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论文范文,就业指导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地方高校工科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及对策——以南通大学为例

  • 投稿马遥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697次
  • 评分4
  • 18
  • 0

作者简介:张晓卫(1980— ),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张华(1980— ),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仲荣慧(1977— ),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研究生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受社会关注,考研已成为了继高考之后第二次“重生”的救命稻草,逐渐形成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甚至有部分人士还提出“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建议。大规模招生在给国家培养了很多高端人才的同时,也给硕士研究生带来了更大的就业竞争,加之数量的增多直接影响了培养质量,于是出现了硕士研究生“高投入、低产出”的就业困难现象。

一、工科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的成因

(一)招生规模的扩大与生源质量的下滑

伴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扩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向顶端的逐步上移使硕士研究生教育在短期内迅速膨胀,出现拥挤性特征。据教育部统计,2007年,我国共授予硕士学位71841人,招生人数达到124767人,呈现高速递增的态势。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工科类研究生的培养对物质资源条件的依赖性大,在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的稀缺状况将会更加突出。以南通大学机械专业为例,近两年调剂人数占录取总人数的百分比的75%~85%。这种情况导致研究生阶段学生的素质相较本科阶段有所下滑,培养的难度也在加大,每年都会有导师因研究生难培养而抱怨不已。现在就业单位的门槛又高,一般研究所或名企对非“985”、“211”高校的研究生的简历都会拒之门外,地方院校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困难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二)导师对硕士研究生管理的欠缺

培养和指导硕士研究生是导师的主要工作职责,但如今个别导师忙于开公司、争创收,对学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有的导师把研究生当做科研劳力,很多研究生大部分时间忙于从事财务报销、批改作业、端茶送水等与学业无关的事务性工作,忽视了专业学习。部分导师采取的是“放羊式”教育,有调查显示,个别研究生三年就见过导师四次,还是在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修改大论文阶段“临时抱佛脚”。地方高校研究生导师相对于重点院校而言,科研经费少,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较少。

(三)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陈旧单一

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不科学,传统学科偏多且基本相似,在课程的设置上依旧按照本科的内容制订,任课教师在讲解时仍按照本科的教案授课,部分保研的学生反映课程都是以前学过的,加之课程结构大部分为必修课多、选修课少,影响了研究生自身的科研兴趣,忽视了对研究生独立动手能力的培养,影响研究生就业。

随着社会用人观念由“学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以及高学历人才的增多,研究生的稀缺性下降,用人单位不再盲目地追求人才“高消费”,也不再以用人的高学历比例来装点门面,而是更注重员工的实践经验与动手能力。

(四)全球经济危机制约硕士研究生就业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上半年,我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07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大量企业的倒闭促使失业军团又回归到招聘市场与研究生竞争,这对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研究生来说,有较大的影响。

二、提高地方高校工科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

(一)优化生源质量

为了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优化生源质量十分关键。以南通大学为例,由于南通大学的不少专业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较高, 因此,本科生源质量相对优秀。不少本科生在校期间就参加过各种创新大赛,指导老师也多为硕导,其科研及成果的连续性好。为了优化生源,学校研究生处和教务处开展了研究生提前遴选工作,从大三的优秀本科生中推荐面试,并为他们配备导师。

(二)学校提供有利的就业服务指导平台

为了促进就业工作,首先要营造就业氛围。由专人负责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指导,可举办一些模拟招聘会,请专家或校友举办讲座,这样有利于研究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南通大学工科类硕士研究生对社会服务平台的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研究生希望学校提供一些就业服务。此外,还要加强硕士研究生自身的职业规划能力,帮助研究生清晰地认识自我。

(三)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着力突出学科特色,加强校企合作

1.突出地方就业优势

对于地方院校来说,硕士研究生培养切忌一味模仿重点高校,盲目追求学科的大而全。地方高校的最大任务是为本地区的发展培养人才,因此,其研究生专业设置应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专业设置与就业目标联系起来,由市场来调节,灵活设置硕士研究生专业。因此,地方高校要根据地方需求,制订长远发展战略,从自身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找出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学科专长,找准特色,培育特色。

2.突显企业奖学金的激励体制

首先,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以学术型为主,评价研究生优秀与否基本靠发表文章的数量及质量来判断,即使是工科硕士研究生也有很多在毕业论文中以虚拟的电脑模拟仿真结果作为实验数据。大多数高校都将评奖评优的标准界定在发表期刊论文的情况上,一味追求高影响因子,但硕士研究生在进入企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都以操作实践为主,很多在读书期间拿奖学金的同学反而在企业工作期间没有突出的表现。其次,要更多地设立企业奖学金,制定奖学金的评定标准并建立企业考核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3.深化校企合作,深入企业,设立研究生工作站

根据对南通大学工科硕士研究生的调查显示,87%的在校研究生选择愿意进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做课题,80%的进站毕业生选择了留在做课题的企业工作。进站后学生以研究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既可享受员工的部分待遇,又能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首先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导师遴选、岗位培训、导师考核等工作。建立科学的、符合市场竞争机制的导师选聘制度,坚持按需上岗,按能力聘任。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打破目前地方高校的“导师终身制”,给导师和硕士研究生都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以仿照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的做法,如导师申请带研究生必须支付给学校和学生一定数量的费用,由学校来负责发放给硕士研究生,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又给导师施加了压力,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结语

在硕士研究生教育大众化趋势越发明显的今天,地方高校必须充分突出学科特点,改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并以实际就业率作为重要指标,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促进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工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彭静,周鸿.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李春景,刘仲林.硕士研究生就业观念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04(3).

[3]彭斐.发愁的研究生就业[J].记者观察(上半月),2009(2).

[4]常永山.体育教学与艺术院校学生个性发展[J].才智,2008(14).

[5]陈凯军,张丽红,赵迎春.个性化理论与高职大学英语教学[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