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文学作品中“房间”的概念隐喻

  • 投稿狐狸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390次
  • 评分4
  • 79
  • 0

周艺

(四川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摘要:在许多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女性主义作家的作品中,“房间”这个背景总是与女性密切相关,它是女性心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房间,总结出女性主义视角下房间的几个隐喻,以便更好地理解女性主义的思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概念隐喻;女性主义;房间的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40-02

房间是人们生活和心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受压迫于父权制的女性来说,房间就是她们的全部,是她们主要的活动范围。她们的经济来源全部都要依附于男人,渐渐失去了追求新生活的动力。在20世纪,女性主义的思潮让所有的女性不禁反思,追求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提倡女性也应该跟男性一样有自己的事业,认为女性应该主宰自己的人生,反对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本文拟通过分析女性主义者对房间的隐喻,进一步深化女性主义的思想。

一、隐喻的概念

隐喻也叫暗喻,其本质意义上就是不像明喻一样有明显的比喻词,它的本体和喻体都是隐藏在语句中需要人们理解。隐喻最早由亚里士多德作出了系统的论述。亚里士多德的隐喻理论的关键就是词义上的转换。在他的著作《论修辞》中对隐喻下了一个清晰的定义:“隐喻就是将属于一个事物的名称运用在另一个事物上。”

根据文献追溯,认为约翰·洛克是最早从认知学角度论述隐喻的。自上世纪以来,隐喻的研究逐渐兴起。德国哲学家汉斯·布鲁门伯格分别在1960和1971年发表了Paradigms for a Metaphorology和Observations on Metaphors两篇文章,第一次使用了“Metaphorology”这个术语,强调了隐喻学应该通过认知角度研究。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更是提倡剔除文学和哲学的界限。在隐喻研究中,我们必须提到的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就是于1980年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G. Lakoff & M. Johnson),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性隐喻,将隐喻抽象化为人们头脑中的思想。Lakoff在本书中提出了“指称说”、“代替说”、“转移说”等8种隐喻理论。相比传统观点将隐喻限制于语言文字层面的一种修辞手法,将隐喻从这种狭义的隐喻观点提升到认知的层面。总的来说,隐喻来自人们认知的经验,又作用于人们的认知。隐喻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基于经验。因此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以被界定为“是跨目标域和源概念域的映射,实现了不同概念的契合”。

二、女性主义的理论

女性主义一直被认为是西方社会中影响较为深远的理论思想。它向社会长期存在的父权制发出了挑战,为女性社会文化地位提升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有文献记载,女性主义一般认为是从18世纪开始的,Mary Wollstonecraft于1792年所写的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早期的作品之一。她主张女性应该获得与之相匹配的地位,而不是男性的附属品、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19世纪,受到法国大革命运动所提倡的平等自由思想影响,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女性主义者反对社会制度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1920年,女性主义获得了初步的成果。这些早期的女性主义运动通常被认为是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20世纪60年代前后,也就是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由Kate Millet等的“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掀起了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以Betty Friedan所写的The Feminine Mystique为代表作。法国作家Simone de Beauvoir以其作品Le Deuxième Sexe将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推到了高潮。这本书被誉为是西方妇女运动的《圣经》。她强调女性应首先经济独立才能逐渐改善社会、政治及文化地位。第三次女性主义运动被称为“后现代女性主义”,这一次浪潮在对前两次运动进行批判之后,强调在男女性别差异的基础上的平等,它尊重和强调女性独立意识和个体差异。

在女性主义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女性作家,她们为捍卫妇女的权益发声。女性主义作家们对女性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女性主义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女性主义视角下文学作品中“房间”的概念隐喻

在女性主义作家的笔下,刻画的女性形象、故事情节甚至是背景及周围环境,无不表达她们对女性和当时社会制度的鲜明态度。而房间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第一,房间是父权制的压迫。女性主义的存在主要目的就是反对父权制对女性的摧残。在19、20世纪时期,不论任何地位的女性都依附着男性而活。这些房间就像腐朽不化的父权制度一样关着的不仅是女性的身体,更是女性的思想。在Charlotte Perkins Gilman的《黄色墙纸》中,主人公在产后被丈夫以治病为由长期关在贴满黄色墙纸的育儿室中,她也被禁止进行任何创作。故事中的育儿室就是男性为束缚女性的思想和自由而设立的一个牢笼。“那是一个很大的房间……阳光明媚……为了保护孩子们,窗户上都安装上了铁条。”在吉尔曼的观点中认为,父权制拥有和故事中的育儿室一样的属性,将女主角牢牢控制在手中。主人公在黄色墙纸中看到了自己幻想的景象——一个女人从栅栏中向外爬。在虚虚实实中,主人公最终因长期的压抑爆发了,从她丈夫的身上爬过去,爬出了这个房间。而爬出这个房间也就意味着女主角挣脱了父权制的禁锢。在丈夫和其他人的角度看来,她是疯了。但其实自我和本我的疯狂,超我的意识却更加清晰地形成。作者希望妇女们能走出锁住自己的房间,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自由。同样,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达罗维夫人》中,达罗维夫人尽管是一个有钱人家的贵妇人,但是她常常感到空虚和无聊。“犬疫和焦油味及诸如此类的东西也比坐在密不透气的卧室里端着本祈祷书强!”在男权社会中,男人不仅要禁锢女性,还要禁止她们获得教育,而从思想上完完全全控制女性。达罗维夫人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的被控制的女性。

第二,房间是道德的束缚。在当权者是男性的社会中,道德的标准都是向男性的一方倾斜。如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在尼克眼里汤姆作为一个有身份地位和金钱的男人找情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他并没有因此有过多的谴责。但在《红字》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的通奸行为却引起公愤。然而,在女性主义者的眼中,男女追求欲望和快乐的权利都是平等的。这些道德都是阻止妇女大胆追求人之本能的枷锁。凯特·肖邦在她的作品《暴风雨》中就大胆地表达了女性“性解放”的观念。女主人公凯丽斯塔在丈夫和儿子外出的情况下,与旧情人阿尔西旧情复燃,应阿尔西躲雨的请求,将阿尔西请进屋内。“这时门下还需堵一个东西,挡住雨水的侵入。”房间此时却是道德的框架的隐喻,而窗外的暴风雨正如凯丽斯塔的情欲急切地想要冲破房间道德的这道阻拦。可她却拿来编织袋将门缝堵住,不让雨水渗进来。说明道德已经植根于凯丽斯塔的心中,一时间她不敢跨出道德的底线,所以极力忍耐自己的情欲。但是最终她的情欲还是击溃了理智。作者对此并没有给予任何谴责,她让她笔下的女主人公能够冲破道德对女性的约束追求身体和心灵的快乐。

第三,房间是女性独立的标志。房间在如前几部作品中的意象中是压迫和束缚女性的概念隐喻。妇女倡导要走出父权制的房间,然而随着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女性主义者逐渐认识到光是走出房间还不够,还要建造属于自己的房间。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她强调女性应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拥有这样一间房子,女性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房间是女性独立的标志。这样的观点也同样地体现在多丽丝·莱辛的《到十九号房间》中,标题以房间命名点明了文章中的这间十九号房必然有着一个清晰的概念隐喻。小说主人公苏珊在外人看来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妻子、母亲的多重身份的压迫下,她已经筋疲力尽了。在她照镜子的时候,镜子中的她是在父权制和道德的驯化下的自己,而真正的灵魂却已经开始自我反省。她毅然选择离开家,来到了弗雷德旅馆第十九号房间这个比家里简陋许多的地方。这个房间虽然只是暂时属于她的,但是可以让她的灵魂有所寄托。这让苏珊的女性意识觉醒,找到了自我,她不是孩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她只是她自己。这间房子是她内心自我独立的一个隐喻。

通过上文对多部文学作品中房子意象的分析,房子的概念隐喻在女性主义视角的解读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房子是父权制的压迫;第二,房子是道德的束缚;第三,房子是女性独立的标志。作家们通过对房间的隐喻来表达她们对妇女和当时社会制度的看法,将女性主义的思想梳理得更加清晰透彻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Chopin, Kate. The Storm [M]. The Literature of the American South, 1996.

〔2〕Gilman, Charlotte Perkins. The Yellow Wallpaper[M]. Boston: Small& Maynard, 1899.

〔3〕Hanson, Jane. New Feminism Essays on Virginia Woolf[M]. Edition. London: The Macillan Press LTD, 1985.

〔4〕Lakoff, George and Johnsen, Mark. Metaphors We Live By [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5〕韩阳.女性的压迫和解放——对《黄色墙纸》主题的分析[J].安徽文学,2014(11).

〔6〕苏忱.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观点新探[J].江淮论坛,2005(5).

〔7〕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第二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