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办公档案论文范文,办公档案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档案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 投稿杨文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856次
  • 评分4
  • 14
  • 0

文/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吕子品 殷菲

【摘要】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现途径和具体需要出发,探讨档案在其中的作用。得出档案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推动和保障两方面作用之结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档案;文化强国;作用

一、研究背景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写道:“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在这里,他以系统科学的视角,用广义上的文化——文明,取代地理疆域、民族、人口等传统要素,作为划分世界子系统的依据。这一划分的现实基础,源自于文化对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作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打造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以增进本国的竞争优势。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加强文化建设,发挥文化优势,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明确地将文化建设纳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这一认识在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均有体现并延续至今。可以说,文化建设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头戏”。档案事业作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败,也与档案事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休戚相关。

二、档案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档案界在档案对文化强国建设的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尤以档案文化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广大档案从业者所推崇,不仅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笔者以为,对档案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应“从文化建设的具体需要或理论框架出发对档案事业在其中的意义进行剖析的研究”,才能保证研究活动与研究宗旨相契合。故选择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方法路径和实际需要这两个角度出发,得出档案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具有推动作用和保障两方面作用之结论。具体如下:

(一)推动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笔者对此的理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步骤是通过树立文化自觉,继而建立文化自信,最终实现文化自强(即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档案对这三个方面均有推动作用。1. 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按照费孝通先生的说法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文化自觉,那么这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就有可能蜕化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会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迷失自己,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典型的例子就是前苏联、前南斯拉夫的解体和现在的乌克兰分裂危机。其爆发的深层原因之一都是因为国内各民族之间没有树立起文化自觉,不能在文化心理上认同国内其他民族,从而为民族危机的最终爆发埋下了导火索。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由于其所特有的历史性和真实性,对于文化自觉的建立有着其他事物难以比拟的优势。例如明清档案中对于中国钦派使臣去琉球行册封典礼的描述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台湾和琉球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历史铁证有助于建立起两岸人民对于中华文化共同的自觉认识,从文化心理上强化了两岸人民对于“一个中国”的认同。2. 加强文化自信。自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不仅摧毁了延续千年的封建王朝,也严重地威胁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极大地动摇了中国人民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心。从胡适在1929 年提出“全盘西化”,到文革时所谓的“破四旧”,再到当代一些传统文化面临的生存危机,可以看出我国文化的自信心缺失的阴影一直以来都未曾真正消除。这其中除了历史、政治因素以外,封建档案思想遗留下的沉疴旧疾也不无作用。在我国古代,档案是君王维护统治的重要资源,为君王所独有,正如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所描述的那样:“九卿翰林部员,有终生不得窥见一字者”,即便是王公大臣也难得一睹档案的真容,广大劳动人民更是无法接触到档案——这一未掺水的史料,因此绝大多数国人对本民族真实的历史、文化的全貌自然缺乏清醒、客观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文化不自信的心理。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笔者认为此时是最好的时机来重拾“文化自信”。而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它的公开可以有效地消除因“不明觉厉”而导致的文化焦虑,加强文化自信。3. 实现文化自强。笔者对文化自强的理解,不仅包括文化领域的繁荣和文化体制的完善,更应体现为能够通过具体的文化活动,建立起对文化的反思,从而把握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像李约瑟博士在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李约瑟难题”(即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虽然发达,但为何近代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就是其中的典范。他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对中国科学数千年来的发展史进行总结,探索其规律,并将其提升至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终极层面进行探讨,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坐拥着“文山档海”的广大兰台人,完全有条件通过从“实体保管员向知识提供者过渡”,尝试着解决一些长期以来困扰理论界,甚至是事关整个民族发展命运的前瞻性理论问题。如果将运用档案进行文化宣传与普及、文化作品创作等比作是档案“看得见”的功能,那么实现文化自强,建立对文化的反思,就需要发挥档案“看不见”的功能。

(二)保障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其他实践活动一样,会有矛盾关系作用其中,例如主流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传统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等。档案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和文化现象,其自身所固有的某些特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强国实践中的若干矛盾关系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有助于矛盾的化解。因而档案具有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作用。1. 协调主流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共同发展。我国档案界一直重视主流文化与多样性文化的共同发展,并在此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在弘扬主旋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档案部门推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档案文化作品,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例如《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在电视媒体播出后好评如潮,在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因此于2001 年荣获了代表国家宣传文化界最高荣誉的“五个一”工程奖。在保护文化多样性方面,广大档案人对面临生存危机的小众或传统文化一直在进行抢救性保护工作,努力地延续着文化的香火。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云南东巴文化研究所集数十年研究成果,于2000 年出版的《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它的问世便于现代社会的人们了解、学习东巴文化,有利于东巴文化流传后世。因此,档案工作既能稳固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也能起到遏制我国文化多样性基因流失的作用。2. 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当今世界,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型的霸权主义也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蔓延,强烈地冲击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文化,甚至是意识形态等领域的“非传统安全”。例如某些西方国家利用其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在对外输出商品、资本的同时也将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念变相强加于广大发展中国家,严重侵犯了这些国家的文化主权,造成了“原先被认为不成问题的传统如今陷于崩解,信念和生活方式上出现了多种选择”的局面。对此,档案可以发挥出“进攻”和“防守”两方面作用。说“进攻”,是因为档案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文明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敢于直面文化霸权主义挑战的“底气”所在。利用档案所提供的历史文化资源创作出的档案文化作品,依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内涵,在有力地参与文化市场竞争,树立中国文化品牌的同时也能向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传递出“中国好声音”,最大程度地让世界接受并认可中国的历史文化观念。像中央电视台的《国宝档案》栏目就是将民族性和历史性寓于中华文化推广过程中的成功案例。说“防守”,是因为档案有助于我们在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文化成果过程中树立起客观、科学的态度,做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具体而言,就是尝试着将档案鉴定理论“移植”到文化领域中,培育出“文化鉴定理论”,将“扬弃”的方法论贯穿于中外文化交流过程的始终。对于优秀的异域文化,应继续弘扬;对于无“归档”价值的文化糟粕,应予以谨慎对待。通过此类专门的“文化鉴定”工作,有利于消除目前存在的文化乱象,引导文化市场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是以捍卫国家文化主权为最高目标,以调整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矛盾关系为手段,引导两种文化共同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伟大实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2010:7.[2] 崔洪铭. 档案事业对文化建设的作用研究——基于对FCS( 文化统计框架) 的分析[J]. 档案学通讯,2014(03):33~36.

[3] 费孝通.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 群言出版社,2005:478.

[4](加)特里. 库克著,刘越男译.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观念:后保管及后现代主义社会里信息与档案管理中面临的一场革命[J].山西档案,1997(2):7~13.

[5](美)塞谬尔·亨廷顿,(美)彼得·伯杰主编,康敬贻等译. 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M]. 新华出版社,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