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目录提纲论文范文,目录提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语感培养

  • 投稿mond
  • 更新时间2017-01-01
  • 阅读量456次
  • 评分4
  • 37
  • 0
梁冠宁 ?

(广西横县峦城镇中心学校 广西 横县 530300)

【摘要】加强学生语感能力是教学中的核心任务,训练语感的最重要方法是朗读和阅读。通过朗读与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语言材料,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掌握语言规律,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语感;朗读;阅读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既然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那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就十分必要了。

一、朗读与语感培养

学生在诵读课文时,不但可以做到“不懂解说,自晓其义”,更可以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训练语感。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感培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想发挥朗读在语感的重要作用,需做到“三要”。

(一)朗读的数量要足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就显现出来了。蜻蜓点水,没有数量的保证,会使朗读趋于形式,不能起到朗读提升语感的作用。只有通过多次朗读,学生才能慢慢掌握课文内容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领悟出作者蕴涵的意图,对课文的词句和巧妙的布局以及感人的情感有深切体会,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实的感受。

(二)朗读的品质要高

如果朗读不求质量,只求数量,那么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要想提高朗读的质量,学生就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熟读精思,最后达到有真情实感地读。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以其丰富的文学和思想营养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好文章。“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一中心似乎不难理解,但如果读起来平白无力,怎能算深透、到位?大娘送打糕累昏倒了,救伤员失去了孙子,小金花救老王失去了妈妈,大嫂挖野菜失去了双腿,这些往事都有力地表达了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以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志愿军,通过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投入地读,读出真情。对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朗读,教师则可采用激情示范朗读、学生跟着自由读、指名个别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分难舍的场景跃然纸上,使“再见了,亲人”表达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这样就能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三)朗读的形式要多样

朗读的形式若是过于单一,学生就不会感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用不同朗读的形式。例如,对于结构严谨的段落,教师可采用“问读”的形式;对于精彩句子较多、段落较长的段落,教师可采用“选择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趣;对于文章的对话部分,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表达感情的提示语分角色朗读。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灵活、科学地安排朗读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又可起到激活语感的作用。

通过数量多、品质高、形式多样的朗读,学生提高了对课本内容中的词句、巧妙的布局以及感人的情感的感知力。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能力,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会产生真实的感受,其朗读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语感与朗读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二、阅读与语感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多数情况下,我们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

(一)整体感知,培养语感

这一步骤是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语感具有整体性特征,它要求对言语对象整体地、全面地、笼统地把握,而不是条分缕析,兼顾方方面面各个层次的具体理解和切分。例如,教学《掌声》一文时,教师可以从课题入手,围绕“掌声”提出问题来帮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如教师可提出“同学们为什么给英子掌声?她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等问题。在学生读后,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这一办法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获得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品读课文,培养语感

这个步骤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课文进行分析、概括、比较、揣摩、咀嚼等,寻求并掌握知识规律。语文知识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感的必要条件。语文知识为语感培养提供了理性经验,使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和表达,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的语感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升华。所以,在品读课文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品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细微处也非常重要。对细微的地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进行比较,还可以使学生对文章有理性上的认识,这也正是学生经验积累的关键过程。叶圣陶先生就很注重对关键词的分析。他曾以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指出诗句中的关键词是“圆”和“直”,通过对这两个词的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诗中旷远、荒凉、寂静的意境。

(三)拓展延伸,培养语感

这一步骤是指学生在课后再次回味课文、阅读课文,完成作业。作业的布置应该以语感培养为主题,知识的练习要以应用性为主。如辨析反义词、同义词以及词语的感情色彩练习,剖析课文中语言特色的练习等等。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有切实的言语体会,使语感得到培养。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飞到书籍的百花园中尽力吸取营养和甘露,去感受、体验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情境,去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久而久之,头脑中的语言丰富了,自然会有较强的语感。在指导学生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指导他们做好读书摘记,让他们分类摘录优美文章选段、好词佳句,指导他们制作阅读卡片,而且有布置,有检查。这样可使学生既积累了语言,又积累了语感,使学生能及早进入“阅读自动化”,养成读书习惯,为今后进一步阅读大量文章打下基础。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何愁语感“营养不良”?厚积必能薄发。只要我们重新审视、认识积累的价值,引导学生有效阅览,定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数量多、品质好、形式多样的朗读,并加以整体感知、精细阅读、扩张知识面的阅读,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当然,在语感领域中尚有许多课题有待我们去探索。而且,语感的形成不是立竿见影的训练,而是来自长期反复的语言实践。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 张庆.提倡“诵读”[J]小学语文教师,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