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化学教学论文范文,化学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中化学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4-26
  • 阅读量132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本文论述从生活现象、情境创设、生活实践入手,将高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点和主动性,实现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达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结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B-0105-02


  化学知识渗透在我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由于涉及的化学元素、符号及方程式较多,导致学生在理解及记忆上感觉比较困难,再加之化学学习比较枯燥,进而导致很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及信心。为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策略,从生活现象入手,解释化学知识和导入新知识,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指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生活问题,实现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让化学知识变得简单、形象化,帮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从而爱上化学、学会化学、运用化学,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一、从生活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在高中化学中,将课堂新知识与生活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由此及彼,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分析其中蕴含的化学现象及性质,进而引出学习的课题,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不会让学生仅仅是对抽象的概念及规律进行死记硬背,了解生活现象及背后的化学知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自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涉及丰富的微量元素,而碘元素对人的身体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比较常见的含碘元素的就是碘盐,也是平常摄取碘元素的主要来源,在炒菜时盐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炒菜时,碘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KIO3,由于I元素具有不稳定性,盐放早了,KIO3受热会分解,可能会造成维生素的流失,所以在菜炒好之后再放盐,可以降低KIO3的分解。由此可见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让我们深刻了解到碘元素遇热不稳定分解的性质,也利用化学知识解释了炒菜放盐的时机,同时也引出了对碘元素新课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听着有兴趣,自然而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化学学习中。


  二、从情境入手,激发学生主动性


  (一)利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是化学,因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比较熟悉的生活事物就是很好的教学活动素材。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探讨知识和发现知识。例如,在学习“铁与铁的化合物”内容时,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削皮后的苹果、土豆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其表面就会变色?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但是市场上销售的苹果汁却是色泽鲜艳呢?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但是很少会有学生去深入探究,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上述生活现象设计问题情境,在给予适当的提示之后,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在溶液中分别呈现什么颜色?具有哪些化学性质?然后再探讨市场上出售的苹果汁是加入了还原剂的原因,才能保持其色泽。通过这种类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倍感亲切,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化学知识,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利用热点新闻、电视广告等创设问题情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新闻、电视广告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只要我们仔细挖掘,并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课堂上学的化学知识和社会密切地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增加了化学学科的人文性和形象感,从而让化学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例如,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倍受人们的关注:雾霾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酸雨腐蚀建筑及农作物等,而其中,酸雨现象和全球变暖问题,可以充分结合高中化学中的C与S元素来进行讲解,C+O2=CO2,S+O2=SO2,于是,笔者首先通过一段环境问题的微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哪些现象的发生与化学知识有关?其原理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相同化学反应原理的现象呢?针对这一问题,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进行改善呢?这样结合新闻进行化学学习,可以锻炼学生从理论的角度去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同时还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环境保护中,强化了学生知识的应用性。


  (三)利用生活化实验创设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非常大。选择与日常生活中联系紧密的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且积极地参与进来。例如,在学习氧化钠的性质时,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都知道水可以用来灭火?但水是否可以生火呢?有没有同学见过呢?学生一下子就被这种与生活常理相违背的话题给吸引住,于是,笔者开始为学生演示用水是否可以生火的实验。首先取适量的氧化钠,然后利用疏松的棉花将其紧紧包裹住,并放置在石棉网上,接着在棉花团上滴了少量的水,这时,棉花团立刻燃烧起来。这样无须教师的引导,学生都被这个新奇的小实验给吸引住了,并思考怎么会燃烧呢?议论纷纷,都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课堂氛围变得非常活跃。为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及现象,开展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地对接起来,进而消除对化学学习的畏难感,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对化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回归生活,就是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最佳途径之一。布置生活化的化学作业,不仅能一改以往单一、枯燥的习题练习,还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并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增强化学学习的动力与信心。例如,在学习CaCO3的溶解原理时,我们发现日常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利用清水是难以洗干净的,但利用醋来洗就能达到很好的去垢效果。这一生活现象就说明了CaCO3难溶于水的性质,但遇酸就會发生化学反应,而食醋中含有酸性物质,用醋来清洗水壶就能去掉水壶中的水垢了。那么,在学习完这节内容后,让学生回家帮助家人快速地清除水壶中的水垢,而这一操作过程,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了CaCO3遇酸分解的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CaCO3的认知和理解。又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中建立微型实验室,可以利用家中的装修材料、食品添加剂、日化产品、调味品等作为化学药剂,而一些比较常见的物品如塑料吸管、易拉罐、可乐瓶等可以作为化学仪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这个过程能让学生研究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化学问题,感受到化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成就感。


  总而言之,将高中化学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现实生活引入新知,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能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真实体验的环境,将化学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化学知识,同时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培养高中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展君梅.试探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11) 

  [2]黄亚伟.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5(1) 

  [3]孙 娟.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高中数理化,2015(2) 

    作者:胡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