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科技创新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体育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及对策研究

  • 投稿Jeff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338次
  • 评分4
  • 76
  • 0

杨 华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摘 要:体育教学中形式主义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达标测试、教学效果等,这些都存在一些只追求形式而不讲实效的做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转变思想,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培养良好习惯,加强管理,健全评价机制等方面寻求对策,以期对体育教学有所帮助.体育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对教学效果的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体育精神的贯彻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从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评价标准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调整,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体育教学;表现;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60-02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了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多重任务.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体制和单一评价标准的限制,体育教学活动在不同级别的教育机构存在着被忽视的情况,进而影响到了体育教学实践.突出表现为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倾向——教师将体育教学视为任务、学校视体育课为整体教学的调节,而学生更是视体育课为紧张学习之余的放松.此类现象并非某一学校、某一地区的个别事件,而是在各地区各级院校中普遍存在,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 体育教学中的形式主义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曾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得到了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孔子就将“礼乐射御书术”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课程,所谓“射”、“御”就是射箭和驾驭马车.这不仅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也是对君子德行和修养的考验.由此可见,中国素有重视体育教育的传统.发展到后来,宋代帝王倡导“重文抑武”的统治策略并逐渐形成了文人地位明显高于武人的社会价值评价标准.传统文化中重视身体素质培养的传统也就渐趋低迷,而清人入关后对汉族知识分子群体的控制则进一步压制了强化身体素质培养的传统,使得国人陷入到“偃武修文”的认识模式中.

1.1 课程形同虚设

部分地区学校及社会对体育仍存有很大偏见,认为体育无非是走、跑、跳、投,无足轻重,只要身体健康、身体素质好不锻炼也可以.学好文化课才是关键.因此学校安排教师很随意,不管该教师什么专业,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去为学生上体育课.因为教师专业限制,体育课基本是学生自娱自乐,时而做做游戏,时而聊聊天,一节体育课便结束了.即便这样机会也不多,体育课很容易成为其他课程的牺牲品.这种形同虚设,表面看课表上有,实际上却往往被其他课程所代替的现象在许多学校并不少见,尤其在小学,初中、高中这几个阶段.大学终于按部就班正常了,但也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尽如人意.进入到近代社会,深感于传统文化中负面因素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以及进步人士对国人身体素质衰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攻击,传统文化中忽视身体素质培养的价值评价标准开始受到质疑.进入到20世纪80、90年代后,和平社会的外部环境和应试教育的评价模式再度成为阻碍国人重视身体素质培养的社会因素.社会认识的严重滞后使得教育体系中体育课程的定位出现偏移,人们没有延续五四以来倡导国民健康的教育理念,在单纯追求文化培养的同时,片面地忽视了身体素能的提升.

1.2 教师上课敷衍了事

体育课的上课地点往往都在操场或体育馆这种空间比较大的地方,学生集中的情况也比较少,领导对课程的不重视和不了解,给了许多教师钻空子的机会.最终使来之不易的体育教学时间,在同学们毫无章法、毫无技巧的自娱自乐中度过.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中小学教育机构中处于边缘地带,社会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不理解、学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成绩不重视,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由于教师对将体育课程视为自己的“任务”加以完成,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形成了教师认识水平的滞后.受其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也极大地降低,课程对学生锻炼没起到指导作用不说,长此以往,在学生心目中有了一种认识:体育课就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玩好就说明这个课上好了,老师管与不管,有与没有无关紧要,这不得不说是我们体育教师的一种悲哀.

1.3 达标测试走马观花

随着学校体育形式化的严重泛滥,学生和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令人担忧.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情况,逐渐用政策来规范.“阳光体育运动”、“健康达标测试”各种活动纷至沓来.但事实又如何呢?来时气势汹汹,口号很响亮,阵势很惊人;到头来买了一大堆的器材,记了一大堆的数据.器材每年用那么十几天到几十天,数据要么是闭上眼睛写上一些,要么就找些学生来做做样子.学生自己也是如此,不想跑800米,就请人来替自己,据说有些还有金钱交易.完了将这些自己也不知如何得来的数据上报了事.即便国家派人来查,吃吃饭喝喝酒,转转校园,结束了.国家从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策划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到了地方和学校却变成了劳民伤财的事情.

1.4 评价机制虚有其表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学多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从各方面做了一些评价的标准,但这种评价机制更多的是针对学生.如学生的立定跳远多少米就算合格,铅球推多远就算达标等.许多体育课根据这样一个标准,要么只训练学生所规定的几项,训练完一项,考查一项;要么干脆不训练,平常自娱自乐,过几周抽点时间做一次测评,好坏与否和老师教学毫无干系.偶尔有学校把教师的教学效果列入评价项目当中,却又主要看运动会和其他活动中个别学生竞技所取得的成绩,只注重了竞技而忽略了绝大部分学生体能和技巧的提高.国家的标准在许多学校中虚有其表,学生的水平只是学生本身天赋的好坏,与体育课教学并无关系.

1.5 教学效果哗众取宠

体育课作为一门学科,除了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加强外,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拼搏进取的精神方面比其他学科更具有优势.然而据调查统计得知,我国的孩子在吃苦、耐劳、攻难克险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与国外相比差别悬殊很大,即便与以前相比也远远不如.究其原因,的确是我们在教育中的疏忽,只知一味的溺爱与呵护孩子,注重他们掌握知识的多少,分数的高低,却没有关注对他们心理的教育.虽然这不完全都是体育课的结果,但与体育也不无关系.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可以利用一些体育器械将困难艰险现实地摆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得以锻炼和提高.但在体育课上,教师只注重内容的学习,只看重学生最终所得的那些数据,缺乏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缺乏对其意志品质的磨炼.

2 体育教学中形式主义的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多种形式主义表现,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2.1 转变思想观念

唯物辩证法认为思想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什么样的思想决定什么样的行为.全社会应该转变对体育的认识.首先是国家的重视,从方针政策等方面给予制度的保障,并且不定期地对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进行督促和检查,避免走过场.其次是国人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全民健身不光表现在口中,更要付诸于实践,全社会形成一种“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的氛围.再次学校领导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锻炼和提升,加强对体育课和体育教师的规范管理,尽最大可能实现体育教育目标,避免出现因方式方法不当造成的伤害.最后家长应该给学校和教师以理解和支持,不能因为一件体育课伤人事件就否定整个体育教育,要看到体育教育好的一面,从而鼓励和帮助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

2.2 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切实落实国家体育相关政策

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是教育目标实现的指挥棒和引路人.国家制定的体育相关政策的实行都离不开这两个指挥棒和引路人.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自身要有较强的健身意识,所谓上行下效.其次管理者应该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并诉诸于行动,安排充裕的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运动锻炼,重视和严格管理组织的模式,内容和结果.再次在管理方面还要注意“内行看门道”,委派专业人士对体育教学和比赛活动加以监督和管理,避免出现“看热闹”的情况出现.最后管理者还应集思广益、积极创新,通过一些好方法、好途径积极地帮助教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

2.3 提升教师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主导,自身必须从专业技能到内在涵养都有较高的水平,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加强和提升,以适应教学的需要.首先专业能力方面,教师自身通过学习和锻炼,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只有教师专业能力过硬,才能游刃有余的给学生教授.其次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思想水平.

2.4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形成锻炼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有优势的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加强和增进对感兴趣内容的理解,鼓励和培养学生形成长期坚持运动锻炼的好习惯,以达到增强体质,锻炼意志的目的.

2.5 完善评价机制

好的评价机制能促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教育部门及学校要充分利用评价机制的良性反馈来提升和调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改变以往在体育考核中整齐划一的统一考核模式,尽量避免学生仅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取得优异成绩而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于获得较好成绩的不合理现象.其次体育成绩考核要全方位,不仅要看学生在课堂内通过测试达到的相应水平成绩,我们更要注重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锻炼所取得的进步程度和努力的态度.?

3 总结

体育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由来已久,不同地区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形成的机制也存在着差异.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上文提及的几个方面,我们针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倾向给出了符合基本教学规律和我国基本国情的解决方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条件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设定等限制性因素进行调整.只有实事求是的从体育教学实践出发,才能真正改变我国体育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徐大从,李在森.对体育课形式主义教案产生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7(6).

〔2〕张从春.体育教学中的形式主义[J].体育师友,1997(6).

〔3〕李琳琳.形式主义对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误导[J].绥化学院学报,2014(3).

〔4〕邵玉辉,于涛,张志勇.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辽宁体育科技,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