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化学教学论文范文,化学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化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 投稿张安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611次
  • 评分4
  • 19
  • 0

◇湖北省公安县第二中学 邱德猛

摘要: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是当今比较成功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文章从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问题意识淡薄成因分析、解决策略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思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化学教学;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124-02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课后不少学生对和上课分析过的相同题型的习题不知如何下手。用学生的话讲就是上课明白,下课糊涂。对于这种情况,归因无外乎两种:一是认为学生基础差,上课分析时仅仅是听懂而没有理解;二是学生自以为是,在知识的过渡阶段仍旧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导致换题目时新知识跟不上,无法应用。这两种归因有一定的道理,但最本质的原因,是教学缺少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情况下难以主动发现问题,造成思考困难。

化学新课标明确指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将是新课标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最有效的方式。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则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学习过程,应该围绕学生产生“问”展开,促使学生为“问”而思,为“问”而学。学生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能力也是在化学教学中“建立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基础。 因此,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二、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原因的分析

1.教师方面的原因:在现实教学中,问题的提出者往往是教师,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导演下掌握规定的知识。同时,教师不鼓励学生课堂上提问的原因也有多种,主要有:

(1)怕“误事”:有的教师觉得,让学生自己提问,太浪费时间;有的学生提的问题与教师要讲的内容不一致,干扰了教师的讲课。

(2)怕“冷场”:有的教师认为,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有问有答,气氛活跃、热烈,上课有意思。而为让学生提问题,时间多花在学生读书、思考上,气氛上不来,课堂显得沉闷,常会“冷场”。

(3)怕“难堪”:有的教师课堂上不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怕的是学生的提问一时回答不上,显得“难堪”。

2.学生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化学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凯洛夫“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布置作业”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则成了教师的任务,学生只要按部就班,逐个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就能掌握所规定的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流程和教学思想严重束缚了学生提问能力的发展,致使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提不出有个人见解的、非常规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依赖心理,形成了教师问什么、答什么,讲什么、听什么,记什么、背什么的习惯,把做“学问”变成了做“学答”。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些策略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改变教学观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起到指导作用。在教学中不要太过忠于教案,不要让教案成为教学陷阱。不要满堂灌,应多留出时间让学生提问。把课堂教学从“一言堂”转变为“群言堂”,把教师的权威教学转变为师生平等、 共同探讨的民主教学,给学生的思维、行为以较大的自由度,让学生能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

2.鼓励学生问。让学生懂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多提问、质疑,可以问老师、问书本、问同学等;提出问题并不代表学习不好,恰恰相反,正说明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不能提出问题才说明没有深入思考,对所学知识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认识上。古人说:“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无疑则不进。”学生只有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试图去探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并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3.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发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材料,是学生自己能够对材料信息进行再加工,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教学状态,学生才能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慢慢地摸索出了一些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1)比较法。对于容易混淆的化学概念、规律、反应式,要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便发现问题。 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有些知识点不直接强加给学生,可以借助比喻、类比等,使其变得更有趣。使学生能更有效地记住、更容易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的方法》时,学生对原子和相应的离子半径大小比较不理解,如rCl和rCl-的比较。可以作一个比喻:将原子核内的质子比作幼儿园的老师,将核外电子比作为小朋友,那么同样是17个老师,你说看住17个小朋友容易还是看住18个小朋友容易?这样学生就能非常容易理解18个小朋友的活动范围大一些,所以rCl-大,这样就避免了纯粹的理论解释。

(2)联系法。对平时所看到的实验或生活现象,要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思考,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为什么提倡少用塑料制品?白色污染指什么?废旧电池为什么不能随意乱扔?自行车为什么会生锈?怎样防止锈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比比皆是,要教育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审视这些现象,提出自己独特的问题。

(3)反向法。对于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去提出疑问。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吗?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酸溶液的 pH<7,碱溶液的 pH>7,是否可以理解为 pH<7 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pH>7 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4)发散法。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改变原题中的条件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 如:发生下列情况时,你采用什么方法灭火?说明理由。①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②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发生火灾;③ 化工厂金属钠着火了。

(5)台阶法。笔者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节的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学生实验—自主探究—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首先,教师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拿出一张音乐卡提出问题:干电池产生电流使音乐卡发出声音,电能是由什么转化来的?然后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用导线把实验2中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4】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实验现象。

同时设置如下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锌与稀硫酸反应为什么会放出氢气?反应中电子如何转移?铜片接触到锌片时,为什么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子的转移有什么改变?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分析两极各发生了什么反应?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设置合理台阶,使学生体验了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了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起头。”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作为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化学教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能有效促进他们的独创性与主动性,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师,必定能优化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激活课堂氛围,开启智慧之门,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周心亮.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教育学文摘,2011,(10).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