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科技创新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动态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估计及比较研究——基于ECM-BGARCH模型的实证研究

  • 投稿Sun1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602次
  • 评分4
  • 37
  • 0

卞 雯 颖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用期货合约对冲现货的价格风险是许多企业常用的套期保值方法,其中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则是套期保值理论的核心问题。为了评估套期保值的效果,文章以黄金期货和黄金现货为研究对象,对最小二乘方法(OLS)、误差修正模型(ECM)、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及二元GARCH(BGARCH)模型进行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估计。实证结果表明,基于BGARCH的动态套期保值比基于传统的静态套期保值模型有更好的保值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动态套期保值;黄金期货;ECM-BGARCH(1,1)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6.011

2013年以来, 股市以震荡市和结构性行情为主,不断探底再反弹,既为投资者带来了机遇, 同时又极富挑战。那么如何在股市大幅波动的情况下,转移市场风险呢?这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作为有效规避价格风险的手段,为此类企业提供了转移现货价格风险、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有效方法。套期保值作为期货的主要功能之一,一直以来是理论界和实物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其研究中,最优套期保值比率是其核心问题,其计算方法也一直是理论界和实物界争论的热点。套期保值比率是指持有期货合约的头寸大小与风险暴露现货资产头寸大小之间的比值,即对一单位风险暴露资产进行风险管理所需的期货合约的数量。那么,一单位现货资产究竟需要多少单位的期货合约来保值呢?我们又应该怎样计算出该比率呢?这正是本文所研究的问题。

1 文献综述

期货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最先由Working(1953)、Johnson(1960)和Stein(1961)提出,他们的分析以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框架为基础,即交易者进行套期保值实际上是对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资产进行组合投资,套期保值者根据组合投资的预期收益及其方差来确定现货和期货市场的交易头寸,以使风险最小或效用函数最大。目前国外对于套期保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静态和动态两方面。

第一类研究假定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不随时间变化,属于静态方法。Ederington通过OLS方法计算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并且提出了套期保值有效性的度量方法。OLS方法假定期货及现货价格的分布不随时间变化,序列前后不相关,无异方差以及协整关系的存在。然而,许多研究表明这些假定与实际不符。Herbst等的研究发现OLS回归方程中残差项具有序列相关性,并提出了双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消除OLS回归方程中存在的残差序列自相关问题。

第二类研究认为期现货价格的联合分布是随时间变化的,从而计算最优套期保值比率时必须考虑条件异方差性以及时变性,属于动态方法。Engle提出的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模型及随后在此基础上被发展的一般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类模型能很好地捕捉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序列中普遍存在的异方差性,基于此,Baillie&Myers、Cecchettietal(1988)及Sephton用GARCH类模型估计了最优套期保值比率。Bollerslev等(1988)提出的多元GARCH模型,较好地解决了条件异方差和时变的问题,被广泛地应用于期货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中。

综合考虑以上研究情况,本文利用沪金连续期货和黄金AU9995现货进行研究。首先进行正态性、异方差性检验,而后分别建立OLS、ECM、VECM和ECM-BGARCH模型进行套期保值比率实证研究,通过比较得出最优套期保值比率。

2 实证结果分析

2.1 数据处理

数据样本区间为2013年1月4日至2014年12月27日。黄金期货价格的数据源于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现货价格源自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5交易价格。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单个合约的期货价格具有不连续性的特点,因而构建连续期货数据,由于距离最后交易日比较接近,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比较贴近,同时还可以克服交割月交易量较小,数据不稳定的缺点。

首先,黄金期货与现货价格序列的走势,走势图见图1、图2。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黄金期货和黄金现货价格序列的相关程度非常高,走势基本符合同升同降的一般规律。

其次,由于黄金现货和黄金期货的趋势性比较强,为了减少趋势性的影响以及异方差性,对AU和AU9995分别进行对数处理。

2.2 单位根检验

本文中采用ADF法对单位根进行检验,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所有变量均不平稳,但是一阶差分平稳,因此所有变量均是一阶单整过程。记一阶差分后的变量为IF和IS。

2.3 OLS估计套期比

最优套期比可以通过回归方程得到,表2给出了OLS的估计结果,套期比为0.892328,估计结果显著地小于1。

结果显示该方程整体上显著的,且解释变量系数很显著(p值为0),故基本认可该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每一单位的现货头寸要用0.892328单位相反的期货头寸进行对冲,即最优套期保值比为0.892328。

2.4 ECM估计套期比

由于期货价格序列与现货价格序列是同阶单整的,故满足协整检验前提。用现货价格对期货价格做回归,用其残差来检验期货价格序列与现货价格序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由表3可以看出,ECM的套期保值比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为0.988734,明显高于基于OLS得到的套期保值比率。结果显示该方程整体上显著的且解释变量系数很显著(p值为0),故基本认可该模型。结果表明每一单位的现货头寸要用0.908994单位相反的期货头寸进行对冲,即最优套期保值比为0.908994,该比值明显高于OLS的套期保值比率。

2.5 VECM估计套期比

首先,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从变量的趋势图中可以看出,变量取对数后趋势较弱,故选择有截距和无趋势项作为协整检验形式,并通过AIC和SC确定了3为阶滞后阶数。其次, 对F和S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见表4),迹检验和极大特征值检验均显示存在两个协整关系。

从该方程中可以看出,VECM估计出的套期保值比达到0.989393,大于由OLS和ECM模型估计的结果,这与以往文献结果一致。但VECM仍然得到静态套期保值比率,这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

2.6 ECM-BGARCH估计套期比

为了估计时变的套期保值比,本文建立ECM-BGARCH(1,1)模型进行最大似然估计,估计结果包含均值方程、条件标准差以及时变的条件方差,根据时变的条件方差和条件协方差计算出时变的套期保值比。

首先,进行ARCH效应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表5中可以看出,P值为0,显著拒绝原假设,因此存在ARCH效应,可以进行进一步估计GARCH方程。

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条件方差和协方差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因此,由式可以预见所估计的套期保值比率也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表6给出了基于ECM-BGARCH(1,1)模型估计得到的时变套期保值比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6中可知,基于ECM-BGARCH模型的时变套期保值比率的均值为0.899703,介于基于OLS和ECM得到的套期保值比率之间。从时变的套期保值比率的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来看,时变的套期保值比率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这与实际情况相符。为了便于观察,将四种模型所估计得出的套期保值比率置于同一张图中(见图5)。

由图5可以看出,在样本期内,由ECM-BGARCH得到的一个时变的套期保值比率0.899703大多数时点都大于OLS、ECM和VECM得到一个常数的套期保值比。静态模型套期保值比率分别为0.892328、0.908994、0.989393。这意味着,传统模型低估了套保现货价格所需的期货合约的数量。这表明ECM-BGARCH模型在减少现货风险方面比传统模型更有效,能够提供更好的套期保值比。

2.7 基于不同模型的套期保值效果比较

分别对不进行套期保值,基于OLS、ECM、VECM和ECM-BGARCH五种情况下的套期保值的保值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见表7。

从表7中可以看出,基于ECM-BGARCH模型的投资组合的风险(用方差表示)最小,说明基于BGACH模型的动态套期保值效果优于基于OLS模型、ECM模型和VECM模型的保值效果。

3 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具有时变特征的沪金连续期货和AU9995现货收益率的OLS、ECM、VECM、ECM-BGARCH模型,计算最小方差时变套期保值比率,得出基于OLS方法、ECM和VECM得到不同的套期保值比率,其套期保值比率分别为0.892328、0.908994、0.989393。这三种方法的缺点是得到的是常数的套期保值比率,而文中所研究的收益率序列都是具有时变的条件异方差的,套期保值比率也应该是时变的。本文基于ECM-BGARCH(1,1)模型,得到最小方差时变套期保值比率序列,揭示了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具有时变性特征,解决了静态套期保值模型假定方差不变的缺点,而且揭示了沪金连续期货和黄金现货收益率变化的时变特征,有效地提高了套期保值的效果。

本文研究表明在套期保值过程中,ECM-BGARCH模型是不错的选择,能大幅度提高套期保值的效果,有效地降低风险、稳定金融市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Balke,N.S.and Fomby,T.B. Threshold Cointegration[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97(38)

2 Ederington,L.H.The Hedging Performance of the New Futures Market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79(34)

3 Johnson,L. The Theory of Hedging and Speculation in Commodity Futures[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0(27)

4 Stein,J.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Spot and Futures Pric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

5 Working,H. Futures Trading and Hedging[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3(3)

6 史晋川,陈向明,汪炜.基于协整关系的中国铜期货合约套期保值策略[J].财贸经济,2006(11)

7 王骏,张宗成.中国硬麦和大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4)

8 彭红枫,叶永刚.中国铜期货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估计及其比较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9 王辉,谢幽篁.中国商品期货动态套期保值研究:基于修正ADCC和DADCC-GARCH模型的分析[J].世界经济2011(12)

(责任编辑 高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