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科技创新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老漂族生活现状调查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 投稿喝红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677次
  • 评分4
  • 45
  • 0

夏俊林1 夏仕安2

(1.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2.安徽省地震局,安徽 合肥 230031)

【摘 要】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他乡打拼、创业,他们的父母为了照顾子女或者孙辈,背井离乡,成为“老漂族”[1]。这一群体的产生与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密不可分,是我国当下社会快节奏发展的产物。从农村到城市生活区域的变化,由于社会制度、语言不同、生活习惯、自身心理因素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他们在城市的生活陷入茫然、孤独、无所适从的地步。而由于年事已高,他们融入城市的过程更加艰难,他们是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关爱的一群人。为了研究农村老人在城市生活的现状,本文从夫妻分居两地、不适应城市生活习惯、家庭矛盾频发、远离熟悉生活圈、医保、心理等六个方面解剖“老漂族”的生活现状,并提出帮助“老漂族”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提高幸福指数的若干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老漂族;社区融入;农村;精神关爱

1 老漂族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据人口普查报告数显示,我国现有流动人口2.6亿,较十年前大为增加;同期60岁以上人口占到了13.26%,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发展,有的年轻人为了照顾父母,也有的年轻人为了让父母帮忙带孩子,将他们的父母接到自己生活的城市。这些为了子女或者照顾儿孙辈而离开家乡、来到陌生大城市生活的父母,被称为“老漂族”[1]。老漂族离开呆了一辈子的家乡,来到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从此,他们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在与子女团聚的同时,他们的内心也有着许多因身在异乡而产生的孤独和苦闷[2]。

1.1 研究意义

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对一些具体的“老漂族”样本展开研究,深入了解农村“老漂族”目前的生活状态——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老漂族”虽然享受着天伦之乐,但是也承受着其他人无法理解的孤单和烦恼[3]。在此基础上,给出改善农村“老漂族”现状的一些建议,通过政府、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努力,改善“老漂族”的生活现状,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实现农村“老漂族”的中国梦。

1.2 研究方法

调查中,本文的调查研究对象限定在来自农村的“老漂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搜集合肥地区若干小区有关农村“老漂族”的相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分析、汇总,探究老年人的城市生活现状[5],从而实现作者的调查目的。

2 老漂族产生的原因背景分析

2.1 中国传统家庭观的影响

老漂族的出现与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密不可分[6]。中国式的父母们依然觉得“养育”孩子是他们的义务,起码可以为子女减轻负担,解决后顾之忧。中国的传统观念就是儿孙满堂,和儿孙生活在一起是每个中国父母的梦想,为此,很多老父母不惜背井离乡,也要“漂”到子女的身边。

2.2 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

“老漂族”的产生是我国当下社会快节奏发展的产物。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变,受市场利益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年轻人都离开家乡,到适合的地方寻求发展[6]。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了后辈的生活和学习,老人选择来到到子女工作的地方生活,这就使他们成为了社会流动人口的一员。

3 农村老漂族现状调查

在学校的门口,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老人,他们用带着方言或者蹩脚的普通话接送小孩;在小区的活动区域,我们也会经常发现一些老人一边带着小孩一边孤单的走着;在现代化的单元楼房里,一些老人或者坐在电视机前或者干脆无所事事等待儿孙的归来……大部分“老漂族”都是夫妻分居两地,没有朋友,纠结于亲情和乡愁之间,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他们没有归属感,没有自己的生活圈子。

3.1 总体情况分析

经过前期的规划、分析,我们选择了合肥的10个小区进行了面对面访谈结合问卷调查法,来对农村“老漂族”的婚姻状况、环境适应、家庭生活、人际关系、医保问题、心理问题进行了调查。共发放18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有174份。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对于调查问卷中的第10个问题“临老离故乡,您是自愿的么?”,在总额174个样本中,有169个样本表示不是自愿的,达到总额的97.1%。而对于第13个问题“老漂之后还想回故乡么?”,173个样本都表示希望回到故乡。

下面将从婚姻状况、环境适应、家庭生活、人际关系、医保问题、心理问题等6个方面具体展示我们的调查情况。

3.2 婚姻状况调查

在访谈过程中,当谈及来到合肥是否和老伴生活在一起的时候,86%的“老漂族表示和老伴两地分居。总的来说,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房价攀升,住房面积小[4];其二,主要是过来带小孩的,如果夫妻俩一起过来,有可能和女婿或者儿媳产生矛盾;其三,子女多,你跟老大,我跟老二。

3.3 环境适应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知识层次相对越高、年龄相对较轻的“老漂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高,但是,总得来说,不管来到合肥多长时间,“老漂族”普遍对现在的环境不适应,除了儿孙辈,他们普遍很少和外界交流。

夏阿姨说:“这边也没啥认识的人。偶尔和老伴或是老家的亲戚打打电话,但是长途话费比较贵,也舍不得聊太长时间,总是匆匆说几句话就赶紧挂断。平时也不敢随便出门,因为大家都说骗子多,何况我也不识字,怕迷路。大家都是关着门过日子,邻居也和农村不一样,很少有交往。”

当被问及有哪些情况不适应的时候,夏阿姨表示抽水马桶、天然气灶,还得用油烟机、电子门禁……在红皖家园这个现代商品房小区里,与夏琴毅有同样经历与感受的老人还有不少。

3.4 家庭生活调查

由于年龄、知识层次的不同,“老漂族”在和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容易产生隔阂、矛盾,一般来说,主要体现在婆媳关系比较紧张。大部分“老漂族”在和子女产生矛盾的时候,找不到倾诉的途径,会把情绪压抑在心里。

从谈话中了解到,刘阿姨属于性格比较强势的,和媳妇的很多消费理念不一致,她自己也觉得这样相处下去实在有点别扭,而且她知道儿子其实很孝顺,怕伤母亲的心,所以从没在自己面前提起。现在她也慢慢适应了,有事就放心里,尽量不和媳妇正面冲突,安安稳稳过日子最重要。

3.5 人际关系调查

来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城市,不仅面临着语言不同、社交网络缺失等问题,还面临着在老家培养的兴趣爱好在新的环境下的适应问题,缺少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兴趣爱好,缺少联络交流的环境,98%的“老漂族”没有新朋友。

58岁的周桂花是典型的中国式妇女,祖祖辈辈都和庄稼打交道,她说:“在合肥呆了几年之后,慢慢的也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习惯,也能说一些蹩脚的普通话,经常看到一些城里的老太太跳舞、唱歌啥的,我是一个农村人,这么大年纪了,也不好意思折腾这个。”

3.6 医保问题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医保问题是“老漂族”们普遍关系的一个问题,由于年纪已大,身体总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中国的医保政策决定了异地报销医疗费的复杂性。许多“老漂族”为了省钱或者减少麻烦,有病自己扛,不想去医院。

3.7 心理问题调查

大部分“老漂族”对心理疾病这个词比较陌生,他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已经是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老实巴交的农村“老漂族”,连头疼脑热的小病都不想去医院,更甭谈去咨询心理专家了。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在300名50岁以上从外地来投奔儿女的“老漂族”中,65.2%的老人认为子女对他们的重视不够,42.3%的老人对家庭生活不满意,79.2%的老人感觉很孤独。此外,64.7%的老人“在家独处”打发闲余时间;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后,49.7%的老人选择了憋在心里不说。

4 调查结论

经过对调查研究结果的归纳、分析、汇总,农村“老漂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老年夫妻二地分居,难于融入新环境。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许多“老漂族”夫妻分居两地,他们不但互相牵挂,还感到分外的孤单,平时也只能借助电话沟通,还要担心费,农村“老漂族”的年龄普遍在50岁到70岁之间,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上年事已高,面对不同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他们很难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就意味着老人必须很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转变旧有的生活方式,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很困难的[11]。

(2)生活习惯和观念的不同,家庭矛盾频发。因为和年轻人存在子女教育理念的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导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家庭矛盾。对陌生的环境的不适应以及缺乏沟通,教育第三代的理念不同、婆媳矛盾等等这些都是“老漂族”们面临的实际问题[6]。

(3)医保报销难,经济压力大。由于社会政策的局限性,导致“老漂族”医保报销难,许多“老漂族”有病宁愿扛着,也不愿意去医院。所以怕看病几乎是所有“老漂族”的共同心理,有病硬扛,结果病越积越多。调查显示,61.6%的“老漂族”人群担忧医保问题,85.3%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完善医保政策,简化异地医保手续[6]。

(4)孤单、心理压抑、陌生的环境等导致“老漂族”普遍存在心理疾病。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委、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王高华教授提醒,不得不搬到新城市照顾孙辈的“老漂族”,已日渐成为精神卫生门诊的常客,社会应高度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然而,子女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往往忽视了了对父母精神方面的关怀,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时间,老人会感觉越来越孤单[3],与此同时心理疾病也越来越重。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不过,他们精神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强烈需求还不能得到及时满足,这正是大多数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7]。对此,子女应重视精神敬老,及早发现老人的不良情绪,诸如睡眠障碍、记忆力明显减退、性情和生活习惯突变等,及早就医[8]。

5 改善农村老漂族现状的一些建议

5.1 培育社区机构,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目前,政府等相关部门对于“老漂族”的问题,关注相对较少,对于公共管理部门来说,必须意识到,“老漂族”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做好养老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社区养老服务中也应该多为“老漂族”提供服务,,民政部门应牵头,成立新型的关注“老漂”的“老人之家”。如何让“老漂族”在他们的老年之后过上幸福的生活,对于“老漂族”的融入城市难的难题,应当有相应的制度设计与干预措施[9]。就时下来看,“老漂族”目前仍是社会管理的盲区,这一现状必须打破。

5.2 帮老人适应环境,子女应该多上心

环境和地域的变迁,让老人的心理变得很脆弱。子女在父母刚来的前期,为了缓解这些不适,应该通过与老人聊天,可以谈谈交通,谈谈饮食,甚至可以谈谈气候变化等,也可以征求他们对改变家里环境的计划,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听听他们的建议。

为了让老人尽快融入新的环境,老年群体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节假日的时候不妨陪老人出去走走,旅游、购物、逛街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如果发现老人的情绪不对,可以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以了解老人的情感需求,也给老人一个倾诉的机会。

5.3 老人要主动融入,培养兴趣爱好

对于“老漂族”来说,要学会主动和孩子沟通交流,把自己的烦恼和实际感受说出来[10]。其次,要主动融入周边环境,学会自己找乐子。老漂族自己不妨尝试与小区里的其他老人多接触:也可以参加其他活动,建立新的社交网络,排遣了独孤的情绪。可以培养养花、养鱼、钓鱼、旅游等爱好,也可以动静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更可陶冶性情,增添乐趣[6]。

5.4 关心老漂族,需要全社会参与

随着媒体的不断报道,人们对“老漂族”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正在不断的深入,但是,从目前来看,这种关注的程度还不够深入,我们要通过种种途径,在社会上掀起关心和关注“老漂族”良好氛围。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诸多手段,引起全社会对“老漂族”的生活现状、心理需求的大讨论,通过更为人性化的关心和关注,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和新的环境。当老人对新的环境有了归属感之后,这个城市才会更加美丽,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方面。

“老漂族”是一个等待关爱的群体,加强对漂族老人的精神关爱,提高漂族老人的幸福指数,让他们快乐地安度晚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11]。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canes.com[OL].

[2]宋啼.“老漂族”您在城里过得好么[J].中国老年,2011,16:18-20.

[3]无名.“老漂族”的孤独和烦恼[J].社区,2012,28:54-55.

[4]新浪地产网:HTTP://news.chandler.sina.com.cn/[OL].

[5]郭南南.“老漂族”现状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70-71.

[6]刘晓雪.“老漂族”的养老问题初探[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6:36-37.

[7]胡艳霞,龙理良,尹亦清.城市老漂族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28-29,32.

[8]腾讯健康网:HTTP://health.qq.com[OL].

[9]新浪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OL].

[10]李玲.“老漂族”如何适应新环境[J].中国老年,2012,19:41.

[11]刘庆.“老漂族”的城市社会适应问题研究[J].西北人口,2012,4.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