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科技创新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 投稿铁柱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673次
  • 评分4
  • 33
  • 0

张若男1 赵幸福2

(1.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江苏 无锡 214151)

【摘要】目的: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包括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对河南省某市两所初中13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p<0.05水平下,不同年级的初中生的学业满意度(F=4.084*,p=0.019)、整体满意度(F=3.977*,p=0.021)、环境满意度(F=6.857**,p=0.001)差异显著,初中男女生各个方面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并不显著。在p<0.05水平下,不同学业成绩的初中生的友谊满意感(F=4.741*,p=0.011)、环境满意感(F=3.117*,p=0.049)、家庭满意感(F=5.508**,p=0.006)、自由满意感(F=7.001**,p=0.001)、学校满意感(F=7.850***,p<0.001)、学业满意感(F=10.028***,p<0.001)、整体满意感(F=11.559***,p<0.001)差异显著。结论:初中生总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初中男女生各个方面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并不显著。不同学业成绩的初中生在友谊满意感、环境满意感、家庭满意感、自由满意感、学校满意感、学业满意感六个维度以及整体满意感差异极其显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学业成绩

作者简介:张若男,皖南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赵幸福。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最终表明了个体生活质量的基线。它包括两个基本成分: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2]。认知成分主要是针对个体的生活满意感而言的,包括整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领域的生活满意感;情感成分是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包括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3]。不少研究[4-5]表明,幸福、发展、快乐、满意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对幸福的主观感受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个体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愈强。

学生是特殊的青少年群体,对学生而言,学习是极其重要的生活事件

国外研究(Huebner,2000)[6]表明,各生活领域青少年对学校满意度水平最低,对学校生活的不满意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负性后果(如学业成绩不良、退学、违纪等)。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普遍偏低,中学阶段是人心理生理急剧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学习是初中生活的主要内容,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阶段学生在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因此初中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对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显得尤为必要。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有何特点,学业成绩的好坏是否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调查研究,以期为以后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河南省某市两所初中采用随机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38份,有效被试分别由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构成,其中男生69人(占50%),女生69人(占50%);初一年级50人(占36.2%),初二年级48人(占34.7%),初三年级40人(占29.1 %)。

1.2研究工具

①采用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包括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共37个题目,报告在过去几周以来对自己生活状况的看法,记分在7点量表上进行,以“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有点不符合、说不定、有点符合、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计1-7分。快乐感量表由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两个量表组成,共14个题目,分别包括6个和8个项目,报告在过去一周时间内所体验到的情绪,记分在7分量表上进行。以“根本没有、1/6时间、1/3时间、1/2时间、2/3时间、5/6时间、所有时间”分别计1-7分。生活满意度量表与一般生活满意度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65,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与大五人格中抑郁和焦虑量表(幸福感的负项指标)的负相关分别为-0.45和-0.39,表明该量表具有一定的辨别效度。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介于0.87-0.93之间。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间隔一月的稳定性信度介于0.80-0.85之间。正性情感的同质性信度为0.76,负性情感的同质性信度为0.82,同时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内容效度和聚合效度。张兴贵报告的样本的同质性信度介于0.71-0.91之间。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稳定性信度介于0.54-0.85之间。②学业成绩:学业成绩用最近一次期中考试成绩作为指标。先求科目总分,再将学业成绩前27%的学生分为高分组,后27%的学生分为低分组,中间46%的学生分为中分组。

1.3统计方法

调查人员为心理学专业人员,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严格按照心理学测验的程序进行,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统一的答卷纸,同时发放,统一收回。数据处理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的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

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进行3(年级)×2(性别)的方差分析(见表1)。由分析结果可以观察到,初中生总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依次降低,其中,在p<0.05水平下,不同年级的初中生的学业满意度(F=4.084*,p=0.019)、整体满意度(F=3.977*,p=0.021)、环境满意度(F=6.857**,p=0.001)三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初中男女生各个方面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并不显著。

2.2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在p<0.05水平下,不同学业成绩的初中生的友谊满意感(F=4.741*,p=0.011)、环境满意感(F=3.117*,p=0.049)、家庭满意感(F=5.508**,p=0.006)、自由满意感(F=7.001**,p=0.001)、学校满意感(F=7.850***,p<0.001)、学业满意感(F=10.028***,p<0.001)、整体满意感(F=11.559***,p<0.001)差异显著。事后比较发现:高分组的学校满意度显著高于中分组(p=0.001)和低分组(p=0.001);高分组的学业满意度显著高于中分组(p<0.001)和低分组(p<0.001);高分组的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中分组(p<0.001)和低分组(p=0.001)。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在初中阶段,影响学生的重大事件是中考,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学习的压力逐渐增大,由此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也降低了学生整体的生活愉悦度和幸福感;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逐渐进入青春期,初中学生对待主观幸福感的标准有所改变,对于幸福的定义标准要求更为严格,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趋于增加,而对于学业成绩的满意度也逐渐下降,因而主观幸福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有降低的趋势。对此,可以针对性的给予初中生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压力,给予正确引导,使他们更好的渡过青春期,积极的应对身心发展的各种变化。

从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处于初中阶段的男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整体以及各个维度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女之间的地位越来越趋向于平等;初中生尚未进入社会,对社会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男女不平等现象还没有体验和经历,对社会上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引起的主观幸福感受的不同尚不敏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初中生对于性别与幸福感的关系有了新的看法,因此,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以至于没有明显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高分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中分组和低分组的学生,不同成绩的初中生在友谊满意、家庭满意、学校满意、环境满意、自由满意、学业满意几个维度以及整体满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我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是绝大多数初中生追求的主要目标。学习成绩的好坏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是好学生,是否有前途的重要依据,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不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成功的积极体验,而且能够得到来自老师、家长以及周围环境更多的支持和肯定。根据Cantor和Sanderson的理论:当个人实现被其文化或亚文化高度评价的目标时其主观幸福感会增加。所以学业成绩好的学生能够体验到更高的幸福感,成绩好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更高的满意感,对学校有积极的情感,且这种积极情感体验会扩展到其对自身、对社会都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学生就会体验到很高的幸福感,且在学习过程中更有自信,从而更幸福,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体验不到积极情感,长久下去必然产生厌学情绪,从而降低其幸福感。综上,应当给予初中学生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对学习成绩和生活满意度有更为客观正确的认识:学习是初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生活中唯一重要的组成部分,友谊、家庭、环境、自由等对于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也可以增加生活满意度、快乐感和幸福感,而且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使自己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4结论

初中生总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初中男女生主观幸福感各方面差异并不显著。

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的友谊满意感、环境满意感两、家庭满意感、自由满意感、学校满意感、学业满意感几个维度及整体满意度差异显著,成绩好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更高的满意感,对学校有积极的情感,且这种积极情感体验会扩展到其对自身、对社会都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体验到很高的幸福感,且在学习过程中更有自信,从而更幸福。

5不足

一方面,由于对主观幸福感在初中学习教学实践中的灵活应用尚在研究探索之中,对其认识也不够深入全面,因此对于一些问题的探讨还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另一方面,由于时间、能力有限,对于课题的理解掌握难免存在偏颇与不足;而且未能更多的收集国外有关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的文献加以论证,未来的研究学习中应继续关注、学习、研究这一课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23-28.

[2]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 542-575.

[3]周天梅.汉羌彝中学生负面身体自我和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5(6):83-87.

[4]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4:73-81.

[5]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83-785.

[6]Huebner,E S,Drane,W,& Valois R F.Levels and demographic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J].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000,21(3):281-292.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