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论文范文,就业指导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环节探讨

  • 投稿忆片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552次
  • 评分4
  • 51
  • 0

蔺媛媛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计算与语音中心 天津 300222)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实际相脱节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综合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在深入研究了课程设计原理后,以英语专业为实例,介绍了课程设计方案及其实施步骤。结果表明,实践环节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及其相关操作,并可为其后续课程的开展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环节;就业为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24-03

当前,计算机基础操作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决定其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各类用人单位对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作为一门非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类必修课程,该课程还对增强大学生手脑配合能力、锻炼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起到铺垫等重要的作用。因此,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不同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操作,以适应新的环境下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现状,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展存在着一些困难。

第一,不同专业教学大纲完全一致,与所学专业脱节。综合性的本科院校,最常见的有工科、理科和文科三类学生,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通常是一致的,基本包含计算机基础概述、Office系列软件的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述、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基础和多媒体等内容。对于文科类的学生,复杂的二进制转换、数据库操作等枯燥又乏味,而对于工科类的学生简单的硬件、软件知识又不足以对其进行良好的思维训练,为其后续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统一大纲的教学模式是与各专业的实际情况相脱节的。

第二,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堂上课,难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由于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不同地区初等教育中计算机课程的开展,在大学入学时,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然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中上课,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早已熟悉,对课堂的兴趣会慢慢减弱,导致对课程的兴趣缺乏;而没有基础的学生在突然接受计算机这个新鲜事物后,很容易被计算机基础中众多的理论概念和复杂的操作搞糊涂,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教学目标不清晰,考核方式以应试为主。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都是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来判定的。因此,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通常都以考试大纲为标准,其考核方式也成了应试的形式。学生虽然获得等级证书,但大多是通过死记硬背掌握计算机知识,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而等级考试中的知识通常都是最基本的,对他们的专业要求并没有更多的侧重,在之后学习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专业课时,会出现理论知识不衔接、操作不熟练等情况。尤其在其就业时,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会离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给他们的求职带来一定的困难。

加强实践环节的课程教学设计

(一)设计原理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结合的。而计算机作为一门实用工具,实践操作比理论学习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操作,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有重要意义的。

加强实践操作环节的课程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基础理论知识分专业侧重 对于文科类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可以舍弃掉硬件的组装和维护、操作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数据库操作等理论性过强、操作过于繁琐的内容,增加软件的操作与使用,如Office系列软件要重点介绍,常见的应用软件要能独立操作。对于理工科类的学生,在理论教学中偏重硬件技术和计算机底层知识,通过二进制数和进制转换等知识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并在教学中随时加入新型的IT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相关知识开拓其思路。将最新的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知识融入教学中,使其对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其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增加实践学时,实践课程以综合案例形式展开 计算机本身是一门实用工具,多用多练对于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理解其理论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实践学时和理论学时通常是对等分配或者实践学时略多于理论学时,这样都不利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展和深化。增加实践学时,尤其是综合设计型的实践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文科类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和Office软件使用是首要的,尤其是部分文科类的学生在就业时会选择从事基本的文案工作,这时,在实践教学中,应为其规划设计型实验,侧重于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和有一定操作基础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实践课程要增加学生对综合应用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和对后续学科导向的设计能力。比如对于机械类的学生,后续会开设使用CAD软件的机械制图课程,并且在求职时,机械制图掌握程度好的学生更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计算机基础的实践课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将计算机基础操作、多媒体相关知识和利用网络搜集和传输相关资料等能力综合起来,设置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可以同时锻炼构造、分析、设计、运作等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运用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多种交互模式共同使用 增加学生的实践课时,尤其是设计类的综合实践,一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收集相关资料、规划实践步骤等。这时,师生之间的交互就不仅局限于课堂上或上机课时的提问与回答了。随着网络和即时沟通工具的广泛应用,大部分学生都会使用一些常见的即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也会使用百度和微博等网络工具查询信息和沟通。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跟随时代进步的脚步,增加与学生交互的模式,并且熟练使用,比如开通课程专用微博,在学生课下搜集实践资料时给予帮助;在课堂上公布教师的QQ或者微信号,方便学生在课下随时联系到教师,随时咨询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开通微信群,方便学生之间进行交互,并随时掌握学生综合实践的进展情况。鼓励学生使用基于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工具与教师交流,使其对计算机操作产生更多的兴趣。

(二)设计实例

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例,结合学校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为其设计计算机基础综合性实践课程。

英语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总学时48学时,其中24学时理论教学,24学时上机练习。其理论教学的课时分配是:6学时计算机基础概述、4学时操作系统、6学时计算机网络、4学时Office软件操作、2学时数据库和2学时多媒体技术。上机练习的课时分配是:2学时windows基本操作、6学时Word操作、6学时Excel操作、6学时PPT操作,4学时网络基本操作。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们发现,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系统概述中的硬件结构、数制转换、操作系统中的功能、分类、网络中的数据通讯原理和数据库等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差,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情况不好,并且此部分内容对其后续课程开展和就业没有必然联系。这部分内容在我们的教改过程中果断地删除了。

而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们发现他们学习过计算机基础后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仍然很薄弱。而在就业时,大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会选择与文案操作等相关的工作,都需要熟练掌握Windows和Office等操作,所以在删除部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其上机练习和综合性的实践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具体修改的方案如下:教学学时36学时,综合性实践12学时。教学学时中14学时理论教学,22学时上机练习。其理论教学的课时分配是:2学时计算机基础概述、2学时操作系统、2学时计算机网络、6学时Office软件操作和2学时多媒体技术。上机练习的课时分配是:2学时windows基本操作、6学时Word操作、6学时Excel操作、6学时PPT操作,2学时网络基本操作。

(三)综合性实践环节的设计及实施步骤

综合性实践环节在设计时,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将知识点充分融合到实践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环节,熟练应用Office系列软件和网络资源解决相关问题。实践环节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给定的题目为:某产品的推广及销售分析。要求学生根据兴趣选取某个产品,围绕该产品进行各类资料收集、使用Word制作产品推广计划书、使用PPT展示产品特性、使用Excel统计推广后销售情况并及时总结经验更新推广计划。

实践环节的实施步骤是这样的:(1)人员分组并选取产品(2学时),一般情况以4~5人为一小组,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结组,并讨论选取本组感兴趣的产品作为本实践环节中的主题。使用分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使其更快地适应毕业后的工作并投入到与其他人的合作中去。(2)资料收集、分类(2学时+课余学时),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产品的相关资料。尤其是使用网络资源,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处理。使用即时通讯软件,可以方便分组成员之间及时沟通个人进展情况。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网络搜索引擎和网络通讯软件的使用方法,增加学生对于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的操作的兴趣。(3)内容分配与制作(4学时+课下学时),学生需要复习相关软件的使用等知识,并且根据内容进行分配和制作。一部分学生负责根据收集来的资料及推广计划制作产品推广计划书,一部分学生负责根据产品特性、价位及优惠政策制作PPT宣传材料。这一部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Word、PPT的基本操作,并将其与需要的内容灵活的结合在一起。(4)作品展示与项目总结(4学时),全班同学分小组进行作品展示,并在所有作品展示结束后投票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各小组根据票数总结自己的产品推广是否成功,并使用Excel统计分析产品销售是否成功,结合Word制作本次产品推广是否成功及改进要点的总结报告。(5)项目反馈(课下学时),在总结后,将Excel数据分析表和Word总结报告通过Email的形式发送到教师的邮箱。实践环节结束。

效果评价

针对英语专业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截至目前已实施三年。通过成绩分析,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操作掌握情况有一定的好转,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如表1所示,增加实践环节后,学生的成绩普遍有了提高。

在2010年之后,我们也在实践环节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实践环节更有效地增加了对计算机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对计算机操作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从被动地听课转变为主动学习,更为其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从2010年以来针对不同专业实施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系统地规划和设计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晓芳,丁静,秦晓燕.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实践环节的探索[J].计算机科学,2010(7):63-64.

[2]杨宁,柴利萍.“云计算”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2,19(9):153-154.

[3]崔素丽,孙曼.基于CDIO理念的预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J].大众科技,2012(3):213-214.

(责任编辑:张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