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物理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常见误区及其对策

  • 投稿荟荟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885次
  • 评分4
  • 21
  • 0
  摘要: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还不能正确理解,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出现了一些摆花架子,为情境而创设情境的误区。尽管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效果却并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本文通过教学实例,对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常见误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教育期刊网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教学情境;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2(S)-0009-3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以及客观现实条件所创设的一种引起学生的情感和心理上反应的、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的氛围和环境。利用创设情境实施教学的理念古而有之,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国外也有不少教育家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留下了对教学情境的思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物理学的概念、规律是人们在大量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科学抽象而形成的。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给学习者带来了较大困难,不少学生会因而产生畏惧心理。所以教师尤其应该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富有活力和创意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探究,逐渐消除对物理学科的恐惧感,进而喜欢上物理学科。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还不能正确理解,把它仅仅看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而忽略了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和发展学生物理素养的重要作用。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出现了摆花架子,产生了为情境而创设情境的误区。尽管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效果却并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1 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偏离教学目标
  案例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片断。
  某教师在讲授《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中“力”的概念时采用“神六”着陆的情境引入:“反推发动机在飞船距离地面1米的时候。精确点火!两分钟后,返回舱的速度由8米/秒迅速下降到1米/秒……这一刻,距他们离开大地4天又19个多小时,他们的总行程为325万余公里”。这段报道篇幅很长。就在学生还沉浸在兴奋中时,教师突然提问学生,报道内容中哪些量是矢量?哪些量是标量?面对教师的突然发问,大部分学生一脸茫然。教师不得不重复这段长长的“报道”,并在黑板上写下相关物理量的数据。在教师不断的提示下,学生总算回答出了教师想要的答案,教师这才过渡到今天要学的矢量――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素材创设情境来引入课题非常常见。本节课中,教师通过“神六”发射的这个情境热点引入课题,应该说动了不少脑筋,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一方面,这段时事报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另一方面。这段报道中正好包含了教师想要引出课题的物理量,教师想当然地认为能顺利导入课题。然而就这个情境用在这节课来看,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师对于情境创设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过分追求形式上的“潮”和“花哨”,情境中出现了太多与学习目标无关的干扰信息,导致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被转移。本案例中,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偏离了教学目标。教师预设的焦点与学生关注的焦点出现了偏差。学生感兴趣的是“神六”发射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以至于长时间流连,教师所期望的速度、时间、路程等物理量反而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从而导致案例中出现的一幕。所以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焦点,为他们量身定制。由于本堂课大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涉及。教师完全可以以问题情境的方式直接引入,譬如,“大家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力的相关知识,请大家谈谈你对力的看法”,问题既简洁又带有一定的开放性,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情境创设的指向性和有效性是教学情境的生命。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更要让创设的情境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那些无病呻吟,为了情境而创设的情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还可能让本来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心发生偏移,反而会给人留下东施效颦之感,这样的情境我们不要也罢。我们强调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但这样并不是说每堂课都要套上“创设情境”的帽子,披上“创设情境”的外衣,如果过于死板,反而会带来负面的效果。所以一切还是要顺其自然为好,需要情境的就创设,不需要情境的就不多此一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教学的高效进行。我们追求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更呼唤“求简”、“求效”的教学情境。
  2 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偏离学生的实际水平
  案例二:《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片断。
  某教师在引入《抛体运动的规律》时,请学生想象热播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的片段,王宝强饰演的顺溜扣动扳机后,子弹从狙击步枪水平射出后的运动轨迹。出乎教师意料的是学生回答子弹从枪管射出后的运动轨迹是直线,在几次提示无效的情况下,教师最后只好自己用手比划子弹水平射出枪管后运动的平抛轨迹,尴尬地导入新课。
  这位教师利用热剧中精彩片段作为平抛运动的引入,原以为能利用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自然地导入课题,然而事与愿违,学生并没有按教师预设的方向进行。究其原因,是教师“以己度人”,没有“换位思考”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成年人与孩子之间存在着阅历经验、认识水平和知识能力等诸多差异,在思考问题时,自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教师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认为学生能够轻松答出子弹射出后的平抛轨迹,然而学生受自身日常生活知识的影响,没能将子弹的运动轨迹跟平抛运动轨迹联系起来,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需要在外部因素(如教师的引导、创设的情境)的引发下才能有效地发生,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有利于认知过程的物理境界,但是在学生没有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之前,创设的情境应该特征明显。所以本案例中,为了让学生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教师完全可以用射程较小的玩具水枪或者直接用手平抛一个小球来演示,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用频闪相机将它们的轨迹拍下来,实物投影给学生看,效果会更好。   “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过难的问题又会让学生感到畏惧。只有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思考、探究,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实现学生从“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除了充分把握教学内容外,还要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细细揣摩学生喜欢学什么?喜欢怎样学?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的学习才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怎样的实践才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学习的规律出发,在此基础上,再去努力寻找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结合点,用最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从而完成新意义的建构。
  3 创设物理教学情境脱离生活实际
  案例三:《力的分解》教学片断。
  某教师在讲授《力的分解》时,例举了一个题目,如图1,质量为m的物体被三角形支架ABC在B点通过细绳悬挂而处于静止状态,4B杆保持水平,BC杆与竖直方向成α角,试求AB杆、BC杆所受弹力的大小和方向。为了帮助学生确定AB杆、BC杆中弹力的方向,该教师还特意制作了实物模型,现场演示。然而许多学生看过演示实验后仍旧无法确定AB杆、BC杆中弹力的方向。导致课堂教学的一度冷场,最后教师只能自圆其说,草草收场。
  力的分解、轻杆弹力方向的确定都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的思维障碍就是如何确定两根轻杆弹力的方向。由于轻杆弹力的方向不一定沿着杆子方向,这位教师通过自制模型试图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遗憾的是最终失败了。我们知道力的分解一般是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的,首先必须确定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然后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这位教师失败的原因是自制的模型很难使学生看出细绳拉力实际作用的效果,学生自然无法下手。本案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细绳拉力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一是拉伸AB杆,二是压缩BC杆),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教师可以叫学生们站起来,让同桌学生的手臂叉腰,要求手的后臂保持水平:另一个学生在其肘关节处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拉力。接下来,同桌学生互换重复上述动作。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自体验、感受后臂和前臂所受力作用的效果。然后通过类比,学生就能深刻理解案例中细绳拉力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问题迎刃而解。由此可见,通过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建立形象的物理模型,让学生感同身受,可疏通学生的思维障碍,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牢固掌握物理规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给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启示是:高中物理教学要面向生活,要反映生活的内容,这无疑是与当前高中物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相一致的。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探索知识,一边学习一边应用,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高中物理应该接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不断探索、揭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物理奥秘的乐趣。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它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必须讲究实效,避免进入为情境而创设情境的误区。
  参考文献
  [1]徐君生,何军,陈润龙,打造物理“三效”课堂的思考[J].物理教学探讨,2013,(11):19.
  (栏目编辑 赵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