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论文范文,就业指导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初探

  • 投稿总攻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616次
  • 评分4
  • 57
  • 0

王寒青

(安庆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地方高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具体原因,提出了高校要明确办学思路,找准办学定位,整合专业课程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就业;导向;艺术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57-03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其中,创意、设计等文化创新模式成为了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受到用人单位追捧.作为在高师长期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的一员,笔者非常关注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从小的层面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市场发展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关的调整;从大的层面考量,作为应用型专业,市场的认可才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是否成功的试金石.但是近些年地方高师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高转行率、高淘汰率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地方高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瓶颈.转变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体现出艺术设计自身的专业特色、加强设计教育的品质内涵建设、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等已成为每个地方高师院校在量的扩充步伐放缓之后,在改革和发展中对“质”的重要的考量因素.

1 当前地方高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经济的转型发展对艺术设计教育的知识构架和体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许多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高师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转行率高、淘汰率高.究其原因,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先天不足”

专业设置的“非专业性”造成了地方高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先天不足”.中国艺术人才网发布的《2013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显示,“从2002年至2013年间,全国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从597所增加到1679所,艺术类考生人数从3.2万增加到近100万,在全国高考学生数量总体回落的大背景下,2013年艺术类考生人数却创新高,逼近百万,占高考考生10%.”[1]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学费高昂、生源众多、就业便捷等诸多“利好”因素,在地方高师院校中快速发展壮大.但是绝大部分高师院校的主管部门并不清楚产业领域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对专业发展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导致专业设置多扎堆在平面设计、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等所谓通用设计的专业中,每年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拥挤在广告、印刷、室内设计等以装饰为主的服务行业中,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许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毕业即转行的尴尬境地.

1.2 “营养不良”

依附于师范美术教学体系导致地方高师艺术设计教育罹患严重的“营养不良”.我国地方高师从事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绝大部分高师艺术设计专业是在传统师范类美术教育、教学的基础上运作至今,其学科结构仍然按照师范美术教育的模式设置:即按照核心专业学科设置各个专业,各专业再围绕核心专业学科来开设全部课程,由于不具备艺术设计专业的集成性和跨学科性的品质特征,也不具有艺术设计教学的“宽、专、交”的学科特点,导致专业课程之间没有有序的整合,加剧了艺术设计学科间知识的分化阻隔,客观上制约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结构的优化,由此造成现阶段地方高师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划分不清晰、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的问题,使应用型极强的艺术设计专业带有浓厚的师范美术教育痕迹.

由此导致其办学条件、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等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其中,实践基地的缺失、不完善,使人才培养方案中出现课程多、时间少的现象,往往一个学期开设6到8门专业课程,每一门课程2到4周的时间,每周只有12或14课时,仓促的教学时间使学生只能了解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草图创作技能,关键环节的设计制作与市场反馈环节一带而过或根本不涉足,学生成绩也是以电脑绘制稿作为该门课程的打分凭据,学生四年大学下来,只知道画稿、画方案,缺乏掌握本学科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知识,缺乏基本的实践能力,处于“什么都懂,什么都不会”的状态,由于其实战经验不足,毕业后不知如何应对企业和社会生产的需求.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改革的继续深化,企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其实践经验与其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没有实践经验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由于“眼高手低”则得不到用人单位青睐.

1.3 “裹足不前”

教师专业知识视角狭窄、教研室不作为造成地方高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裹足不前”.长期以来地方高师艺术设计课程设置是以美术教育的相关标准进行界定、划分,在此影响下,诸多从美术教育转岗从事设计基础教学的教师仍囿于传统师范教育的观念与思路,教学内容多是根据教师自身兴趣和特长来决定,不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淡化市场实践的重要性,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教研室之间“各自为政”,既不按照设计教育规律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也不组织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专业课程无法有效衔接,因此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碎片化”,对专业知识缺乏系统性了解.说的严重些,高师的这种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已经在削弱我们国家的自信和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实力,因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不仅包括经济层面,也包括意识层面,尤其后者与设计师的设计综合能力直接关联.

2 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地方高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

地方高师院校要以服务地方区域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探索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使专业课程教学与市场需求接轨,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的力度,强化对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使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有路,致富有方,创业有成,成为企业“出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1 “学术赋权”,把艺术设计专业办成特色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要对学科布局、专业设置、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2]由于“设计教育与其他任何学科的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没有一个世界统一的模式,而且即便同一个国家或地区,模式也不尽相同.设计教育只能因地制宜,因国情设立,因市场需求而发展,并且随时都处在一种为应付变化的市场、社会需求而改变的状态之中.”[3]也就是说,地方高师院校要结合本校特点,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教学架构与人才培养机制,增加基层学术共同体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参与,在遵循实用性、发展性、人文关怀及特色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体系、教学模式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技术应用为主,以能力教学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从“内容”到“形式”要体现社会化、信息化、智慧化、创意化,把教学内容对应到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和职业要求上,把设计管理、设计开发、市场调查和生活形态研究做为专业特色课程,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设计和进行创造,实现对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和思想的应用,突出设计人才培养的职业适应性,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而不是教育主管部门主观臆想的“伪”专业教育.

2.2 根据专业特点,整合专业课程内容

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市场的认可才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是否成功的试金石.在2012—2014年间,笔者曾先后对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的设计公司进行走访,用人单位希望学校教育培养的设计师能力中,企划能力占32%,造型能力占25%,思考能力占20%,执行力与协调能力占12%,国际感觉占8%,CAD及其它操作方面占3%.由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着重于工作技能的掌握,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地方高师院校必须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教学模式必然是以实践为主,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专业知识灌输.根据“果—因—效”逻辑分析,地方高师艺术设计专业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实践性、针对性、职业性,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实践为主线,按照岗位工作流程整合、序化课程内容,实现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零距离,努力构建“基本素质+专业素质+操作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课程内容密切跟踪产业发展的趋势,实行模块化教学,对那些与产业发展关联性较差的教学环节加以大刀阔斧的裁并、缩减,根据市场的需求在基础课程中融入设计基础的训练内容:如材料实验训练、图形表达训练、设计史论与设计心理等,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2.3 增强实践体验,建立“1+2.5+0.5”培养机制

实践是促使艺术设计专业实现创新的动力源泉.众所周知,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技进乎道”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理想境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5].地方高师院校应按照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特点,切实加强校企、校地、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以设计管理、设计开发、市场调查和生活形态研究做为专业特色课程的前提下,建立校内艺术设计工作室与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学院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竞赛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竞赛、全国大学生设计大师奖等,以竞赛为载体,让学生在赛中学,以赛促学,了解社会需求和大众审美心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岗位竞争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鉴于此,地方高师院校应建立“1+2.5+0.5”的艺术设计培养模式,就是一年设计基础课程学习,注重保持基础课程与后面专业课程的连贯性;接下来是两年半的设计专业课程学习,在此期间专业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与企业实际项目结合进行,使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结合起来,校方还应积极邀请企业及社会的专业营销人士、各公司的知名设计师到学校讲课,以期培养学生理性分析的能力,转变学生的设计思维方法,学会如何承接设计任务,进行设计策划,与客户沟通,把自己的设计产品成功地呈现给客户等;最后是半年毕业设计,要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中去,并拿出独立的设计方案,由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企业家、营销专家、设计行业协会领导共同组成的答辩考评委员会,按照设计方案、模型实物、设计报告进行评分,毕业设计答辩会后,及时举办毕业设计作品汇报展,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3 结束语

随着以“云(云计算)、物(物联网)、数(数字化)、智(智能化)、大(大数据)”为支撑点的“中国智造”的开启,定制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使艺术设计更加富有活力.因此,艺术设计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仅需要及时更新,更应具有前瞻性,发挥引领作用.这就要求培育设计师的基地之一,地方高师必须研究出能够“接地气”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构建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就业率,使艺术设计教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正如主席在2014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对我国地方高师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来说,此话无疑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调查称艺考生十年翻30倍艺术教育进入快车道”[EB/OL]2014.2.20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0220/c172318-24411411.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7.2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 4.html.

(3)杨东平.2020中国教育改革方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版2010.1.1.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