相的准备,用枪来防身的回答造成了母亲的误解,以为是女儿用枪来保护自己驱赶盗贼。这种误解一直贯穿在对话当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充分体现出长期以来母女之间内心真实交流的缺失。

当母亲得知女儿自杀的真相之后,想尽一切她能想到的方法劝说女儿,争取时间。性格开朗的她尝试着说一些有趣的内容,来缓解紧张的气氛。母亲的朋友艾格尼丝,成了母女讨论的对象。女儿无法相信艾格尼丝烧过八间房子、养了好多鸟的故事,认为母亲在撒谎;而母亲则认为“人们谈论的事不必都非得是真的不可”,这违背了质量准则,母女的交流再次陷入争执当中。性格孤僻的女儿想要了解事实的真相,而活泼开朗善谈的母亲则更加随意,在她眼中不必事事都要刨根问底弄个明白。这样长此以往,女儿不相信母亲的话,母亲也无法了解女儿的想法。在这特殊的最后一晚,母女之间的爱还是将两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争吵之后,她们静下心来,女儿开始询问母亲和父亲的关系,母亲是否爱父亲,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真相。这次,母亲懂得了女儿的想法,一个“不”字告诉了女儿婚姻的真相,符合质量准则和方式准则,母女之间才开始有了真正心灵的交流。

随着谈话的继续,杰西也说出心中的感受,丈夫离去、儿子吸毒,她无法在这乏味单调的生活中找到任何生存的意义。然而,当母亲询问原因时,女儿并没有说出真相,而给出了责怪母亲不了解自己的负面回答,这明显违反了质量准则。由于两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同,即便女儿告诉母亲,母亲也无法理解女儿的感受,这在戏剧的后半部分也得到了证实。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母亲虽然非常关爱女儿,但并不了解女儿内心的想法,女儿也没有完全表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她们之间从来都没有“真正的交流”,她们的心灵之间已经有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她们只是同一个屋檐下“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