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两个必然”理论的思考

  • 投稿甲鱼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379次
  • 评分4
  • 97
  • 0

伊 竹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摘 要:“两个必然”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著名理论,这一思想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并分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两个决不会”作为“两个必然”思想的实现条件,也进一步为这种发展趋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在今天,深入思考“两个必然”思想,对我们正确看待当前形势、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052-03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必然”就是这句话的简称,这一论断是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社会主义也相应的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所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既需要从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做出科学的认识,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

一、科学认识“两个必然”理论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的发展会促使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随着生产关系的发展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也需要不断的变革,从而导致社会形态更替和社会进步。“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社会。“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当原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下不断发展的生产力的时候,就要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必然会使社会由资本主义转为社会主义,从而使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成为一种必然。

(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必然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性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资本主义越发展,“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生产社会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就越是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而不是那些真正生产这些产品的人所占有。“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只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存在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依据就继续存在,直到资本主义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而代之以更高级的社会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奴隶社会中表现为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封建社会中表现为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中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马克思指出了阶级社会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是其制度本身所不能解决的,并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其推动作用直接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之中,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经过反复的斗争,被剥削阶级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组成自己的政党来领导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迫使反动统治阶级做出让步。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打倒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彻底消灭私有制,改变私有观念,发展生产力。无产阶级挖掉了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所以,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二、准确把握“两个必然”理论的实现条件:“两个决不会”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社会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决不会”是对这句话的简称。它为我们解决的是什么情况下才能够实现“两个必然”问题,是对“两个必然”思想的补充和说明,以及实现“两个必然”这一结论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归根到底还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只有生产力达到一定高度,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住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会被一种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所代替,资本主义才会灭亡。“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实质上具有一致性,“两个必然”为我们揭示的是一个历史趋势,一个结论;而“两个决不会”纠正了马克思、恩格斯在欧洲革命时期的一些不正确的想法,提出了“两个必然”思想的实现条件,从而为“两个必然”理论奠定了基础。“两个必然”的实现,必然要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而阶级斗争又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不会有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更不会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两个决不会”也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形成起来的思想,这一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所以,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才会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三、深入思考“两个必然”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指导我们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是客观事实,正确认识并理性分析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有助于我们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首先,从根本上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那些旧的不符合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符合生产社会化要求的生产关系,这种在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共同推动作用下所形成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所作出的自我调整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没有变化,只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仍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并没有改变两极分化的社会现状,而是不断加大了社会贫困阶层和富有阶层的差距。周期性经济危机仍然存在,并有蔓延的趋势。尽管二战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方面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居于主导地位。但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西方发达国家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性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仍然存在并运行着,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没有变,变得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

(二)帮助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由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和苏联带头开创了社会主义制度,从而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首先是在不发达国家建立起来的,它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提倡的是公平与公正,是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所建立的社会制度,一定程度而言,它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不能比拟和超越的。尽管迄今为止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状况等方面还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社会主义国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所建立的公有制度、按劳分配制度、医疗制度等等各项政策的实施却受到了世人乃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人的重视。

苏东巨变、苏联解体情况的发生,确实暴露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很多弊端,但究其根本,确是由于其制度本身之外的具体制度的不完善所导致的。所以,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明智之举,而是应该对具体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比如以往的片面强调计划经济而排斥市场经济;政治制度,如民主自由不充分、过度集权等;社会具体制度,如不重视改善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条件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弊病,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也都相应的做出了调整和改革,改革就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如此,社会主义国家仍然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就业稳,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经济结构有新的优化,粮食产量达到1.21万亿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32万人;66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出境旅游超过1亿人次”。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实践,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大发展潜力。

(三)坚定我们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想信念

深入思考“两个必然”思想有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邓小平曾经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不动摇”和“我们的社会主义属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论断,也就是说实现社会主义最终到达共产主义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过程。中国从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道路问题至关重要,它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我们的党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持这“三个自信”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更好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社会主义必将显现出强大的优越性。同时,我们必须大胆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的有益成果,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创造出马克思构想的未来社会所要求的“物质存在条件”。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能最终战胜并超越资本主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405,40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

〔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02,804.

〔7〕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EB/OL].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auto/news/china/u7ai3615708_K4.html.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