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化学教学论文范文,化学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财经专业品牌建设路径探究

  • 投稿零号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603次
  • 评分4
  • 70
  • 0

文/石晓光

【摘 要】高职财经专业要办出特色,就要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相应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内涵建设,在课程设置、知识能力、素质提升、产、学、研、用相结合、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加大办学力度、教产深度融合,开放教育视野,打造优质专业品牌,形成专业体系和专业特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教育;财经专业;品牌建设

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的今天,高职院校要注重改革与创新,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培养形成高素质的劳动大军。以此为契机,高职财经专业在课程设置与调整;知识能力、素质水平的提升;产、学、研、用相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要实施新举措,以推动高职财经专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课程设置与调整:高职财经专业在新形势下要注重基础课程理论体系建设,重视课程的整体设计,强化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开辟课程知识获取的渠道,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和综合素质

1.要重视基础课程理论框架构建,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视野下,考虑会计岗位技能和企业文化对毕业生的要求,以新能力本位开放的、多元思维取向建立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高职财经品牌专业的课程观。让学生在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注重个性化教学方案,改变让学生单纯学习知识的课程模式,根据企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课程,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结果和考核方式,同时以专业选修课和综合素质选修课为辅助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

2.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素质。运用一定的知识技术、价值体系创建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的教学环境,以开放的视野,放眼文本课程之外的教学资源,开辟课程知识获取的多元渠道,正确地处理教师与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断优化职教课程资源,使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两类教学相得益彰、相互贯通,在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建立起逻辑的、递进的关系,形成面向终身教育的现代财经职业教育体系。

3.课程微观层面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要有新思路,课程内容的编排是一种串行结构,强调对知识的构建过程,高职财经专业应以岗位工作实践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了解高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保持合理的课程结构不变,对课程中的单元做适当的调整,对原有的内容通过增、删、改、组等方式重构,由“单一、封闭、静止的”课程观念走向“多元、开放、动态的”课程观念,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素质。

4.教学情境针对岗位设计,可由学生向教师直接提出学习期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予以体现。以工作过程导向和就业导向并融机制把职业财经课程内容有效序化,如会计专业开课应考虑基础会计在先,财务会计在后,成本会计在先,管理会计在后,财务会计在先,财务管理在后……合理的排序和教学实践会使知识的链条在学生的心理层面上更清晰,更容易把握,学习的思路更容易打开,资源能力更容易整合。

5. 将财经资讯的更新作为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模式变革、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驱动力。以先进教学理念为指导,在课程改革中优化知识结构,教师尝试不再按照课程设计者的课程意图来实现课程目标。在课程上自觉地、全程地、批判性“主动建构”,使教师的创新能力得到释放。

二、知识能力、素质水平提升

1.高职财经专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财经专业师生的综合素养,把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质量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业绩挂钩、与职称评定及岗位聘任挂钩。

学生学习成绩和操作能力与奖学金挂钩、与就业渠道走向挂钩。及时对财经人才所必备的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传授和训练,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2.建立长效学习机制。鼓励精品课程及优秀教学课件开发,以典型财经业务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由企业提供财经案例及项目组合,教师将企业项目转化成教学实践项目。通过职业资格取证过程,提高本专业师生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坚持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内在融合,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

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3.通过校企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去产业财经科室,或聘请企业财经人才或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人士来本专业进行培训,组织师生参加行业组织的技能比赛,激发教师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并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财经职业教育基本生态结构,形成面向社会、校企合作、工学互动的培养格局。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适用人才为 指导思想。探索“双主体”培养财经人才新机制。

4.注重职业能力训练,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校企联合鉴定考核。探索学生、学院、企业三方“订单”培养模式,实现财经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的对接,职业教育过程与企业经济工作实质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对接,并根据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开展“定单式”教学,进行“订向式”培养。

三、产、学、研、用相结合:对资源进行整合,发挥财经专业科研成果与企业管理的联动作用,推进企业经济模式改革创新,为企业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

1.高职财经专业要充分利用学院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开展探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建立保障机制,对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进行系统整合,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道路。建立校企双元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建立稳定的“双师”(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新格局,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元育人培养方案和考核评价体系,创新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2.实行工读交替制,高职财经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有必要到企业有关部门,如财务部门、劳资部门、管理部门、生产技术部门、供销等部门工作半年或一年,“学在企业、用在企业”。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协助财务部门工作,如记辅助账、整理会计档案、去税务部门纳税、帮助出纳员联系银行业务、熟悉操作环境等;物流专业的学生可工作在供销部门;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到管理部门。

3.校企深度融合,拓展服务项目,开展课题研究。将财经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实用人才的模式和方法,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开展探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拓展服务项目,开展校企深度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形成一定的制度保障,将教学内容职业化,在校企合作中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他们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建立教育和行业之间的对话机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培育产业文化精神,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融入学生心灵,将产业的科普知识引入课堂,使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对企业的文化[5]认同和基本素质达到企业标准。

四、师资队伍建设:要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引导教师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

1.对财经专业教师队伍应实行动态的管理,注重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教学效果的考核,建立选拔聘任制。充实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允许他们随时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了解财经状况,及时分析企业产业实体的用人规格,并将实践效果与其业绩评比挂钩。注重对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教学效果的鉴定与考核。

2.实行高职财经专业教师的双证书制度,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教师既要取得教师资格证,同时要考取相应财经专业资格证书。努力建立健全激发教师知识拓展、获取“双师”资格的奖励机制,师资队伍组合形成科学的模式,用创新思想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打造整体结构和个体能力统一的双师专业教师队伍。坚持“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原则,通过引进有企业经历专职教师、职业院校财经专业教师下企业财务部门锻炼、骨干教师外派学习等各种途径,培养强化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教师操作能力和对外技术服务能力。

3.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教师资格认证体系,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要围绕“双师型”队伍建设这条主线,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新模式,保证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达到一定比例。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促进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科学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财经专业核心品牌竞争力

1.高职财经专业应自主调整知识能力结构,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修订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以就业为导向对财经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根据专业特点,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搭建工学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平台,实施新的实践课教学模式,教师每学期应去企业培训一定时间以便掌握专业的第一手材料和先进的行业理念,使教师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数量、质量和规格。教师在实训课中,针对学生的需要开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训资料及时更新,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企业中高级专业人员进入课堂,引领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2.教材编写与选用要合理,以教材为载体,使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用人市场的需求,及时对财经专业人才所必备的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传授和训练,考试模式也相应随之进行调整。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建设,在课程、教材、基地等资源建设上形成校企协同建设的有效机制,建立行业企业资源引入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使优质资源进入课堂。

六、探索创业教育模式,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把握好实验、实习、实训、三个关键环节,努力创办厂校为一体模式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保证基地建设的实用性。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保证基地建设的实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渠道,企业也可以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实现学生、用人单位、学院三赢的局面。同时引导企业在学校建立财经科室,建设“校中厂”模式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创建适应企业经济发展状况的财经实训场所,建立一体化的财经虚拟仿真模拟实验室。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2.探索创业教育模式,根据区域生态特点,创办企业实体,国发〔2014〕7号文件关于《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指出要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减少筹建成本、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由此民间创业热情高涨,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新形势下,财经专业师生可以考虑采取以学校为依托,提炼创业经营场所,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部门的规定登记注册,按照市场化运作,依法纳税,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印发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中国政府网,2014年6月23日

[2]辽宁省人民政府文件:《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辽政发【2015】13号

[3]谷新民.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9(1)

[4]朱雪梅.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内涵与框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

[5]程国平、刘勤.产业集群多维创新合作及其激励[J].知识经济,2010(8)

[6]雷曼.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3)

[7]郝爱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12)

图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码识:[J]

【作者简介】

石晓光(1965—),女,辽宁绥中人,会计学副教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财经理论与实务。

(作者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