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爱伦·坡《乌鸦》的音乐美

  • 投稿dhch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444次
  • 评分4
  • 41
  • 0

桂 宝,张小曼

(合肥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摘 要:爱伦·坡的诗歌给人以震撼心灵的美,诗中忧郁悲怆的主题,幽婉阴暗的意象,工整和谐的韵律相互交织,展现了诗人唯美主义审美情趣。《乌鸦》是他的经典之作,表达了主人公对丽诺儿的深切哀悼和无限思念。本文主要对《乌鸦》中精妙绝伦的节奏和韵律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揭示诗人孤寂哀伤的心境和对死亡深邃的哲学思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爱伦·坡;《乌鸦》;音乐美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203-03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2年度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重点项目(皖-032-A)资助,系2012年及2013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SK2012B378)(SK2013A154)与2013年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衔接研究(项目编号:JG13012)的研究成果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 1849)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在诗歌、短篇小说和文学评论三个领域都很有建树。他极富独创力,其作品专注于对死亡、恐怖等非理性领域的开拓,是美国文学史上颇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爱默生称他为“打油诗人”,马克·吐温说他的文字不值一读,然而坡在大西洋彼岸却享受很高的声誉,在法国被波多莱尔(Baudelaire)等人奉为至圣。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美国文学评论界对坡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在西方文学史上具有不朽的地位[1]。

自古英雄多磨难,坡短暂的一生充满坎坷曲折,极具悲剧色彩。他饱尝了人世间生离死别的痛苦:他年幼时父母双亡,随即被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约翰和弗朗西丝斯·爱伦夫妇收养。他从弗吉尼亚大学辍学后,紧接着参军,后来低调地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1835年,他在巴尔的摩和13岁的表妹弗吉尼亚·克莱姆(Virginia Clemm)结婚。俩人感情深厚,甜蜜和美;然而好景不长,1847年,弗吉尼亚染上肺结核,凄然而逝。坡悲恸无比,终日酗酒以忘忧。两年后,即1849年10月7日,这位年仅40岁的天才作家陨落于巴尔的摩。

坡作为唯美主义的先驱,率先提出了“为诗而诗”说,追求纯艺术。《乌鸦》就是这样一首震撼心灵,令人黯然神伤的诗。诗中忧郁阴森的基调,寓意深刻的象征,凄婉的主旋律都寄托了主人公最大限度的悲伤和绝望。读者在“似梦一般深沉,似水晶一般神秘”中震撼于死亡带来的神圣之美[2]。

一、爱伦·坡的音乐美主张

坡的诗歌创作理论集中表现在他的《诗歌原理》和《创作原理》等著作中。效果美学是坡美学主张的核心;他非常重视作品给读者带来的情感体验,指出文学创作的首要目的在于:在情感方面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引发最激动人心的效果。甚至评价一首诗质量高低的方法也是“衡量这首诗在他人心目中激起的诗情能力的大小”[3]。

坡把诗简短地定义为“美之节奏创造”,他在《诗歌原理》中指出,诗歌发展的最广阔领域便是与音乐相结合;而诗歌的音乐美要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呈现出来,由此,诗人把形象生动的语言瑰丽无比的想象和精妙和谐的音韵融为一体,用音乐美来展现他的经典主题“美妇人之死”;在这音乐般的语言中,读者缓缓走入主人公内心深处,静静聆听其来自灵魂深处的悲恸哭泣,感受到其痛失所爱的极度折磨,游荡于理性和非理性间的无奈和绝望。

坡在《诗学原则》(The Rational of Verse)中强调要使诗歌达到统一的效果,要重视叠句、排比和重复等表现手法的使用。坡认为诗歌是一种“起源于人类享受平等和健康的活动”,指出为了使诗人精神愉悦,要注重运用诗歌中的各种基调。(主要表现为格律、诗节、头韵、节奏、叠句等手法)坡列举了大量诗歌范例,对诗歌创作的音节和韵律问题加以探讨[3]。

二、《乌鸦》中的音乐美

《乌鸦》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也是爱伦?坡的诗论的经典诠释。《乌鸦》的节奏感和旋律感非常强;整首诗歌共有108行,长短适中,格律整齐,声韵和谐,并在诗歌中大量地运用了头韵、行间韵等表现手法,读来朗朗上口,让人爱不释手,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一)语音

语音间的组合不仅仅是诗歌语言音乐性的一个构成要素,同时也是诗歌表达感情的一种手段。音韵的排列组合确实能够起到渲染气氛、烘托情感的作用。”[4]语音表情寄意这一特点在《乌鸦》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般而言,前元音/i:/、/I/、/e/等舌位较高,开口较小,听起来比较清脆单薄;而例如 /a:/的元音开口较大,舌位较低,听上去比较响亮。爱伦·坡在文中多次使用了舌位较高的脆薄元音,低沉的后元音及其组合;嘴唇只需微微张开,便可以发这些音,就像这个青年在喃喃自语;冗长的声音使节奏缓慢低沉,更能准确表现诗歌悲怆的基调,主人公思念逝去的爱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深刻体味到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悲哀和愁苦。

这首诗中多处使用了“- ing”形式,比如 napping, tapping, thinking, noth-ing, dying,entreating, repeating,wondering, fearing,smiling, linking、gloating, expressing,sit-ting,floating 等。在“- ing”中,/i/这个元音开口较小、舌位较高,相对清脆单薄,而/g/属柔软辅音,相对低缓深沉。/i/和/g/音节的有机组合会产生一种回音的效果。夜深人静时刻,本诗的主人公慵懒困倦,心灰意冷;梦呓中似乎有人在轻叩房门,又恍惚看到自己朝思暮念的爱人“丽诺尔”,这时用富含回音效果的“- ing”既符合本诗恍惚飘渺的意境,又能使诗意浓烈悠长。

(二)韵律

诗歌的韵律是通过在是诗歌中有意地运用相同或相近的因素而实现的。诗歌的音乐美常体现在头韵(alliteration)、行内韵(internal rhyme)、尾韵(rhyme)等各种音韵里。头韵作为音韵和谐的基本形式之一,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整齐美,可以渲染诗的意境,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例如开篇中的“while”,“weak”和“weary”就使用了头韵,打下了忧郁、低落的基调,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的沉闷和疲倦。行内韵是指诗行中间的停顿或休止前的重读音节与该行的最后一个重读音节押韵。例如,“tapping”与“napping”与以及“fluttered”与“uttered”等词就使用了行内韵,从而加强了诗歌内部的联系以及诗节间的联系,使整首诗浑然一体;高度的连续性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尾韵就是整首诗的韵,是行末词尾元、辅音的重复。这首诗共有十八节,每节(stanza)六行,押韵格式为a b c b b b 。坡认为长元音[O∶] 响亮、低沉而又绵长,最能表现人类的悲哀心情,全诗每节都押[O∶] 韵,以nevermore,nothing more, 或“evermore”结束,O∶]韵不断重复出现,环环相扣,增强了诗的内在联系,也使整首诗回旋着凄凉悲怆的旋律,弥漫着哀怨绝望的气氛;与此同时,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达到“灵魂强烈而纯净”[5]的激动。

为了表现“美妇人之死”这个忧郁的主题,坡在《乌鸦》中采用了八步扬抑格。每一行的第一个音节是重读音节,第二个音节是非重读音节。格律以第一行、第三行的8音步和第二行、第四行的七个半音步交替出现,第五行与第四行相同,最后一行以三个半音步包含一个三重韵的迭句结束。类似的诗歌创作技巧贯穿全诗,现在就以该诗的第一节为例,进行分析:

Once upon a midnight dreary, while I pondered,

weak and weary,

Qver many a quaint and curious volume of for-gotten lore,

While I nodded, nearly napping, suddenly

there came a tapping,

As of someone gently rapping, rapping at my

chamber door.

“Tis some visitor,”I muttered,“tapping at

my chamber door—Only this, and nothing more.”

第三行的napping和tapping与第四行的rapping形成行内韵,使读者置身于寒冷孤寂的深夜,睡眼惺忪中听到轻微的叩门声,给全诗奠定了恐怖、神秘的基调;第二行与第四行,第五行与第六行押韵,且都以长元音[O∶]为韵,声音短促响亮,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乌鸦》韵脚more反复出现了17次,读起来一步三叹,构成全诗的调核,非常忠实地传达了诗人抑郁消沉、痛苦绝望的心情。

(三)节奏

朱光潜先生说:“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只有纯形式的节奏,没有语言节奏,但诗则兼而有之。”[6]在诗歌中,节奏是指语言的抑扬顿挫与舒缓疾促;合适的节奏不仅能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能表达其跌宕起伏的情感特征。英语诗歌中最为常见的节奏风格,包括扬抑格(trochee)、抑扬格(iambus)、抑抑扬格(anapest)和扬抑抑格(dactylic)。

坡认为“美妇人之死”(the death of Beauty)是美的最高境界,在诗作里常采用抑抑扬格和扬抑格。坡在《乌鸦》中运用了扬抑格,即一个重读音节跟一个非重读音节组成的节奏单位。比如第一行:

Once up|ōn a |midnight|drēary , |while I |pondered , |weak and |weary|

扬抑格类似于人的呼吸,给全诗带来了起伏有序的节奏感,这与诗中恐怖词汇的连续使用形成强烈对比;也符合青年逐步变化的心理状态,由清醒后梦幻,再由梦幻跌入悲伤、绝望的谷底。

除了深情舒缓的抑扬格外,坡在《乌鸦》中还运用了大量的重复(refrain)。在“乌鸦”和“我”的对话中,乌鸦一直冷漠机械地重复着“永不再会”(诗节前半部分大多用nothing more,后半部分都以nevermore结尾)。这个重叠词意义单一、声音响亮,短促有力,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也确保了整体的悲哀基调;也仿若丧钟一样,让诗人一次次痛苦、失望,随后陷入近乎癫狂、绝望的深渊;这一看似荒诞的回答升华了诗的主题,诗人开始了对生存和死亡意义的哲理探索。

三、结语

坡始终强调文学作品的唯美,比较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和谐。在他看来,文学作品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不是真实,而是美;唯有美才能激起读者心中的情感涟漪。诗歌最应该表达的是美,最适合的氛围是忧郁。对坡而言,美丽妇人之死是世界上最忧郁的主题,其最合适的基调莫过于“忧郁”或“悲伤”;而表达这个主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痛失挚爱的男子的真情流露。《乌鸦》叙述的就是在阴郁沉闷的深夜,一位刚失去挚爱的男子与一只乌鸦邂逅并叙谈的故事。男子极度悲恸,心灰意懒,后来从悲戚中得到启迪、振奋甚至新生。

坡在《诗的原理》中指出,音乐通过它的格律、节奏和韵的种种方式,成为诗中如此重大的契机。也许只是在音乐中,诗的感情才被激动,从而使灵魂的斗争最最逼近那个巨大的目标——神圣美的创造[8]。《乌鸦》格律整齐,音韵和谐,很好地展现了坡精湛的创作艺术,是英语诗歌音乐美的经典之作。其独创性体现在选择贴切、恰当的语音要素、大量使用头韵、行内韵、尾韵以及重复,并将各种韵律和格律加以巧妙组合,使整首诗气脉连贯,浑然一体,给人艺术美的享受。音乐美的成功运用,忠实地传达了该诗低回哀怨、忧郁悲怆的基调,将诗中主人公那种痛失所爱后的凄凉、伤感和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读者能够与述者感同身受,在灵魂深处引起共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147.

〔2〕朱振武,王二磊.爱伦·坡诗歌的美学表征及诗学理念[J].外语教学,2011(9).

〔3〕曹曼.从效果说看爱伦坡作品主题的艺术表现构架[J].外国文学研究,2005(3).

〔4〕侯维瑞.英诗的韵律及其表意功能[J].外国语, 1986(2).

〔5〕爱伦·坡.创作哲学[A].罗纳尔德.戈蒂斯曼.诺顿.美国文学选(第一卷)[M].伦敦:诺顿出版社,1979.

〔6〕朱光潜.诗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曹明伦(译).爱伦·坡集(诗歌与故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8〕郑晓春,何木英.调动多种艺术挥洒诗人激情 [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1(9).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