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化学教学论文范文,化学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投稿杨文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995次
  • 评分4
  • 58
  • 0

◇甘肃省宁早胜初级中学 王长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新课程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化学实验成了最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课程;化学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014-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自主获取知识,使他们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在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和对实验的反复修改、设计、完善,有效地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改变传统教学中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同时,创造条件还能增强实验内容的探索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从实验中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通过化学实验,感受到已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化学实验最大的特点是动手、动脑,在此过程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激发思维,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这就是创新。

一、提高教师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根本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具体施行者,学生的创新精神要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实施教育的关键,无论是教育创新体系的建立,还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无意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是学生的“偶像”,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教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化学是一门“千变万化”的学科,变化的实质即创新,化学教师要大胆地突破旧思想、旧模式,积极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来武装自己的教学。在这样一种创新的氛围里,学生除了创新,别无选择,萌发创新意识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量”这章时,有学生提出:“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那么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又是多少?又如何计算呢?”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该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对该学生的提问给予肯定,尽管这个问题在高一年级无法解决,但是不能因此而限制这个学生的提问,以免抑制其创新意识的萌发。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创新活动之中,对学生的创新活动表示最大的支持。

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首先就要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充分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提出富有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探索,以实现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通过分析实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享有成就感及探究意识,从而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关于NH3实验室制法,演示完实验进行设疑,再提出以下问题:①能不能用NH4NO3、NH4HCO3、(NH4)2CO3或(NH4)2SO3代替NH4Cl制备NH3?为什么?②能不能用NaOH或KOH代替碱石灰?简述理由。③管口放置锦花的作用是什么?④如何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能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氮?⑤用氨气发生装置还能制备哪些气体?围绕这些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对实验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制备NH3反应原理及铵盐、氨气性质,回答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敢想、善思、勇于创新的意识。

三、重视分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常规教学中,很多化学教师的演示实验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对于实验过程缺少分析,甚至出现只要实验结果而不要过程的现象。在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只有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才能引发学生对事物进行探究,从而形成创新意识。例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多分析,考虑实验目的,注重仪器、药品的选择和装置的设计及实验顺序,并思考在实验过程中还有哪些环保、安全等实际问题需要考虑。实验预期会出现什么现象?但实际出现了哪些现象?为什么?Cl2引起中毒时症状如何?怎样闻气体气味?如何预防Cl2中毒或解毒?用MnO2与浓盐酸制Cl2与KMnO4与盐酸制Cl2有何异同?等等,让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的探索。通过多设疑提问,加大实验过程的分析,从而拓宽、延伸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探究、创新的意识。又如,在苯酚与溴水反应实验中,可向学生设问,氯水与苯酚是否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何不用氯水而用溴水?通过探究教材,增加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此外,化学实验现象还有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实质,引导学生思维“爬台阶”,合理“跳跃”,实现强化—内化—优化的思维运作,改善学生的思维素质,提高其探究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例如,在比较Na和Li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中,通过Na与水反应实验现象,Li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探究、解释。如问题:盐溶液能否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有无规律?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实验: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通过适量Cl2,现象:溶液变蓝色。通过对现象分析可能得出结论:氯气能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碘,某些活泼性强的非金属单质能把活泼性弱的非金属单质从其无氧酸盐中置换出来。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活跃了学生思维,对于问题敢于研究、推理、联想和讨论,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四、让学生参与化学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设计是指根据化学实验的内容、目的、要求运用有关化学知识理论,选择适当药品、仪器及装置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它要求学生具有严肃认真、敢于创新的精神。例如,在NH3易溶于水实验,可以要求学生思考某些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CO2、SO2等)是否也能够形成喷泉,应选择何种试剂?由此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学生通过思考、综合分析,运用已有基础知识(CO2、SO2容易被NaOH溶液吸收)和实验技能,去自行设计和创造,同时也使学生明白:除了易溶于水的气体能形成喷泉外,某些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形成喷泉。又如,对于某些易挥发液体(如苯)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选择哪些仪器,在什么条件下也可以形成喷泉?通过这些实验设计,学生们一方面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

五、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化学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外,还必须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使之掌握各项实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大胆探究和创新,“人思如涌泉,浚之愈新”就是这一道理。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前应精心安排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再让学生亲手实验,同时鼓励他们大胆参与,使之克服对实验操作的恐惧心理。同时,通过动手实验,自身操作,他们的好奇心、成功欲就能得到很大的满足,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探求知识。在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改进操作,同时让他们对实验操作体会进行小结,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使他们在总结实验过程中感悟乐趣,激发热情,发挥想象,从而更好地培养创新学习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革传统实验,多开展探究性实验,引入开放性实验,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能力都得到有效地培养与发展。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