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立德树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研究

  • 投稿穆刀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611次
  • 评分4
  • 25
  • 0

王亚青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系,辽宁 营口 115000)

摘 要: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是影响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尤为重要。高职学校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立德树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269-02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在一定的职业生活中能动的自我表现,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以及职业行为与习惯等。

作为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是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而高职院校作为为企业和社会培养、输送生产、建设、服务、管理方面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主渠道,用人单位、企业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高度重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要求“职业院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努力把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①

此外,高职教育本身发展也要求必须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特征,其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培养“职业人”。而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岗位,能否可持续发展,不仅要看其专业知识与技能达到的水平,更要看其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的表现程度。因此,高职学校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高职生职业道德现状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一直备受国家、社会、企业高度关注,调查表明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仍存在一些消极因素,甚至有些问题比较严重:部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模糊,不明确作为职业人、准职业人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个人利益至上,缺乏集体、大局观等;职业情感淡薄,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实习、工作学生并非干一行爱一行,而是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缺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甚至过早产生职业倦怠;职业意志力薄弱,心猿意马,浮躁之风渐强,不安定情绪较严重,工作怕脏嫌累,不情愿下基层进工厂,希望进机关、事业单位,向往待遇高、条件好的大城市,更是缺乏奉献精神;职业道德行为失范,不守诺言,淡漠诚信,组织纪律性差,漠视工作规范和要求,工作随心而动,只想索取不愿付出,不善于与人沟通合作等。由此可见,当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差强人意,令人担忧。

二、影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撞击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以及行为习惯呈现多元化趋势,特别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西方不良思想的不断渗透,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中心等泛滥,人们变得浮躁、功利,缺乏理想、信念,丧失激情、热忱,没有责任、奉献等。而这些必然会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群体辐射,不利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此外,社会不端之风、道德滑坡现象也在各行各业屡见不鲜,甚至一些违背职业道德的行径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些都对身心不成熟、不稳定的高职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二)高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

从教育教学理念上说,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把职业道德教育看作是可有可无的部分,没有给予其应有的地位,重专业技能轻道德育人。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多数高职学校只笼统地提出要加强素质教育而没有明确、操作性强的职业道德培育目标。从教育教学资源看,有些高职学校并未将职业道德的培育列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相应的教材资源匮乏,即使涉略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只是作为“两课”中的一个章节,蜻蜓点水,更是缺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环境。从教育教学方法讲,只是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纯理论教育,讲道理摆要求,未结合学生专业、生活、实习、工作实际进行道德行为、礼仪等培养训练。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充斥着原本纯洁的校园,部分教师抵不住诱惑,价值观倾向个人,工作懈怠,消极应教,甚至有些教师道德脱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泛滥,这些态度、行为无疑对学生职业道德养成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从教育评价机制看,对学生职业道德评价主体主要是任课教师,缺少其他教师、同学、企业、社会等的意见,不免造成评价片面,甚至失真;重知识考查,轻能力行为评价,这也背离了职业道德课实践性强的本质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初衷。

(三)学生自身素质不高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因素。高职学生是高校招生中最后录取的,分数线最低,特别是近些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素质更是良莠不齐,生源质量下滑。而高职生不仅知识基础较差,而且行为习惯不端更是严重。一些同学思想懒惰,行为散漫,学习目标不明确,甚至抱着混的态度,自私自利,集体意识淡薄,眼高手低,缺少劳动观念;还有一些同学只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对资格证书情有独钟,而对未来岗位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漠不关心,不注意文明行为的养成,缺少礼仪道德实践。因此,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也是造成学生职业道德现状不乐观的关键因素。

三、对高职生职业道德养成的思考与对策

(一)优化社会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道德建设氛围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唯利是图、自私利己的庸俗思想在社会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拥戴,而无私奉献、无私利他的优良美德却被人们鄙视,甚至抛弃。面对这种变化,政府作为平衡社会发展的调和者,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和社会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调动各种资源,通过有效途径优化社会精神文明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道德建设氛围,为高职生职业道德养成奠定坚实、优质的外部基础。

首先,政府及职能部门从上到下都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扬正气,行正风,从自身做起,抓反腐,提倡廉,为百姓群众树立正派、光辉的形象,起到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其次,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纸媒等大众媒体挖掘感动你我的身边人、身边事,宣传各行各业的优秀典型和劳动模范,宣传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先进事迹,同时加强舆论监管,严厉批评损害社会道德的行为,创建积极、健康的文化道德环境,唱响文明、进步的主旋律;第三,要加强社会制度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社会制度漏洞百出,缺乏基本的公正,必然引起社会利益的不公正竞争,在公众对社会制度怨声载道的背景下,道德建设无法获得成功”。②因此,政府要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规范体系,形成具体、阳光的道德行为评判标准,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提供制度支持。

(二)加强内涵建设,完善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机制

高职学校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大学生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确立及发展基本上是在大学阶段完成的,而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及政风的好坏都对大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职学校应该全面采取措施,完善对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机制,增强教育实效性。

首先,正确解读、全面把握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渗透到课程活动各方面,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其次,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高职课程体系中,作为独立的课程开设,以确立职业道德课的地位和价值。当然,职业道德的教育不局限于在专门的课程中进行,在专业课及其他公共课教学中也要渗透和体现;第三,丰富学生职业道德课程内容,一方面要传授一般的社会职业道德规范和文明礼仪,另一方面更要结合学生专业、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题材,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对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第四,拓宽职业道德教育形式,职业道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决定了不能仅靠课堂传授,必须注重学生为主体的实操、情感体验,如可通过开展职场模拟训练、实习实训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此外,可发挥社团活动等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开展“三成”教育,实现全员参与,全面育人;第五,加强教师德育建设,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尤其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好职业道德的践行者,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最后,要建立科学的职业道德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实现自评、他评(教师、同学、用人单位等)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制定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职业道德“知、情、意、行”进行全面评价。

(三)发挥主体作用,实现自我价值全面提升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活动的双主体,也是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而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最终取决于学生发展程度。因此,大学生应从自身出发,发挥主体作用,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首先,高职学生要正确认识职业道德教育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把道德修养当做一生的课题进行,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其次,知识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高职学生要不断学习、充电,通过阅读品读人生哲理,感悟人性力量;第三,经常反思,将道德他律内化,形成自律,自觉自愿遵守、履行;第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注重细节,在一言一行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立德树人,加强高职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养成研究需不断深入、拓展,以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为提高高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注 释:

①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②魏则胜.道德建设的文化机制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01.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熊淑英.高职生职业道德现状、原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3〕陈颖.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4〕祖伟.高职生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5〕韦文荣.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6).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