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投稿Su S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501次
  • 评分4
  • 22
  • 0

李丽玲

(绥化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黑龙江 绥化 152061)

摘要:传统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空间等方面的改革探索,构建现代多样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放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266-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全国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在教学中应彰显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紧密,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无法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和作用,也很难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理性认同,更无法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所以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意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革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以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开放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为提高《纲要》课程的教学实效性,首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材观念,在教学中既要依托教材内容,又要突破教材的限制性和封闭性,建立教学内容的更新机制,及时结合教学进程进行调整、丰富教学内容,使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使《纲要》课教学内容更加开放。正如主席所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我们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实、指导现实。因此,在《纲要》教学中,除了以教材内容为纲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外,还要拓宽视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以史为鉴相结合的原则,将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相结合,将教材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使历史知识“走”出书本,“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当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贴近学生时,就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容易使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增加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实效性。

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从而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思考、关注现实的习惯。例如,在讲述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可联系当前影响中日关系的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慰安妇问题、化学武器遗留问题、日本篡改教科书等问题,充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坚决反对日本歪曲篡改历史,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正确认识当前的中日关系,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教学中应避免枯燥的政治教化,使教学内容尽量生动化,通过对历史记录中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总结其深刻的启示,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关心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前途,增强学生的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述第一章《反对外国的侵略》时,以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站在民族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反思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借着这一特定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回顾历史,深刻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进而引导学生以史为镜,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发奋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理论联系实际和以史为鉴的原则体现了《纲要》课程的开放性,使教学内容从封闭的教材扩展到广阔的社会,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增加了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和以史为鉴原则的基础上讲述问题时,就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反思,加深学生对国史、国情的认识,深刻领会“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的真正出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对社会的关怀与历史责任感。

二、开放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

传统的《纲要》教学中还存在着采取理论“灌输”和侧重于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所以必须打破传统的比较封闭的教学形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与“学”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立体信息交流的互动式教学转化,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形式。

教育家莫利森指出:开放教育是一种态度、一种自由、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式的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演讲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设法开启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在采用讨论式、辩论式方法时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选题应该体现开放性,选题主要针对《纲要》课教材重点、难点设计,并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要设计一些有弹性的、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使学生有较大的思维广度,从而为开拓学生的创新力和潜能提供广阔的空间。其次,要为学生设计并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互动中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积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示问题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后,通过教师的点评,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评判方式和原则,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全面地认识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历史知识,加深学生对国史、国情的了解,深化大学生对历史的感性和理性认知,另一方面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

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提高能力,教学中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演讲。例如在讲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时,可以组织学生就“五四精神与当代大学生”进行演讲;在讲授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可以组织学生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为题进行演讲。演讲者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正确的思想观点说服了同学,用美好的情感打动了同学,用优美的语言和优雅大方的仪表感染了同学。演讲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情感、革命英雄主义情感和当代青年使命感等,极大地鼓舞了台下的同学。学生在演讲中不仅重温了历史,而且受到了教育;不仅实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爱国热情。

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经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思维是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薄弱,而讨论、辩论、演讲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强思维训练的力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且能够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观察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方式,也改变了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也在参与教学中得到训练和强化。

三、开放教学空间,开阔学生视野

传统以课堂为主要阵地的教学模式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真正实现“纲要”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仅凭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理论真正应用于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的自觉性和历史责任感。

在《纲要》课教学中,积极拓展教学空间,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向社会,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各种实践活动为平台,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各种地方历史资源,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黑龙江省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林枫故居纪念馆、铁人纪念馆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感受历史的进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精神。这些历史博物馆、革命旧址、名人故居、革命纪念馆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生动的课堂,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其中所展示的各种文物、照片、图片等历史资料,如同一部辉煌的历史画卷,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难历程,生动展示了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学生在参观过程中体味着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在了解历史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自觉接受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舞台,社会调查是大学生了解国史和国情的有效途径。我们组织学生以“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为主题进行社会调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社会调查中了解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融入社会中亲身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确定主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就社会调查中学生关心的历史热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扩展,有利于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开放式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动态、开放的实践活动提高了“纲要”课的现实感和吸引力,拉近了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中国历史和国情的认识,避免了传统教学“政治说教”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素质内涵和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

总之,《纲要》课程教学应该扩大视野,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建立有效、开放的教学模式,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放教学空间,使教学内容的知识性、理论性和思想性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更多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真正提高《纲要》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左金平.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探析[J].法制与经济,2008(12).

〔2〕杨凤霞.创新教学模式 突出育人功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

〔3〕邱秀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1).

〔4〕刘文丽.关于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