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论文答辩论文范文,论文答辩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艾丽丝·门罗《荨麻》的叙事艺术

  • 投稿多墨
  • 更新时间2017-04-27
  • 阅读量497次
  • 评分4
  • 24
  • 0
摘 要: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荨麻》构思精巧,作品笔法细腻,含而不露却意味深长。小说以各种叙事手段巧妙地编织素材,意味隽永,情感效果更为强烈。小说中对于故事的讲述,摒弃了传统按时间顺序对情节进行线性叙述,并且充分利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的长处,设置各种悬念,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荨麻》;叙事

作者简介:林璐(1993.8-),女,汉族,安徽滁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2

 

作为一位以短篇小说而闻名的作家,艾丽丝?门罗总是强调自己在讲故事:“我永远都在编故事,”“我关心的是故事本身,是从我的视角出发的,非常令人满意的故事,”“我希望我的故事可以打动别人,我不在乎他们是男人、女人还是孩子。”门罗对于讲故事,有着她自己独特的一种方式。

一、非线性的叙事结构

不像那些情节性强的小说那样情节跌宕起伏的直接冲击力,门罗的文字里全是生活、心理和细节,犹如一泓清泉缓缓流淌,节奏缓慢却意味隽永。但是在叙事结构上,门罗总是独具匠心,很少对故事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线性的讲述,而总是用倒叙、插叙,对故事情节进行巧妙地安排,使得作品细腻平淡却丝毫不会给读者以乏味感。

《荨麻》是门罗200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中的一个短篇,小说通过女主人公“我”的视角,讲述了“我”与迈克之间从童年到成年后起起伏伏的爱情。“我”和迈克两人从小就是要好的玩伴,从童年青梅竹马到最后无奈分离,“我”对迈克都有着深深的感情。之后“我”在情感和婚姻上遭遇了许多坎坷与挫折,经历了结婚、离婚、在结婚、分居之后,“我”去好友夏妮家作客,再一次与迈克相遇,“我”内心对于他的情感再一次被唤醒。就在“我”打算重温这段感情时,迈克向“我”讲述了他的生活过往,他的不幸经历以及“我”与他之间过往的一切使“我”突然理解了爱情的真谛。

关于“我”的这段持续了很久的爱情故事,在小说中并不是以一个完整的故事呈现的,门罗把它切割了成了一块又一块,重新组装,使之呈现出一种生活流的状态,并且夹杂着许多心理活动描写,从而在心里流程中讲述故事。而且,她总是会找到细碎故事片段中的某一个关键点作为故事的插入点,这个关键点大多是故事中间的部分,这样便于把它作为一个时间基点,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进行时空穿插和切换,进行倒叙、插叙、正叙、补叙的组合,使各种叙述方式有有序地交融在一起。

在《荨麻》的开篇,便已经是“1979年夏天”,“我来到我的朋友夏妮在安大略省阿克斯布里奇附近的房子,走进厨房,看见一个男人站在操作台边,在给自己弄番茄酱三明治”[1]。对于这个男人,作者丝毫没有多加描述,而是笔锋一转,“我”因为房子附近的高尔夫球场而“触景生情”,开始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儿时,“我”与钻井人的儿子迈克共度了一段美好时光。他比“我”大一岁零两个月,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在打仗游戏里,“我给迈克供应弹药,他也会在受伤时喊我的名字,每当有叫声传来,就会有一股热切的惊惧,如一股电流传遍全身,一种奉献的美妙感觉。(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2]。在这些天真烂漫的日子里,“我”渐渐产生了对迈克朦胧的情愫。“我”意识到两人之间某种暧昧关系,不觉得我们像夫妻。婚姻生活在年幼的“我”眼中是什么样的呢?“那些人都上了年纪,而且生活在各自不同的世界里,似乎彼此互不相识。”[3]而我们是那么亲密,更像是热恋中的情侣。如此细腻的心理感受,表明“我”开始对爱情产生了感性的理解和认识。“我”就此开始无时无刻留意着对方的举手投足。“每天早上我都想要看到他的身影。我爱慕他的一切,他的脖子背,脑袋的形状,他皱眉头的样子,长长的光脚趾,脏脏的胳膊肘,他的声音,他的气味。”[4]然而“我”还未理清楚自己对于迈克的懵懂情感时,迈克却突然不告而别。至此,回忆陷入暂停,作者转而插叙了“我”与朋友夏妮之间的故事以及“我”之前失败的婚姻经历,由于过往爱情与婚姻的接连失败,女主人公“我”在追求“自由、平等、纯真、挚爱”的过程中不断遭遇挫折,陷入痛苦的“我”无奈向好友夏妮求助,她邀“我”到自己家做客,由此故事时空又回到了开头的1979年夏天,作者此时方才揭晓同时在朋友家里做客的人恰好就是“我”儿时的亲密伙伴迈克,。作者让读者和“我”一起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也都期待两人之间能够有圆满的结局。只是,在与迈克经历了一场暴风雨后,“我”了解到迈克内心的痛苦,同时彻底领悟了爱情。而“我”与迈克之间,“在我们的友谊渐渐淡化的岁月里,我没有再向夏妮打听他的消息,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二、内聚焦的叙事视角

在门罗的作品里,女性往往是主角,故事大多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充分展现出她们的婚姻状况、思维方式与精神状态。在《荨麻》中,门罗通过第一人称视角,从女主人公“我”的视角出发对故事进行叙述,同时进行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不论是生活经历,还是心理状态,都更加真实可感。

在女主人公回忆往事时,写到童年和迈克在一起的情景,加上了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我们像那样的情侣,如胶似漆,似水如鱼,却又大化无痕。至少,在我看来,神圣庄严而又动人心魂。”“但我对迈克的感情,却如潘多拉魔盒般被渐渐打开。情思万缕,万缕情思,却在心间涌动。只要一见到他,便会如电击般,悸动温柔立刻传遍周身每一寸肌肤之下。那种感觉可谓极视听之娱!?每日清晨,睡梦初醒,刚刚睁开眼,却是强烈地渴望要见到他,想要听到钻井人的卡车驶过小路的声音。跌跌撞撞,咔咔嗒嗒。我崇拜他的一切,但却不露声色。他的后颈,他头形状,他蹙眉的样子,他那长长的光指甲,还有他脏脏的肘,他充满自信,洪亮的声音。他的笑。”[5]这一段小女孩的内心片段,充分展现出童年时期的“我”对于迈克的那种懵懂爱恋。

和这段描写形成对比的是成年后的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我知道无论危险系数有多低,他都不会到我这儿的。在他朋友的房里,而且他们可能还会成为他妻子的朋友,这样做实在太低劣了。他如何能确定这就是我想要的?或者这是他自己真正想要的?甚至连我自己都无法确定。直到今天,我总认为自己是那样的女人,那任何时候对跟自己同床共枕的男人忠贞不二的女人。

我的睡眠很浅,梦里千篇一律充斥着情欲,还有些令人不快又郁闷的次要情节。有时迈克正准备要配合了,但我们却遭遇障碍。有时他不按计划行事,他说他会送一个礼物给我,结果却给弄丢了。对他而言找到这礼物极为重要。我告诉他无须介意,我对礼物没兴趣,因为他本身就是我的礼物,一个我曾经爱着,并且一直爱着的人。我对他说了这些话。但是他却显得心不在焉。而且有时候他还责备我。”[6]此时的“我”早已经历过成年人的爱情与婚姻,对于男人的感觉和需要与小女孩有天壤之别,而这种充满情欲的感觉正是“我”少年时期认为恶心的事情。

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来进行叙述,同时伴以大量的心理描写,使读者能生动地感受到一个身处婚姻困境中的已婚女子在见到曾经的梦中情人时心里产生的躁动与欲望。但对于这种躁动与欲望,作者并非要加以谴责,而是想要体现女性在遭遇婚姻困境、饱受折磨后,想要释放内心情感的强烈需求。最终,在“我”与迈克在短暂的相处时间内再次经历了种种之后,“我”终于彻底领悟到了婚姻与爱情的真谛。

三、叙事手法

在《荨麻》中,门罗保持了她创作时一贯的细腻笔法,在作品中大量铺陈各种细节,充分设置悬念,细致地埋下伏笔,使得作品即使整体叙事节奏缓慢,却并不枯燥乏味,相反各种悬念与巧合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在作品的开篇,作者就写到了“我”进入朋友家厨房后看到的一个正在弄番茄酱三明治的男人。在读者想要对这个陌生男人一探究竟的时候,作者却丝毫不作任何透露,转而对女主人公的童年生活进行倒叙,又插叙了女主人公“我”之前在追求“自由、平等、纯真、挚爱”的过程中屡屡遇挫。一直等到时空回到“现在”,“我”偶然进入厨房,才发现那个陌生男人竟然就是“我”始终难以忘怀的儿时玩伴迈克。“‘是你。’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笑了,我奔向他,他朝我走过来。我们握了握手。”

“这世界真小。”

迈克和我还在看着彼此,笑着——似乎在彼此澄清,夏妮和约翰逊也许觉得奇妙的这个发现,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运气喜剧性的爆发。[7]

在小说开篇就设置下的悬念在此终于揭开谜底,而对于这个陌生男人原来就是迈克,读者也会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在倒叙“我”儿时与迈克共度的美好时光时,作者其实早已埋下了小小的伏笔——迈克吃饭时“喜欢把果酱涂到面包上”,而“我”走进厨房时就正好看到迈克背对着在那里往面包上涂番茄酱。也正是因为迈克的再次出现和我们之间的再次相遇,才引发了之后“我”与他之间发生的种种,以及由此导致的“我”对于他,对于爱情,对于婚姻的一系列心理和情感的转变。

在《荨麻》中,门罗在故事讲述的最后,没有给出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也没有给出令人感到遗憾惋惜的不完美结局,而是以一种相对开放式的结构,以一种“顿悟”的方式,让故事就此打住,而“我”与迈克之间究竟会何去何从,都已不那么重要了。

好吧。如果我们再次见面或者不再见面,都会是同样的老一套。不可使用、深知本分的爱情(有人说这种爱情不真实,因为它不会冒险扭断脖子,变成糟糕的笑料,或是悲伤地逝去)不会拿任何东西来冒险,却像一条甜蜜的涓涓细流,一个深藏在地下的源泉。这新的沉静如封印般压于其上,将它封存。[8]

在深陷婚姻危机时,“我”与曾经的梦中情人迈克不期而遇,但在与迈克经历了一场暴风雨后,“我”了解到迈克内心的痛苦,彻底领悟了爱情。作者带领着读者深切感受了“我”这么多年起起伏伏的情感变化,从懵懂的爱恋,到失去后的不知所措,经历了数次失败婚姻的痛苦,再次相遇后失而复得的喜悦,以及最终对于爱情彻彻底底的体悟。就是这样,一个追求自由,追求独立,而又充分尊重他人的自由的女性形象被成功地塑造出来。作者通过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领悟,向读者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应该如何对待婚姻,理解爱情。

四、结语

女性以及爱情婚姻是一直以来爱丽丝?门罗写作中所关注的,作为一个以短篇见长的小说家,在她的笔下流露出来并非惊人的哲理,相反地,她似乎是通过娓娓道来的方式让读者体味小说中关于女性在平凡的生活中的人生百味,细致入微,却又不得不让人感叹,通过短小精悍的篇幅,门罗带我们进入了她的文学领域,这不仅仅是地域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注释:

[1]艾丽丝?门罗:《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11月。

[2]同上。

[3]同上。

[4]同上。

[5]艾丽丝?门罗:《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11月。

[6]艾丽丝?门罗:《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11月。

[7]同上。

[8]艾丽丝?门罗:《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11月。

参考文献

[1]艾丽丝?门罗:《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11月。

[2]袁炜:《爱丽丝?门罗小说<荨麻子>中的女性主义》,载《短篇小说》2014年第22期,第109-110页。

[3]王峰灵:《试析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荨麻>的叙事策略》,载《语文建设》2015年15期,第55-56页。

[4]张璐:《<荨麻>中理智与情感碰撞下的爱情观》,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9月,第127-1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