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科技创新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两种低氧训练模式对大鼠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 投稿第一论文网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496次
  • 评分4
  • 86
  • 0

刘 巍

(西安科技大学 体育部,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目的:观察"高住低练"和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C)、间歇低氧组(I)、常氧运动组(S)、间歇性低氧训练组(IS)和高住低练组(HS).对照组自由活动和摄食.其余训练组自由饲养一周后每周进行3次训练,逐周递增负荷,共运动4周.训练周期结束后分批次宰杀,并测试血液常规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结论:两种低氧模式均可提高大鼠心血管系统功能,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脏功能的提高优于高住低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间歇性低氧训练;高住低练;心血管系统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58-02

基金项目:陕西省体育局课题:两种低氧训练模式对大鼠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14043)

1 引言

高住低练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运动耐力的科学方法,它让训练者在静息状态下接受缺氧负荷,而在正常氧气分压时进行运动训练,使缺氧负荷和运动负荷能相互协调,从而提高运动能力[1].间歇性低氧训练模型的机制是在平原地区借助低氧设备让运动机体间歇性地吸入低于正常氧分压的混合气体,导致机体一系列抗缺氧生理、生化适应,以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2].本研究主要讨论安静状态和应激状态(包括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三小时)血液RBC、HCT、血流动力学dp/dtmax、﹣dp/dtmax的变化,进一步研究“高住低练”与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分组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1)只进行正常喂食、间歇性低氧刺激组(2)每天进行有氧训练、正常运动组(3)以14%氧浓度进行递减低氧刺激、高住低练组(4)每晚模拟海拔2500m进行8小时低氧刺激白天进行有氧耐力训练、间歇性低氧训练组(5)递减低氧刺激后进行有氧耐力训练,共90只.

2.2 有氧训练模式

利用鼠类电动跑台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每周递增有氧训练负荷,一周增加训练时间10min,同时增加跑台速度5m/min.最终运动时间达到60min,跑台速度达到30m/min.

2.3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科学统计分析,显著性差异为P<0.05.

3.1 高住低练与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RBC、HCT的影响

表1显示,两种低氧模式下大鼠血液RBC的变化:高住低练模式下,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运动后三小时的HS组和C组、S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间歇性低氧训练模式下,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运动后三小时的IS和C组、S组、I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显示,两种低氧模式下大鼠血液HCT的变化:高住低练模式下,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运动后三小时的HS组和C组、S组、I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间歇性低氧训练模式下,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运动后三小时的IS和C组、S组、I组、HS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2 高住低练与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dp/dtmax、﹣dp/dtmax的影响

表3显示,两种低氧模式下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dp/dtmax的变化:高住低练模式下,安静状态、运动后三小时的HS组和C组、S组、I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即刻差异不显著.间歇性低氧训练模式下,安静状态、运动后三小时的IS和C组、S组、I组、HS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即刻差异不显著.

表4显示,两种低氧模式下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dp/dtmax的变化:高住低练模式下,安静状态、运动后三小时的HS组和C组、S组、I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即刻差异不显著.间歇性低氧训练模式下,安静状态、运动后三小时的IS和C组、S组、I组、HS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即刻差异不显著.

4 分析与讨论

4.1 两种低氧模式对大鼠血液RBC、HCT的影响

本实验中,前三种状态下,高住低练组(HS)和间歇性低氧训练组(IS)RBC、HCT指标均高于其它各组且差异显著(P<0.05),表明这两组的低氧干预模式对于大鼠造血功能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IS组与HS组相比较,改善更为明显且差异显著(P<0.05).而孔兆伟等的实验中,在15.3%的氧浓度急性暴露下,RBC虽有升高趋势,但变化不显著(P>0.05),HCT的含量没有变化.这可能跟低氧刺激的浓度、运动的负荷和运动形式不同有直接关系,导致了RBC等血常规指标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而引起不同结果.

4.2 两种低氧模式对大鼠dp/dtmax、-dp/dtmax的影响

本研究中在4周训练后,HS、IS组反应dp/dtmax指标和﹣dp/dtmax指标都有明显变化.这表明,在三种状态下HS、IS组的dp/dtmax、-dp/dtmax指标都有上升的趋势,而IS组上升的趋势相对HS组更明显.说明4周的IS训练对于提高大鼠心脏收缩更有效,是心脏功能提高的更适宜周期和模式.HS组没有IS组明显,可能是由于4周的高住低练没有到达更适宜的有效周期.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本实验未能对高住低练与间歇性低氧训练影响心脏收缩功能的机理做更进一步的讨论.

综上所诉,4周训练结束后,高住低练、间歇性低氧训练这两种低氧训练模式在改善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两种低氧训练模式对比下还是间歇性低氧训练模式对心脏功能的改善最为有效.

5 结论

高住低练与间歇性低氧训练这两种低氧训练模式通过对血液常规指标和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改善了大鼠心血管系统功能,但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改善要优于高住低练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高炳宏低氧训练的应用研究与思考[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

〔2〕叶鸣,等.间歇性低氧训练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10(7).

〔3〕Wilber RL.Current Trend in Altitude Training.Sports Med,2001,31(4):249-265.

〔4〕高俊涛,赵春燕,等.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医药杂志,2005,5(2):245-246.

〔5〕尹伟娜,张传新.高原训练的研究进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3):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