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科技创新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阅读时代对图书编辑工作的挑战

  • 投稿wine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681次
  • 评分4
  • 33
  • 0

付 力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摘 要: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为平台的浅阅读形式已经为越来越多人所使用,这给图书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图书的优势依然存在,图书编辑应在始终坚持内容为主,确保其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基础上,改进图书的装帧设计,增加其收藏价值和悦读性,通过满足读者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来引导人们进行深度阅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浅阅读;微博;微信;编辑;内容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191-02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阅读方式和习惯也在发生变化.以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成为读者获取信息的有效阅读方式之一.所谓浅阅读就是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浅阅读”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资讯的不断膨胀而出现的,当技术变革使得信息资讯的数量远超个人接受程度的时候,当媒体资讯工业化生产,并且比书籍更有效率的时候,“浅阅读”应运而生,并理所当然成为最有效的实用主义“阅读法”.“浅阅读”兴起于网络小说与网络媒体,随后膨胀于碎片化的SNS、微博、微信等,具备便捷、实时、高速、开放、草根、圈子等特征的社交媒体.“手机+平板”的阅读模式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三言两语的微博、几十字的微信,总能快速吸引人们的眼球,人们不再追问事件的来龙去脉,不再流连精美的文字,在上下班的地铁、公交车,银行排队的座位上,随处可见拿手机阅读的人群,他们埋头看微博、拼命刷微信,全然不理会周围发生的一切.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容易给人带来疲劳感,有的时候明明有大把的时间(比如周末),心却静不下来细细品味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这时候就只会通过手机、电脑快速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讯信息.“这种浅阅读现象反映了当代人的浮躁、麻木心态.这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的混世哲学一道,共同奠定了很多读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种阅读方式的盛行给图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实体书店、杂志社都面临生存的危机.2010年8月,广州购书中心三联书店停业,9月,余下的两间三联书店也黯然离开.2011年10月,国内最大的民营连锁书店光合作用书店遭遇“涝灾”,两大门店被清仓抵债.同年末,深圳华侨城OCT创意园南区出现“30天就倒闭”的书店,无论生意兴旺与否,生存期只有30天,反讽了实体书店必定关闭的宿命.《大家》、《花溪》、《译文》、《万象》、《新蕾》、《亚洲周刊》等众多曾经辉煌、拥有一大批忠实读者的期刊都陆续停刊,连德国著名杂志《PC Magazine》现在也只出网络版,即使是中央电视台的《读书时间》栏目也因收视率太低而不见了踪影.

“不读诗,无以言”已成传说,书已不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沦为一种文化快餐.这令我们这些以“开启民智”“繁荣文化”“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图书编辑情何以堪.面对来势凶猛的网络冲击,我们的编辑应如何应对,才能引领人们将目光投向书刊,最大限度地凸显纸书的优势引导人们阅读经典,品味美文,进行深度阅读?

1 坚持“内容为王,质量第一”,树立公信力和权威性

众所周知,网络世界鱼龙混杂,尤其是博客、微博、微信的兴起,只要拥有一个账号,就可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评论、感想,人人都能当作者,人人都可发文章,一则信息发出后,可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点击率和转发量.对于所发内容、质量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与审核制度,也就催生了如“秦火火”、“立二拆四”之流的网络推手,未经证实的假新闻、假消息铺天盖地,许多错字连篇,文字鄙陋.人们时常游走于真真假假的网络世界,被错误地导向,也在所难免.图书具有其他媒介无法相比的可信度,白纸黑字一旦出错就无法涂改.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印象是能成为铅字的文字都是神圣的,权威的,可靠的.所以还是有许多人选择阅读图书作为他们获取信息、提高修养、增长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内容才是图书存在的刚性价值,金字招牌都是千锤百炼打造出来的.

内容是出版物的核心竞争力.编辑的任务首先是判断书稿原则上是否适合出版社出版,主题是否合适;内容是否涉及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一个有重大贡献的新闻题材、学术讨论、研究或教学;作者是否知名,是否由资深人士推荐,是否符合市场需求[1],等等.这就要求编辑要具备相当的敏感、经验和专业判断的能力,对选择要出版的内容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当然,一篇书稿的好坏,它是否适合出版,仅靠几名编辑的判断是不够的,因而严格的匿名评审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应请该领域专家进行评审.全球知名的学术和教育出版社之一的剑桥大学出版社,已运营了四个多世纪.他们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通过由学校推荐的18位权威性很强的学术专家组成的理事会把关和监控,在每本图书产品上会论证之前,都要有两名权威专家进行匿名评审和推荐,来确保质量.此外,他们还有严格的编辑审查条例.内容和质量是剑桥大学出版社优秀声誉的基础,也是它四百年来长盛不衰的保证.选择和加工是主要的编辑活动.选择适合出版的的内容后,就要对内容进行认真加工.这时就要求编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意识,对字、词、句进行精雕细琢,尽可能降低错误率,从而增加作品的价值.

“我们更权威,我们更专业”,就是图书编辑要传递给广大读者的信息.

2 重视图书的设计,增强其观赏和收藏价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利用文字、符号、图形记载着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它叙述着人类文明进程,传播人类文化.好的书籍不仅仅提供静止的阅读,更应该是一部可供欣赏、品味、收藏的艺术品.对这种艺术品,从古至今许多人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据统计,我国古代有明确记载的藏书家约为4000余人,大部分属于私人藏书家.他们建造的藏书楼始于北魏,距今已1500余年.特别是从唐代出现雕版印刷以后,书籍开始普及,藏书大户相继出现.如明代范氏天一阁、毛氏汲古阁,晚清四大家的聊城杨以增及其海渊阁、常熟瞿镛铁琴铜剑楼、吴兴陆心源皕宋楼、杭州丁丙八千卷楼等."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近年来也涌现了大批藏书家,如,陈世强、韦明铧、王东庆、汪维寅等.湖南理工学院校长、著名文艺批评家余三定创立的南湖藏书楼现有藏书10万余册,逐渐成为近年藏书文化界一颗闪耀的新星.他们通过不懈的收藏,努力搜求版本质量高、流传年代久的精善之本,或稀世罕见的孤本,他们不仅对典籍有较高的修养,对书的装帧设计也有一定的鉴赏,对设计精美、适宜的书籍更是兴趣颇大.

在这个视觉冲击力比拼的年代,出版社编辑在确保图书内容和质量的同时,在书的设计上也是绞尽脑汁力求创新以求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书只有经过精心装帧设计,形成特色,铸成个性,增加形象内涵,吸引读者阅读、收藏,才可把价值体现.书的装帧设计的目的和目标就是要能做到具有让读者感动的美.吕敬人先生说:书籍设计应是信息编辑思路贯彻下对封面、文字、传达风格、节奏层次以及图像、空白、纹饰、线条、标志、页码等内在组织,从“皮肤”到“肉体”的四次元的有条理的视觉再现.是从整体到细部,从无序到有序,从空间到时间,从概念到物化,从逻辑思考到幻觉遐想,从书籍形态到传达语境等的表现.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感性创造和具有哲理的控制过程.[3]

目前发行量较大,比较畅销的一本杂志《人物周刊》为给读者带来更舒适的阅读感观,采用轻型纸,这无论从色泽亮度、质感、重量、韧度等方面较之于普通纸更胜一筹,其所用的字体、字号和行距,都是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符合读者阅读感受.每页设计的字数可以在阅读疲劳周期的低谷到来之前,使读者稍作停顿,减轻读者的阅读疲劳,舒适的阅读感觉油然而生,大量的精美图案穿插其中更是令读者赏心悦目.阅读这样一本书籍,就像在观看一部纪录片,一部电影那样让人享受.

“我们最具收藏价值,我们更有观赏性”是图书编辑要传达给读者的另一信息.

3 满足读者需求,基于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读者是具有一定阅读需要和阅读能力的社会群体,是出版物的阅读者和消费者,也是出版物赖以生存的源泉[4].曾经有出版社主编规定社里所有编辑每周一、三、五不许开私家车上下班,只能坐地铁或公交车,其目的就是让编辑更多地融入人群,了解现在读者的需求,增加出版灵感.

贴吧、博客、微博、微信等一经发出能产生成千上百条评论,有好的有坏的褒贬不一,而作者也可以一一进行反馈,从而完成了编辑、作者(博客、微信等为同一人)与读者之间完美互动,操作方便,言论较为自由.此外,作者在以连载的形式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读者意见进行实时修改,使作品更迎合读者需求,这也是他们如此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一直以来图书出版社与读者之间沟通主要通过书信、电话,随着科技的发展后来又有电子邮件、网站留言等形式,现在很多出版社开通了微博、微信,只要扫扫二维码,就可以随意与出版社编辑交流互动,谈谈对出版物的看法,对某篇文章或某本书的理解,想法,给出好的建议等等.甚至还能与编辑探讨学术,畅谈人生.这种交流方式既简单又方便,编辑能接触到各个层次的读者,了解他们的需求,听听他们对书稿的见解,全方位地了解读者动态.读者的需求就是市场,这样编辑就能很好地把握读者心理,多出满足读者需求的书籍.当然,编辑还可以把一些读者经典留言发表在图书上,如,《读者》、《意林》、《人物周刊》等畅销期刊都开辟了网友语录、读者反馈的等相关栏目,这样既可增添书籍新的元素,还可增强读者与编辑交流的积极性.

一本好书要想收获更多读者,除了有过硬的质量,精美的设计,还必须尽可能多的让人知道他的存在,激起人们对他的欣赏欲.鲁迅亲自撰写的《海上述林》、《毁灭》、《铁流》、《死魂灵》、《八月的乡村》等图书的广告文字,更是脍炙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人民文学》等报刊经常登载书籍广告.80年代以来, 广播、电视也经常播映书籍广告,有些已经形成固定的专题节目.

一名好的编辑既能编辑校对出版图书,还要能策划图书的宣传.较于图书的主动性宣传,微博、微信等媒介的宣传的意识性没那么强,他们本身就是一种宣传工具,一篇精彩的文章只要经几个人的手,传到各自的朋友圈,就能让成千上百人看到,一不留神还能引起“疯转”.这就是为什么还有人利用微博、微信做生意,“微商“由此而来.

图书宣传推广形式比较常见的有:图书评论、图书评介、书籍广告、新书预告、书目宣传、书籍新闻(出版消息)、陈列宣传、口头介绍等.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平台的简便、及时、范围广、廉价等特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出版商所重视,并逐渐成为他们宣传出版物的主要阵地之一.

一本新书出来后,通过官方微博、微信进行推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尽管浅阅读时代给图书编辑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但机遇也随之并存,图书的优势依旧是不可取代的.图书编辑应尽可能发挥其在内容质量上的优势,并做好书的装帧设计,了解读者动态,宣传力度等工作,一定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苏雨恒.教育出版的关键把握[J].中国编辑,2014(4).

〔2〕论中国书籍设计中审美内涵的重要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3〕方超.书籍设计与纸本书的未来[J].新世纪图书馆,2010(4).

〔4〕张瑾.期刊编辑如何处理编辑、作者、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J].新疆林业,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