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作文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谈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

  • 投稿老妖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026次
  • 评分4
  • 82
  • 0

◎李 英

农村学生阅历丰富、朴实可爱,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为学生作文开辟一条通道。为此,笔者主要从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观察生活,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体验生活,拓宽学生的在习作思路;学习语言这几个方面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在安徽省农村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会上,阜阳市铁路学校武宏钧老师谈到农村学生作文教与学的现状是:学生不爱写,缺乏写作的能动性;学生不会写,缺乏写作的自主性;学生写不好,缺乏写作的创造性。老师教学无趣,体会不到教学之乐;老师教学无序,感到茫然困惑;老师教学无方,指导效果不好;老师教学无效,挫伤钻研热情。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有同感。2013年莫言获诺贝尔奖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了他的出生地——山东高密“东北乡”。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文章中就告诉我们:农村孩子生活丰富多彩,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素材,应利用现有的资源,为学生作文开辟一条写作绿色通道。

那么,怎样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习作规律来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前不久参加阜南县的的一次作文研讨会,焦坡镇的名师黄广老师认为:爱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创作的源泉,许多学生觉得生活平淡,毫无新奇之处,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把真情投入生活。

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要回归现实生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只要心中有爱,学生才会有话想说,才能“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怎样热爱生活呢?

第一,热爱周围环境。

去年的初中语文“国培计划”中,北京海淀区教研员王彤彦老师在解读作文教学时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因学生长期受优秀习作和电视文娱生活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农村既没有美丽的公园、舒适的住宅,也没有名胜古迹,根本不留心农村生活环境,甚至讨厌农村生活。

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就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农村自然环境的美,发现农村独特的韵味。如:清新的空气,悠悠的白云,袅袅的炊烟,皑皑的白雪,流淌的小河,高歌的知了,乡间的小路,晚归的牛羊等。还有最近几年农村的巨大变化。为此笔者带领学生,参观了当地的焦陂酒厂、刘堰庄规模较大的轮窑厂、镇有名的水泥板制造厂、张杰的面粉厂等,使学生树立强烈的自豪感、荣誉感。

通过这些生活体验,学生更加喜欢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学生在“爱家乡”“家乡的变化”等习作题目中才能写出特色,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二,关爱身边的人。

六安市教研员汪立海老师谈到作文教学时,他强调学生作文一定要写自己的经历。农村孩子的天地是广阔的,农村生活是一潭深水,看不见爱的流淌。赵本山的小品、电影家喻户晓,他的许多作品不都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吗?许多学生没有办过一次生日宴会,感受不到生日的快乐;也没有收到一张贺卡,感受不到节日的欢乐。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放弃表象,放弃虚浮。好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长常年在外打工,让学生学会从父母的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爱抚、一声轻轻地问候、一次默默的守候中、一次无言的离别中获取情感的慰藉,体验人间温情。在感受父母之爱、同学之爱、邻里之爱时学会关爱他人,共同演奏一曲爱之赞歌。只有关爱他人,才能享受他人的爱。农村孩子在写以“爱”为话题的作文中,才能情动辞发。

第三,留心周边的事。

由于学生观察缺乏目的性,对事件的认识较肤浅。同时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不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老师用心去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从不同角度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考。只有多留心身边的事,并且多看多想,学生的习作才能常写常新,写出特色,写出真情实感,读者愿意去阅读。如香港旅美华裔女导演杨紫烨的电影《颍州的孩子》,阜阳诚信油条哥王奎仲,《出彩中国人》的舞台上,来自阜阳18岁的女儿胡思源和46岁的父亲胡军在台上的表演。反映学生周边的事情,学生的兴趣很浓,不少同学的作文中就有反应。

二、观察生活,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许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觉得没内容可写,编造的多。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不过是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罢了。习作的内容来源于平时对日常生活的观察,通过观察,获取感性认识,形成生活的表象。中学生观察的目的性及系统性不够强,而情绪和兴趣在观察中起很大的作用,做好这项工作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指导:

(一)围绕目标,小处着眼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善于观察的人,总是先从目的出发,选择观察对象,而后确定相应重点。是的,学生受观察兴趣和知识水平及注意力的影响,往往在事物面前不知所措,无从入手。教师应围绕习作内容,选取较小的观察点,供学生观察,帮助其确定写作对象与重点。观察后多数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对父母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细致观察,凸显特性

细致是观察的基本要求,只有细致观察才能具体深入。要精心地辨别才能不被表面现象或突出部分所掩盖,学生的习作才能多角度、多形式地描述事物、描绘生活。经济的发展,在给农村带来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还来问题,如农村空巢老人,青少年不良上网、赌博,使用农药、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变化,并进行细致观察,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发现素材,如此,学生习作才能写得具体,写得形象,写得行动。

(三)提高认识,丰富表象

中学生观察往往是“五官”获取对事物的认识。单凭感官去感知事物,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不能直接成为作文的内容。这是有些学生作文记流水账的原因。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感性东西上升到理性,由表及里的认识,由此及彼的联想。把自己对事物感受与认识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

三、体验生活,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

教育家陶行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学生习作内容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实情感。究其原因是缺少对生活的体验,“隔岸观火”与“身临其境”毕竟是不一样的。或是教材中习作题目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新课标指出:教师应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学生生活在农村,有着充裕的活动时间,广阔的活动天地。经常参与劳动实践,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布置一些紧扣“农”字的题目,拓宽习作思路,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多写观察日记。

学生对农村的一切耳濡目染,并能亲自实践。他们经常要饲养小动物,还经常要种花种草,种菜种田。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写观察日记,把他们与小动物间的点点滴滴记下来,把种植花草的感受、变化写下来。把自己逢年过节去大城市和父母相聚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又有童趣的日记就会跃然纸上。

第二,练习写科技小论文。

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可以接触到很多关于种植的科技知识,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如许多学生对于小麦的管理,非常了解,做起家务活来井井有条。这是他们的优势。放学回家时,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知识不断得以提升,素材不断得以充实。

四、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表达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在表达时往往词不达意,甚至干巴巴,没办法写具体。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多诵读书本上的好词好句。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言,用语言。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习农谚农语,优化习作语言

由于焦陂土壤透水性能差,极易受旱,农民有"三天不下雨小旱,五天不下雨大旱"之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砂土地,好看苗,淤土地好吃馍”,这些农谚既阐明科学道理,又生动易记。运用这样的谚语既读来朗朗上口,又提高农事作文的科技知识含量,写出农村生活的特色。

(二)学习特色语言,强化习作语言

劳动创造了生活,农民在劳动生活中,由于表达需要,产生了许多劳动用语,形成特色语言。而这些语言学生在课本中无法学到。在写作中出现生活与知识的断层,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问、多听、多记,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丰富语言。写出表现农村生活的好作文。

(三)学习农村的俗语,美化习作语言

不久前笔者有幸聆听阜阳四中的教研组长王少咏老师一堂题为《让文章语言靓起来》的课,其中王老师谈到“精选词语抒真情”这一点,笔者感受颇深。农民在经过世代的繁衍、变迁,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如“种子浸泡在水中后发芽、长叶”。这是我们的说法,而农民说的是“冒牙”。仔细推敲一下,农民的“冒牙”比“发芽、长叶”更富意境。一个“冒”说出了种子发芽那种无比强大的生命力,说出了种子发芽的色彩。这是多么精炼的语言,多么形象的表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收集农村俗语,推敲比较,准确运用,美化习作语言。

总之,笔者认为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应重视挖掘农村作文资源,立足农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写出农村特色。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2]李连宁.素质教育案例精选[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

(李 英 安徽省阜南县焦陂高级职业中学 236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