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嘉莉妹妹》

  • 投稿汽车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274次
  • 评分4
  • 31
  • 0

张树光

(赤峰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呢 赤峰 02400)

摘 要:《嘉莉妹妹》是德莱赛的第一部小说,描述了一位女性形象——嘉莉妹妹。嘉莉妹妹通过独特的方式重塑自我,她不仅局限于物欲追求,还大胆追求自我实现。更重要的是嘉莉从最初单纯的物质追求转向了精神世界的追求,追求艺术的美,从依靠他人到自己经济独立,从女性意识的萌芽到其发展成熟,嘉莉妹妹最终成为独立的新女性。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嘉莉妹妹的成长过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德莱赛;《嘉莉妹妹》;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168-02

一、奥德赛和及其《嘉莉妹妹》

西奥多赫尔曼艾伯特德莱塞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小说家,也是一位自然学家。他有两部著名的小说《嘉莉妹妹》和《美国悲剧》。德莱塞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性、复杂的情节和个性的语言。他的作品显示着美国成熟的现实主义。《嘉莉妹妹》是他的第一部小说,出版于1900年,是《珍妮妹妹》的姊妹篇。这是关于一个叫嘉莉的女人的故事。嘉莉出生于一个小山村,离开她生活的小镇到芝加哥寻找幸福。为了摆脱困境,她背叛了她的贞操。然后凭借她的美貌成为一个著名的歌手和演员。这本书获得了相当的知名度,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都市小说。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虽然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吸收仅仅是该派初期的发展特征,其主要的特征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质疑、修正和补充。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嘉莉妹妹》是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小说,在小说中,德莱塞关注的不仅在芝加哥和纽约的女性、社会和私人生活,而且也关注男性、公共的一面。

嘉莉是一名18岁农村的漂亮却又胆怯的女孩子,她并不满足于乡村生活,因此在1889年8月的一个下午,登上从哥伦比亚开往芝加哥的火车。在那个时候,她只是“半武装的小骑士”,她在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还比较简单,且缺乏经验,天真的她希望能够征服这座城市。但此时此刻她身上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她只有一张火车票、黄皮弹簧钱包里的四美金和一个她根本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的陌生城市。

正如德莱塞的小说所写:“一个女孩子18岁离开家时,她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遇到教人向善的好人,把她往好处引;要么很快地接受了这世上通行的道德准则,从此堕落下去。至于走中间的道路,不变好也不变坏,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是不可能的事。”虽然她很穷,但她的外表确实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她遇见了一个名叫杜洛埃的人。他与她畅谈,告诉她芝加哥的公园、剧院、人群、漂亮的房子,这些都让她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杜洛埃体面的穿着相比,她相形见绌。听到杜洛埃描述的芝加哥,她有些渴望也有些悲伤,因此她离家到大城市。在火车上,嘉莉沉迷于杜洛埃向她介绍的美好城市,她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她就可以享受它。火车到达芝加哥的时候,在火车站她见到了她的姐姐米妮,她感到冰冷的现实紧紧地抓住了她的手,她很孤单,复杂的心情刺激着她。

在她姐姐家,她感受到了姐姐生活的寒酸。他的姐夫汉森对她的到来漠不关心使得嘉莉妹妹觉得在这里无聊至极。汉森是一名低工资不知名的职员,他的生活局限于一个乏味的三部曲——很早起床、读报纸、和他心爱的小宝贝们玩耍。很少有朋友、亲戚或同事来拜访他的家。在生活以及工作的压力下,汉森心理接近病态。嘉莉崇尚自由,心中藏着着各种各样的欲望,她希望找到一份工作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几天之后,她在一个鞋厂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因为技术不熟练,所以做起来非常困难。虽然很辛苦,但是她仍然很兴奋。可是她的工资却比她预期的少得多,除去她给她姐姐的膳宿费,只剩下50美分左右,但她仍然幻想着,她的衣服、想去的地方。

二、迷失自我

19世纪末的美国,马克吐温称之为“镀金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美国公众被淹没在商品无休止的产生与炫耀中。嘉莉是天生就对物质有着强烈的欲望,这是她迷失自我的重要原因。

她在鞋厂的工作由于她的疾病丢掉了,此时的汉森对她更加厌恶,因为她已经成为了姐姐和姐夫的负担。嘉莉变得绝望,但在街上偶然遇到了杜洛埃。他热情的和嘉莉打招呼,询问她一直以来过的怎么样。杜洛埃的体贴对她来说无疑是一种安慰。随后她发现杜洛埃爱的是她美貌而不是她这个人。但是杜洛埃的努力暂时的缓解了嘉莉的危机。所以她欣然接受他的邀请,在一个对于她来说非常高贵奢侈的餐厅就餐。

接受了杜洛埃的20美元标志着嘉莉对于他要求的服从以及她对物质的强烈欲望,她答应第二天早晨去商店买衣服。当她站在衣服店里的镜子前看到她美丽的外表和肤色时,她不禁感到高兴,温暖的辉光爬上她的脸颊。现在她也有一身和她天生的丽质相配的衣服,再也不用感觉对不起自己,她凭借着她的魅力而得到了人生应有的回报。她失去了本是一个纯朴的乡下姑娘的特质,秘密地搬离汉森的公寓住进杜洛埃租的房子。现在她穿着时髦,看起来比以前更漂亮,但精神上她却仍然不觉得放松,甚至觉得更加的糟糕。但最终她并没有行动起来改变现状,她接受了这个现实。她成为杜洛埃的情妇,她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金钱,她觉得只有漂亮衣服能给她带来温暖,财富才会对她产生吸引力。她从不满足现状,她想爬得更高,这是她天生的性格。虽然杜洛埃给她钱,但他经常去外面工作,这让嘉莉感到很孤独。在和赫斯渥相识并进一步交往中嘉莉妹妹有了生理和心灵上的安全感,同时,对于更高需求的欲望使她背叛了杜洛埃。我们可以看到,在她的心中,她总是追求更加高贵的食物、衣服和高档住宅,她很少想到为自己而活,所以她在精神上迷失了自我。

对男性的经济依赖导致女性对男性在身体和经济上的依附。女性似乎天生地认为,她们不如男人,她们的角色就是家庭主妇,崇拜自己的丈夫,为他们服务,照顾孩子和做家务。正因为有这种认识,她们才失去了人格独立,成为男人的附庸。在某种程度上,米妮单调和呆板的生活以及她在婚后的改变给了嘉莉警示。嘉莉害怕成为一个像米妮一样的女人,她不能容忍米妮的生活方式,试图找到另外一种方式。她觉得米妮枯燥的生活是没有希望的,她面对的只能是无限的家务、吵闹的孩子、严厉的丈夫,没有快乐,没有权利,更糟的是,没有自由。米妮的经验提醒着嘉莉,激励她迈出了迷失自己的第一步。

三、自我的重建

杜洛埃走时,他给嘉莉介绍了他的朋友菲茨杰拉德赫斯渥。赫斯渥是一个比杜洛埃聪明很多的人。作为芝加哥最豪华俱乐部的经理,在社会交往上非常精明老练,尤其是在有吸引女人方面,远比杜洛埃魅力大。他温和、平静、自信,给人的印象是更加可靠。杜洛埃在赢得没有恋爱经历的女孩时很有一套,但是赫斯渥所拥有的圆滑是杜洛埃永远也比不上的。因为嘉莉是一个被欲望所驱使的人,她当然会把目标转移到赫斯渥身上,因为赫斯渥会给她带来更多奢侈的享受。和赫斯渥出去几次,她看到了更高社会阶层的生活。财富和繁华的都市景象激起她内心对更高层次地位和更好生活的欲望。对于嘉莉妹妹来说,赫斯渥才是一个可以依靠享受更舒适的物质生活的理想对象。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迫于压力,赫斯渥带着嘉莉妹妹私奔了。然而生活并不如嘉莉妹妹所想的那样快乐,他拥有的财富很少,赫斯渥也不再像以往那样爱她。

由于嘉莉妹妹在戏剧方便的天赋和她的美丽与优雅,她很快就成功了。为了成为一个好演员,她尽力完善自己。她经常回家练习规定的动作,防止出任何错误。正如著名的谚语所说的:“有志者,事竟成。”通过努力,她的工资从每周12美元涨到18美元、20美元、35美元,直到150美元。拥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嘉莉也就拥有了独立的人格,只有实现经济上的独立才能实现性格和生活上的独立。

嘉莉妹妹被不断增加的薪金所鼓励,经济上的自由给了她对非物质目标追求力量。她认为心理上的追求要比财富和物质的追求更重要,女人只有摆脱对男性情感和经济的依赖,才能够获得改变自己人生的自由。

赫斯渥作为丈夫的失败促使嘉莉妹妹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经济上的独立,她的经济独立促使她有可能离开家庭,去寻找自由,回到完全的身心独立。

和杜洛埃和赫斯渥相比,埃米给嘉莉妹妹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他的言行和思想令人折服,远比那些肤浅的有钱人高贵。这对嘉莉妹妹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引发了嘉莉妹妹对成功意义的思考。

在最后的一幕,嘉莉实现了作为真正艺术家的梦想。嘉莉代表的是上流社会的女人,她不再是整日被封闭在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她战胜了传统的、世俗的男权社会,取得了经济上的独立,成为男权社会为数不多的“独立女人”。

嘉莉妹妹代表着和传统女性截然相反的一面,她是传统男权社会挑战者。她选择了一种离经叛道的生活之路,把自己从一个乡村女孩塑造成城市居民。

在这部小说中,德莱塞用嘉莉妹妹展示了一位世俗社会挑战者形象,女性的自主权利取决于对于女性欲望的重塑。德莱赛总是将女性天生的欲望与感情同女性气质和性格联系在一起,表达她的女性主义诉求。用詹姆的话来说:“如果德莱赛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话,那么他至少是一个追随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Sister Carri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

〔2〕Theodore Dreiser. Sister Carrie[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

〔3〕西慧玲.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女作家批评[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蒋道超.德莱塞[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5〕龙文佩.德莱塞评论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