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科技创新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对外贸易指标分析的吉林省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

  • 投稿色系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1005次
  • 评分4
  • 63
  • 0

师超

(长春财经学院 国际经济系,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吉林省自2008年至2012年五项主要贸易指标变化,得出吉林省主要依靠区位优势、传统资源优势、技术研究与开发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同时,吉林省的对外贸易发展也存在着区位优势利用不充分、产业结构单一、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不突出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偏低等劣势.因此,吉林省政府应当进一步健全对外贸易支持性政策、合理引导市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国际经贸合作,调整产业结构培养新兴产业竞争优势并利用人才技术优势提升吉林省产业核心竞争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吉林省;对外贸易指标;优势;劣势

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109-03

1 吉林省对外贸易主要指标分析

数据比较分析法是评价一省乃至一国对外贸易状况最好的方法,因此本文截取2008年至2012年吉林省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差额和对外贸易依存度这五个指标数据,通过系统分析数据变化来评析吉林省这五年在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结构、主要贸易对象、贸易收支状况和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程度的关系这五个方面的变化,进而对吉林省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与劣势作出正确评析.

1.1 吉林省对外贸易额变化分析

自2008年以来,吉林省总体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依据《吉林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数据可知,2012年全年吉林省完成进出口总值245.72亿美元,在全国位居第20位,比上年增长11.4%,在全国位居第13位,比2008年增长45.7%,增长十分迅速.(见图1)然而自2008年以来,吉林省对外贸易出口总额明显小于进口总额.(见表1)这说明长吉图开发区建立之后,虽然吉林省总体对外贸易规模有所扩大,但对吉林省出口规模促进不明显.

1.2 吉林省对外贸易差额变化分析

自2008年到2012年,吉林省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并且逆差额度逐年递增.这一方面说明吉林省商品进出口国际收支不平衡,收入小于支出;另一方面也可看出长吉图先导区建立后对吉林省整体福利水平的提升作用不明显.但从数据看存在也这样一种特征,即吉林省的一般贸易出口明显小于进口,为逆差;吉林省加工贸易出口大于进口,为顺差.由此可见,吉林省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具备一定的优势.(见表2)

1.3 吉林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变化分析

根据长春海关《吉林省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统计.截止至2012年,吉林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依旧是机电产品,其出口值达21.7262亿美元,与去年相比增加40.6%.稳居第二位的出口商品类别是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值为6.0146亿美元.汽车产品的出口排名自2008年的第三位下降到了2012年的第五位,期间位次有升有降并不稳定,其出口量也在逐年下降.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量则由2008年的1.8221亿美元上升为2012年2.5402亿美元,排名也从2008年的第八位上升为2012年的第四位.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被认定为吉林省传统优势产业的粮食产品出口量及其出口排名一直围绕在2亿美元左右上下波动,排名不是很稳定.

从吉林省进口角度分析,依据《吉林省进口重点商品量值表》,截至2012年,吉林省第一大进口商品依旧为机电产品,进口值达156.928亿美元.汽车及汽车零部件5年来交替分居第二、第三位,2008年这两项商品的进口总额为33.6372亿美元,占2008年进口总额的39.25%.到了2012年这两项商品的进口总值达94.6478美元,占2012年进口总值的50.94%.高新技术产品自2009年以来稳居第四位且进口总额逐年递增.粮食产品进口维持在第5位左右,其中大豆进口占居主体地位..从海关的统计中可以看出,进口排名前十的商品并非进口增长最快的商品.自2009年之后,合成橡胶(包括乳胶)、金属加工机床等商品进口增长迅速,其中2012年合成橡胶的进口额与上年相比增加了339.3.由此可见,2008年至2012年吉林省进出口商品总体结构变化不大,出口依旧依赖传统产业,进口产品原材料比重较高,出口产品制成品与半制成品比重较高,加工贸易特征明显.

1.4 吉林省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变化分析

从吉林省出口去向地角度分析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来,欧盟一直稳居吉林省第一大出口市场地位,而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分居第二、第三和第四位.日、韩、俄和美国自2008年以来始终占据吉林省出口市场的前五位,对这四国的出口额占吉林省出口总额近1/2,是吉林省出口稳步增长的主要市场.中东、东盟及澳大利亚市场发展较快,2008年我省出口前二十位国家里没有中东地区及澳洲国家,2009年,澳大利亚首次进入我省主要出口市场,排第二十位;2010年澳大利亚一跃成为我省第八大出口市场;2011年排第九位;2012年排第五位.

从吉林省主要进口市场角度看,欧盟依旧是我省最为主要的进口市场.如果从国家层面看的话2012年我省主要进口市场为德国、日本和匈牙利,三者合计进口总值为120.66亿美元,占全省进口总值的64.9%,分别增长22.8%、下降17.9%和下降2.7%.自2008年至2012年,德、日、匈和美国一直占据吉林省进口市场前五位,是吉林省稳步增长的主导进口市场.其他国家排名不稳定,各有升降.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长吉图先导区建立后对吉林省与东北亚、东南亚各国和亚太地区主要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5 吉林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化分析

根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吉林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保持11%左右,并没有太大变化.这说明吉林省对外贸易在吉林省GDP中所占比重相对稳定,这也表示从促进对外贸易角度而言,长吉图经济开发开放先导区建立后对吉林省经济增长带动作用不明显.

2 从主要指标分析看吉林省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与劣势

2.1 吉林省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

2.1.1 独特的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实际上指的是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个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由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要素决定的.这些要素是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有关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吉林省属于内陆边疆省份,位于东北亚地区核心,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吉林省土地面积较大、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技术性知识型人才资源充裕,具备良好的综合资源优势.吉林省以汽车、石油化工为重点发展产业,具有极强的优势,同时在机电产品、食品加工也等方面也有突出表现.吉林省主要的贸易对象除了欧盟、美国之外涵盖了主要东北亚国家如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充分体现了对外贸易中的优势互补.

2.1.2 具有可发展潜力的传统资源优势

吉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与生态资源优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新兴的畜牧业基地,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及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在世界市场上也占有较大份额.吉林省的长春玉米工业园玉米深加工项目未来也将建成世界最大玉米化工基地.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吉林省第三大支柱产业.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2年吉林省粮食出口不断增加,进口始终位居前5位.但是在其他农业资源开发上相对薄弱,如吉林省特色农业人参、鹿茸、鹿肉等产业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还需进一步开发和深加工.

2.1.3 良好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优势

吉林省工业基础良好,主导产业突出,汽车、化工、农产品加工产业、医药和电子是吉林省的五大支柱产业.区域内大学、科研院所集中,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目前,整个长吉图地区拥有大专院校数10所,其中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等全国知名的211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地理所等高级科研机构,为吉林省生产技术水平不断优化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吉林省虽然在人才规模上不具有优势,但人才综合素质上优势明显,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吉林省林业方面有70多项全国领先的科技成果,在生物医药、电子等领域也有多项成果全国领先.2008年高新技术产品在吉林省出口商品排名中位列第八,之后2009年至2012年始终位居前五名,并且贸易额不断扩大,因此可以看出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正在不断显现.

2.2 吉林省发展对外贸易的劣势

2.2.1 产业结构单一,优势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不突出

依据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区域内优势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区域内产业优势的形成除了依靠比较优势还要依靠竞争优势.目前,吉林省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有交通运输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这些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竞争优势不容乐观.根据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吉林省出口主要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化工和交通运输业上,而新兴产业出口能力低,出口商品结构始终变化不大,这表明吉林省出口贸易依旧依靠传统的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优势在长吉图先导区建立后并没有体现出来.同时,从表2可以看出,吉林省自2008年以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出口贸易额明显低于进口贸易额,进口产品含有大量工业原料,出口主要依靠加工贸易,这些都说明吉林省对外贸易产业国际竞争优势较弱,必须积极采取改变这一现状.

2.2.2 区位优势利用不够充分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的进出口贸易额一直是东北三省中最低的.与吉林省相比较,黑龙江省虽然没有自己的出海口,但是利用与俄罗斯相接的长达3045公里的边境线成为了对俄贸易的大省;辽宁省利用沿海优势积极发展与韩国的对外贸易.而吉林省的延边地区与韩国无论是文化习俗还是社会教育都有密切的关系,理应成为吉林省与韩国建立积极对外贸易关系的先决条件,但由于吉林省对于这一区位优势重视的较晚,因此使辽宁省占去了先机.

2.2.3 对外贸易依存度偏低,对外开放程度低

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之前相比下降为47%,但是仍旧处于较高水平.而吉林省自2008年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始终保持在11%左右,偏低的数据与占比说明吉林省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依旧很低.长吉图先导区的开放优势没有显现出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在政策上刺激吉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

3 吉林省发展对外贸易的对策建议

3.1 调整产业结构,培养新兴产业竞争优势

今后,吉林省应当在原有的交通运输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化工工业比较优势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政府的政策导向,优化优势产业布局、合理构建产业体系、促进省内优势产业结构性转型升级.以政策促进省内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协调产业发展、推进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例如,针对吉林省农产品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工业,提升吉林省食品加工出口产品的种类与层次,实现吉林省农产品出口加工不断深化与增值.着力打造汽车与医药两大产业集群,汽车以长春为核心,医药以长春、通化、白山与延边为核心,努力形成规模经济与集聚效应.为加大上述产业出口、调整吉林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打下良好的国内市场基础.

3.2 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依靠独特的地区资源优势,吉林省应加快完善出口加工、商品贸易、外资引进、旅游、运输、服务外包等综合性功能.以吉林省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珲春为枢纽建设以旅游、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商品贸易及口岸经济等多种产业为一体的外向型综合性中心城市.重点发展面向朝、韩、日、俄等东北亚市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吉林省要加大与东北亚地区国家经济合作力度,优势互补,利用政策优势争取把吉林省打造成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

3.3 利用人才技术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以技术优势为基础来构建.今后,吉林省政府应制定相应激励政策,积极引导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进行通力合作.在及时掌握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沿和方向的基础上,以此为导向针对省内重点产业构建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标,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加强自主创新资源整合,鼓励并吸引各类科研人才来吉林省发展,将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吉林省新的产业经济比较优势.进一步将吉林省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创新型产业重点区,为加大吉林省创新产品的出口,优化吉林省出口商品结构打下坚实基础.

3.4 健全政府支持性政策,进行合理市场引导

政府是一省经济发展的舵手,吉林省政府应建立专门对外经贸合作办公室,在省内智囊团和专家组的配合下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政策便利,让企业在政策优惠的鼓励下积极配合政府对企业的指导.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加强政府规划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政府的统筹规划与协调职能,避免政策举措推行不当造成损失.同时,政府要加强与东北亚各国尤其是朝俄方面的沟通,为企业搭建良好的国际合作平台,“以贸促贸”,为吉林省从事对外经贸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创造便利条件和打造良好国际合作空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昌南,陈国喜.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赵艳荣.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SWOT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3〕李晓,张建平.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基于地区间产业关联研究的结论[J].东北亚论坛,2010(3).

〔4〕杨云母.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与拟建中日韩自贸区的交织与互补[J].现代日本经济,2011(2).

〔5〕马克.以长吉图为先导区深化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问题探析[J].西伯利亚研究,2012(04).

〔6〕李鑫.抓住大机遇 谋求大发展——敦化市打造长吉图节点城市纪实[N].吉林日报,2013-2-8(007).

〔7〕王立新,李林岩.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带动吉林振兴发展实现新跨越[N].吉林日报,2013-2-17.

〔8〕杨云母.长吉图先导区通往东北亚市场的路径及其战略选择[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9〕李晔.吉林省参与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0〕谭金涛.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与吉林省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