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试论红山文化内涵及相关词汇翻译

  • 投稿少女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862次
  • 评分4
  • 29
  • 0

任振涛

(赤峰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红山文化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北疆地区比较早的一种史前文化遗存。同时,红山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透过研究红山文化,能够深层次地了解红山先民史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物质文明、人们的信仰和祭祀活动等多个层面;同时对外宣扬红山文化,推动文化旅游和提高其知名度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人们对红山文化的翻译研究却起步很晚,对红山文化缺少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尤其对某些专业术语的翻译已成为红山文化英译中一大障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红山文化;内涵;词汇;翻译

中图分类号:K878;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016-03

收稿日期:2014年12月20日

作者简介:任振涛(1978-)男,内蒙赤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现任教于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执教多年来,一直对英语翻译、英语文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苏秉琦先生关于辽河文明之红山文化思想英译研究”(2013J147)

一、红山文化的渊源与内涵

红山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赤峰城东北方向那座红色的山峰而得名。红山文化是北方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中较重要的文化,发现于1935年,这种有彩陶细石器共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54年被命名为“红山文化”。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在古代北方及中国新石器时,以崇龙尚玉,尊祖敬宗为特征的宗教礼仪活动极为盛行,各个群体之间已经有了较多的社会活动,族群之间的相互交流成为其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足以证明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已率先进入相对完善的社会发展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社会化模式”的发展便成为日后中华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

红山文化对世界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贡献,也是史前文明的典型标志。红山文化现已走出国门,面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红山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认识红山文化,品鉴红山文化。而“玉龙”是红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研究红山文化,学者们就一定要跨越东西方文化障碍,以正确的态度来认识“龙”的文化寓意。

二、红山的“玉龙”文化与西方“龙”文化的分析与研究

人们通常称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为“中华第一龙”或“华夏第一龙”。其实真正的“玉龙”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它是红山先民的一件装饰类玉佩。这件玉龙做工精细,质地优良,其龙吻部突出,双唇紧闭,鼻骨隆起,体型宽厚,全身弯曲呈椭圆形,头部则凸起,整体构造体现了一种流线型的美。更重要的是其龙头两侧有向后飘起的宽代式龙发,背部有穿比,供人挂配使用。

从整个玉龙的材质到做工,再到精美的图案设计,足可以证明红山地区早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生产力的根本标志是生产工具”。而“玉龙”佩件的出现则证明远古的红山人已经开始了有关龙的图腾崇拜,并把龙形玉佩戴于身上,与龙同在,与龙同行。龙的形象已深深的植根于人们的意识形态之中。

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灵魂与渊源。龙在中国的文化中被视为勇气、力量、美好甚至是智慧的化身,但事实上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这一生命体,只是上古先民想象出来的一种“神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的将龙的形象不断完善、不断充实,给予这种万人膜拜的神兽各种美德与智慧,它可以预测未来,它可以惩恶扬善,它可以上天入地,祈福百姓等等,所以龙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总是正义的化身。而红山“玉龙”作为饰件佩戴在人们身上,与“玉龙”形影不离。由此证明在远古时代的红山人早已将中国最初的“龙文化”发挥到极致,以至后来的中国文化词语中有了如:龙的传人、龙子龙孙、龙马精神、龙腾虎跃等等,彰显中国龙的精深与博大。因此,红山玉龙做为“中华第一龙”的代表也就不足为奇了。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学者们对红山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开始研究红山文化、了解红山文化,但想真正的走进红山文化,就不可能避开红山文化的“玉龙”情缘。有的西方学者把“红山玉龙”翻译为Chinese Dragon或Chinese Jade Dragon(中国玉龙)。初看起来,这种翻译在定义范围上有些过大,不够具体。现在大多数的译者,直接将其译为“Hong shan Jade Dragon”这种翻译更直接、更具代表性,也体现了红山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地域特征。

在西方文化里,可以说是“谈龙色变”,西方人认为“龙”是邪恶、是魔鬼、是怪物的化身,这些说法主要来自于古希腊传说,人们称之为Drakon,是一个巨大的海怪,或是巨大的毒蛇。例如英文里有一个有关龙的成语“Sow dragon teeth”,生动形象的阐述了一个传奇的神话故事:卡德摩斯为了建立底比斯城,他派同伴到附近的泉水里去打水,但他们全部被看护泉水的一条恶龙杀死。于是卡德摩斯一怒之下,杀死了恶龙,并按照雅典娜的指示拔下龙牙,将其播种在田地里,顿时从地里冒出一些龙牙武士向他扑过来。于是卡德摩斯向他们当中抛出了一块宝石,那些武士为争夺宝石开始相互残杀,最后仅剩下5人。后来希腊人就因卡德摩斯播种龙牙引起的争斗,使用“Sow dragon teeth”来表示挑起纷争,播下不和的种子。在西方的经典著作《圣经》里也多次提到龙的形象,总是把龙描述得性情凶狠,长着翅膀,能喷云吐雾,轻而易举的置人于死地。在圣经故事里充满邪恶的Satan(撒旦)通常被人们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总之,在西方文化里,龙扮演的角色是不光彩的、不受欢迎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龙”文化,这种文化影响了人们对待“龙文化”的观点和态度。这也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典型现象。但我们要研究红山文化,就务必要了解红山玉龙的文化内涵,对于西方学者而言,也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和研究中国的“dragon”,并用正确的英文词汇来阐述“红山龙”或“中国龙”的寓意。

三、红山文化中有代表性词汇的翻译

充分认识和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是做好翻译的前提。而掌握某些代表性、特殊性的词汇在特定语境下的意义是进行英汉互译的关键。翻译就是跨文化,跨交际性的活动。翻译有时并不是简单地从一种语言切换成另一种语言,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进行衔接,甚至是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所接纳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让国外学者了解红山文化,务必处理好英汉互译时的文化差异,既要保留我们自身的文化特色,体现自身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要顾及到译文传递的信息能否被外国人所接受。

(一)红山文化中特有术语的翻译

在红山文化的发展历史长河中,有些词汇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和使用的:如红山先民最初的墓葬形成,即把把石块堆积在一起,把逝世的人葬于其中,人们将其称为积石冢。简单的说来,这是一种墓葬形式。如果译者直接将其译成“stones-accumulated tomb”,并不能完全表述出这种墓葬本身的含义。按照翻译中“信、达、雅”中“信”的要求,莫不如用双语译出来:Jishizhong---stones-accumulated tomb,后加英文进一步解释其效果会更好。采用这种汉语与英语结合的译法,更直观更形象,也更有说服力,也让读者轻松的跨越文化障碍,更好地理解“积石冢”这一术语。另外从汉语文化角度来讲,保持“冢”的音译,也有其特殊含义。“冢”在汉语中固定的解释为“隆起的坟包”,那么“积石冢”的含义便为:用石头堆起来的坟包。鉴于“积石冢”一词在红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远古红山先民的常用词汇,应留下其文化特征,使英译与原文发音保持一致,也便于中外学者的沟通和交流。再如另一个红山文化中常出现的词汇“灶子”,主要是红山先民来生火做饭或取暖,在英文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等的词汇。“灶”在汉语中译为英文时,大多数是“kitchenrange或cooking stove”西方文化中没有用灶子来取暖的方式,因而“灶子”译为英文时也得考虑时代特征,即汉语拼音与英文解释相结合的方法:Zaozi(use it to cook or make warm)。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翻译时注意保留民族特色,时代特征,文化意义,传承古老的文明也是每个译者应负的责任。

(二)红山文化中与“玉”有关词语的翻译

红山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器物都与“玉”有关,玉佩、玉龙、玉环等等。可见当时红山先民崇玉、爱玉的程度之深。甚至在红山文化后期出现“唯玉为葬”的特殊文化现象,起初的学者只是将其译为“Only jade can be with the deaths”表面含义为:只有玉器才能够作为陪葬品与逝者一同入葬,这种译法在汉语上能够说得过去,但对外国人而言,他们却未必将“唯玉为葬”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理解清楚。首先从汉语文化来分析“玉”这个会意字,很简单的“王”字加上一点。在中国文化里,“王”是权力财富的象征,“王”加上极有象征性的一点,变成了“玉”,这“·”(玉子下面的一点),很形象的体现了玉除了作为饰品佩戴在远古先民身上,深受人们喜爱之外,同时也象征着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因此,红山先民们以玉为尊,唯玉为葬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当我们深入的了解以上文化现象的含义和相关背景之后,再同有关学者探讨,将“唯玉为葬”译成:Only jade is a object placed in the tomb (it symbols noble象征着高贵),这样外国人便容易接受和理解。那么在接下来所出现的与玉有关的词组的翻译就相对简单多了,如玉佩:jade plate;玉器:jade article或jade object;玉帝:the jade emperor等等,“玉”与英文中的jade一词息息相关。实践证明红山玉文化对整个华夏文化影响之深、之远。

语言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与时俱进的产物。与红山文化相关知识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内容也务必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和观念,使其更容易被理解和接纳。有些红山文化研究内容的翻译还不够完善,值得探讨的方面还很多。因此红山语言文化翻译的标准化,规范化也势在必行。如最简单的“红山文化”一词的翻译,有的为:Red Mountain Culture.有的是:Hongshan Culture。还有的是:Hongshan Culture in Chifeng.“赤峰红山文化”尽管是同一个词,在英语中却给出多种翻译,给人以鱼龙混杂的感觉。这类常用的词组,翻译家们应该统一标准,寻求共性,使其翻译内容趋于完整,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总之,古老而悠久的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富有里程碑的标志,我们要将红山先民时代的文化发展弘扬,让更多国家的学者,甚至是普通民众来认识古老的红山文化,就要一定做好语言方面的翻译和解释工作。翻译的好坏与用词的标准与否,是关系到能否开启红山文化走向世界之门的关键钥匙。愿所有热爱红山文化研究的学者联合起来,把翻译工作做好,为更好的宣传红山文化,倡导文化旅游和提升红山文化知名度而努力奋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孙国军.赤峰历史漫谈[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7).

(2)郑笑然.红山文化翻译的文物译名统一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0).

(3)孙岿.“红山文化”区域生产方式的两次转变[J].大连民族学院民族与高教研究中心,2012(12).

(4)师新民.考古文物名词英译探讨[J].中国科技翻译,2007(03).

(5)施光.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J].重庆工学院学报.

(6)汪城峰.希腊神话故事[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10.

(7)蔺辛建.红山文化与古史传说[J].北方文物,1987(03).

(8)郭晓晖.红山文化玉龙考[J].北方文物,1988(01).

(责任编辑 孙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