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多元观”外语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 投稿克里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959次
  • 评分4
  • 86
  • 0

郑素杰

(赤峰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时代,外语人才的培养呈多元化、国际化趋势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高校由于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外语人才培养多元化、国际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关于如何确立“多元观”外语人才培养的途径,本文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与地区间、国际间高校合作办学,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建立扩展实践基地等几个方面予以阐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多元观;外语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27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蒙古‘多元观’外语人才培养研究”研究成果(2014B067)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信息社会,要求高校在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上应“多元观”思考。在有效科学机制的保障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推进“多元观”外语人才的培养工作。从近年来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取得的效果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引领作用。具有时代专业性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是构建人文气息育人环境的首要条件。故此,高校在推进“多元观”外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与专业特色结合,体现精品意识。拓宽校园文化的外延,要载体多元,表现生动,主题鲜明,层次广泛,方位全面。要充分发挥社团的积极作用和影响,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鼓励其多元化发展。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与地区间、国际间高校合作办学,进行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要努力为学生搭建好学术交流平台,激励学生积极开展学术研究,鼓励创新。要扩展和建立与学科相对应匹配的教育实践基地,积极与发达地区和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便于迅速提升学生的技能,快速与市场、企业接轨。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多元观”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要科学、实际,以学生为本,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高校文化应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外语人才为根本宗旨。校园文化交流是校际之间文化融合的凝聚,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综合体现。各个学校不同专业形成的文化特色,表现形式多样化,会形成共有的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这种活动资源、人才资源优势互补的人文硬件,构建具有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建设要科学、先进、生动,要结合专业和精品意识组织构建。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增加科技含量,结合科研成果,形成具有自己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在活动中要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协调组织能力。例如:学生组织的英语主持人大赛、英语歌曲大赛、CCTV电视大学生英语演讲初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组织新生外出参观考察、组织文艺活动等。要避免为了活动数量盲目地组织活动。

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生动、活泼、健康、向上、团结的活动,形成校园文化特色,促进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从生活、情感、学习切入,在点滴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专业特色,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扩展外延,拉伸内涵,有利于校园严谨学风、多元文化的人文环境的形成。例如:开展戏剧节、社区英语志愿者服务、专家讲座、科技学术节、学术交流活动等。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强化精品意识,加快学生社团多元化、国际化发展。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舞台。不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都与其历史、专业密切相连,并反映着自己的校园精神。要通过对社团的协调、整合,将优秀的社会活动、校际资源融合、提炼、归纳,逐渐形成品牌。要通过与留学生、外教、国际友人来访交流的形式开展艺术、学术交流。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政府、企业举办的文化与经济活动,培养跨地区、跨地域的实践能力。以促进社团多元化发展和科学化管理。

二、推进地区间、国际间高校协作办学是实现“多元观”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要进一步改善办学环境。通过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师资、课程、管理向地区化、国际化发展,促进境内外文化的交流。要通过加强与发达地区和国际间优秀高校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引进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先进设备、高素质师资力量,来满足多元人才观外语人才培养需求。

教师的培养,要设立专项经费、基金。要有计划地选送本地区生长的教师到国内外名牌高校、科研院所培训、进修、学术交流或进博士后流动站。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可推广的培养学生的方法。从而借鉴经验,评估、反思自己的教学、科研,以增加多元培养模式的内涵。要通过学科规划处、科学技术处等部门机构,在国内外不同地区设立学术交流分支中心,为高校领导之间和教师交流拓展领域。要加大互派交换教师的力度,利用多渠道聘请兼职教授,聘请外教、专家。通过与境外研究机构合作研究项目,承办国际会议,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引进境内外先进的智力,借此推进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要推进地区间、国际化办学水平,建立开放的办学体制。充分发挥高校在中西方科技、文化等方面桥梁作用,发挥高校自身服务功能、辐射作用,为地区经济增长、新技术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动力。通过与境内外名牌高校协作办学,可以借鉴到先进科学的办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了解吸取他们的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学生成才路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推动自身办学体制和机制改革,进一步促进外语人才培养的发展。要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争取留学基金、与境外孔子学院合作的方式,多争取境外留学生来本校读书、访学,增加学生多元的成分,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要积极扶持学生地区间、国际化的交流。在国内、境外有合作的高校,要加大互派交换学生的力度。外国语学院、系可持续开展两年、一年、半年期交换生项目,增加推荐本科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留学项目。要制定相关政策,建立管理制度,为交换生项目指定合理明确的合作规划。要严格成绩认定和质量评估,完善学分互认制度,建立统一的学分互认体系,协调、指定相关课程的学分指标。对于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等学分的设定要统一名称。要出台详尽的细则,签署有效协议,以保证项目的质量,达到学生互派、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的预期。要加强与境内外大企业,机构的合作。有批次地选派学生到有需要的企业、机构实习,让学生开阔眼见、增长见识。要加强学术交流,应设立创新基金与创业基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多样的学术活动、学术交流、学术竞争,让他们了解本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进而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要加强与境内外远程教育网的合作,通过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的教育模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扬弃地学习境内外合作高校的先进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具有国际化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的管理队伍,使先进高校的规划、战略、目标、任务等能为我所用,融入自身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要发挥各学科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指导各学科开发学校急需、实用的课程。为了发展课程,可在大学科范围内组织不同院、系的教授之间进行跨学科的交流合作,也可开展研究者与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增加学科发展创新的多元性。

三、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是实现“多元观”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途径

多元人才观外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浓厚和谐的学术氛围,要倡导勤奋学习、潜心研究、勇于创新、严谨治学的优良校风,是高校形成具有开放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兼容并蓄精神的基础。故此,高校要积极鼓励召开各类学术会议,邀请境内外专家、学者、政要、企业成功的CEO来学校讲座或报告。要鼓励师生积极参加互动,组织学生对报告的内容进行讨论。通过参加活动提高个人修养和学术水平。要搭建学生学术论坛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勇于把自己学术研究的心得体会,与本专业其他班级、不同院系专业或其他院校的师生进行交流。通过同异观点的交流和相互碰撞较易产生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的想法。高校要提倡探索、鼓励探索,要尊重学生的探索。既要奖励成功的探索,也要善待失败的探索。学生学术论坛可通过演讲、辩论、小组讨论、竞赛等形式进行。通过有益的学术活动,有利于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和不同观点为学生提供吸取知识营养的机会。学术活动要尽可能的形式多样、生动,广泛参与,以促进学生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为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中实现科研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扩展实践基地是实现“多元观”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

实践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知识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建立扩展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分批次短期或长期进驻实践基地学习、研究或操作,是师生密切教学与社会、企业联系,及时转化创新成果的有效手段。学生的实践在检测教学功效的同时,有助于建构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培养多元观外语人才的质量。

一般而言,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创新成果主要有传统、线性、互动三种模式。

传统模式主要经过研究对所产生的新知识,通过发表论文的方式进行传播,是一般性的学术活动。当人们在生产活动中遇到问题时,就会找到这些知识,把它运用于生产、生活实践来解决问题。创新者与创造者之间不需要直接沟通。

线性模式也可称为知识转移。创新者与创造者可以连在一起,也可能是一个人。这种模式主要表现为,创造能快速转化为创新,且创造为适应创新能做出快速的相关改进。例如,多数高校建立的技术转让办公室就是线性模式的具体体现。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能力可以通过线性模式得到培养。

互动模式也被称为知识交流模式,是开放式创新的延伸。在开放的学习研究环境中,创新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利用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技能优势进行研讨,当不同的思想和观点碰撞在一起时,所产生的火花,即新的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互动模式的呈现。互动模式主要体现在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在知识交流中,对出现的灵感进行知识的再创造,所找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的过程。研究活动是通过反复的咨询以及与行业合作进行的。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到企业研发的整个过程,当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经过研讨后找到的解决办法达到一定规模时,创新能力与所实践的课程都会得到上升和加强。

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就是上述几种模式实践方式的具体体现。加强高校与企业的沟通和互动,建立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是高校和企业实现双赢的基础。高校建立实践基地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反复调整,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实践的制度化。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下,随着高校办学和企业活动开放程度的扩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会逐渐提高,经过几轮实践的磨练,他们会把自身熟悉的领域或与相关领域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有能力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棘手问题。高校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出的外语人才与企业、社会对接,使培养出的外语人才经得起市场和社会的检验,能进一步增强高校在地区间的竞争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118—126.

〔2〕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资料.全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资会务组,2013.

〔3〕郑素杰.我区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235—237.

〔4〕梅德明,朱晔,吴菲,赵阳.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70-273.

〔5〕郑素杰.国外高校与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教学比较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27):157.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