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石油矿藏论文范文,石油矿藏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博物馆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

  • 投稿崔磊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568次
  • 评分4
  • 46
  • 0

申继平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上海 201306)

摘 要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和资料显示,我国已经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高潮阶段。为了更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博物馆展览展示、行业交流的需求,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应当把握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将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与博物馆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应用、影响等入手,提出博物馆在移动信息化建设思路,更好的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段促进博物馆的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互联网+,博物馆,数字化

doi:10.3969/j.issn.1674-7933.2015.04.007

作者简介:申继平,男,1977 年生,本科,工程师,信息技术部副主任(主持工作),主要从事及研究领域:文博信息化及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工作,Email :shenjp725@163.com。

0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壮大,以及手机、平板等智能移动终端被公众在工作和生活中广泛的使用,信息技术的移动化趋势不断的渗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作为面对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研究的博物馆如何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各大博物馆的重要议题。以往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在很多方面优化了博物馆的管理与信息的交换,有利于文化遗产实体的保存与交流,还大大拓展了博物馆服务的时间与空间,实现了从“实物导向”向“信息导向”的延伸。

1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趋势

截至2015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8亿户,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到8.39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65%,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根据百度2015年第一季度发布的报告,百度移动搜索日导出web流量达十亿量级。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互联网+”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

“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应用于某个传统行业了,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2 博物馆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现状

数字博物馆不应仅局限于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数字博物馆应该是对实体博物馆及其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再现和认知。目前,国内数字博物馆的应用实践主要集中在藏品数字化采集、数字资源展示利用、博物馆管理信息化三方面。

2.1 藏品数字化采集

对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扫描,通过一系列专业的软件进行后期设计制作和建模。将数字化文物应用于文物修复、保存、管理以及展览展示是对文物的另一种保护——文物数字化保护,这也是对传统优秀的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另一种体现。随着大数据化和3D时代的到来,三维扫描技术也从最开始的只能扫描一个模型,到现在将色彩也完全覆盖。高清的数据可以将文物的各个细节完美的还原,甚至还可以运用到修复一些损毁的文物上。高速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储存技术的发展,将文物器物的存储以及保存以数字化的方式实现已经变成现实。

2.2 数字资源展示利用

综合利用Web页面、三维展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大屏与环幕显示、触摸交互多媒体等技术,以及个人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建立线上虚拟博物馆和线下数字展厅,提供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藏品信息展示和体验服务。

● 基于移动APP的博物馆推送服务

移动馆藏的推送彻底将口袋中的博物馆变成了现实,通过手持终端满足了用户对于电子资源和内容的无缝体验,目前推送的馆藏内容包括音视频、图片、展览、杂志等,并且利用社交网路等其他技术手段支持更好地共享和虚拟体验。比如,美国史密森学院先后推出以美国各小镇和乡村的故事为主题的APP,包含史密森学院所收藏的天文、地理、人文资料的APP;上海自然博物馆APP实现基于WIFI的室内实时定位导览,包含参观路线、标本背后故事、电子学习单等内容。

● 基于移动社交媒体的双向互动

国内的如微博、微信、人人网, 国外的如Facebook、Twitter,等社会化媒体对于博物馆而言,是一次更好的展示馆藏、与用户沟通互动的机会,并且除了直接利用这些移动社交网络来发布信息、品牌营销、在线教育和展览,很多博物馆还结合云计算等技术开发了基于移动终端的社会媒体平台。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推出的ArtBabble平台,就结合了云技术、Twitter等多种社交网站,用户不仅可以浏览馆藏,还可以分享、评论;布鲁克林博物馆开发了名为Freeze Tag的社交媒体游戏,用户回答用户关于馆藏展品的疑问;大英博物馆的便携式古物计划则鼓励私人藏品或者新发现的古物通过手机拍摄上传、分享,甚至与专家共同探讨其价值。

● 移动虚拟导览参观访问

在时间碎片化、服务泛在化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提供基于虚拟现实、网络技术的各种移动访问途径,它突破了传统参观时间、有限馆藏展出等限制,用户只需通过移动终端即可免费浏览博物馆的展览信息、活动安排、参观者服务信息以及视频和音频内容和社会媒体功能。比如史密森学院开发的SmithsonianMobile应用程序,就支持浏览旗下的19家博物馆及其馆藏3600万件艺术作品,同时上传照片和评论到社交网站,并支持其他应用程序的链接;《每日故宫》从故宫博物院180余万件藏品中精挑细选,每日推出一款珍品,邀你同游宋元山水,共访禁城别苑,在方寸之间欣赏故宫收藏之细致华美,探寻昔日生活中令人惊叹的日常细节,感受传世珍品不竭的艺术生命。

2.3 博物馆管理信息化

针对博物馆业务活动(藏品收藏、保管、研究和教育活动)和事务活动(机构、人员、经费、设施管理活动)实际需要,建立各类博物馆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为博物馆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3 互联网+技术与博物馆公共服务

3.1 大数据之观众行为分析

大数据时代,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馆藏信息的竞争,多类观众数据的拥有、融合、挖掘与利用水平才是博物馆行业间竞争的关键因素。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传感器、RFID、社交媒体等多渠道的新型数据创造价值,博物馆服务只有对大量的观众数据挖掘、分析才能得出博物馆所需的决策参考。基于Hadoop多维分析平台[1]的架构由四大部分组成,如图1: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冗余模块、维度定义模块、并行分析模块。

观众行为分析系统可为博物馆的每个观众建立档案记录,收集观众位置、预约、消息订阅、停留时间、展品偏好、点评、转发等个人行为,结合观众行为分析算法,使博物馆能够准确掌握观众基本信息和行为偏好。该系统还提供应急处置功能,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系统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辅助工作人员处理突发事件。

3.2 基于无线定位技术的即时获取服务

利用WiFi+iBeacon定位技术[2],通过无线局域网访问点(AP)在场馆内的覆盖,进行实时的三点定位,并且通过算法进行校正,详细分析参观者的足迹和路径,同时通过混合技术,可加设iBeacon点,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内置陀螺仪等独有技术,提高定位精度达到3米以内,实时定位原理图如图2。

在覆盖无线局域网的地方,佩戴在人员身上的定位终端周期性地发出信号, AP接收到信号后,将信号传送给定位服务器。定位服务器根据信号的强弱或信号到达时差判断出人员的位置,并通过电子地图显示具体位置。当智能终端距离展品较近的时候,智能终端触发信息推送程序,浏览内容服务器通过WiFi网络推送给观众的信息。终端设备通过浏览器访问内容服务器,或者内容服务器根据位置实时将相关内容发送到终端设备上,并且能和终端设备实现实时互动。

3.3 增强现实虚拟展示技术

近年来,增强现实作为一项引人注目的新兴技术,为博物馆的交互设计和观众体验带来新的契机。增强现实独特的实时交互,以及将环境与信息融合后反馈给观众,都符合现在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增加了展览的趣味性,为博物馆策展人开阔思路增加了很多亮点。

增强现实[3]是虚拟现实的一种类型,或者说是在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计算机应用和人机交互技术,如图3。

增强现实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只要用摄像头取景即可获得信息,让人-机-环境更好的融合为一体。虚实结合、高度交互性以及三维定位功能,将极大程度的调动观众参与的热情,提高对历史和科学的感知,还原互联网的真实感,让博物馆跟观众的互动联系更加密切。

4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移动应用实例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移动应用系统架构如图4,采用移动互联网、WIFI定位、跨平台等先进技术,融合线上和现场服务,在移动终端上实现导览、实时定位、解说、签到、交流等功能,以全新的移动导览及知识传播和服务的模式,满足参观观众可回顾、收藏的心理需求,打造观众共建、精准服务、开放互联的博物馆数字化社会服务平台。系统支持iPhone、IPad、Android手机及主流平板。

4.1 丰富的观众移动体验

项目聚焦用户参观需求,融合、替代语音导览、多媒体导览机等多种传统设备,提供参观者移动互联时代的现场体验,通过个人智能手机(终端)即可便捷获取全方位的智能服务。

4.2 基于定位的参观服务模式

采用最新的无线定位技术实现展区全覆盖,先期试点展厅的高精度定位,可向参观者提供各种实时场景的新型服务,并为馆方分析改进服务提供精准的用户信息,应用效果图如图5。

4.3 增强现实虚拟互动

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信息,而且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将展品信息立体地展示给观众,同时将其背后的故事以动画形式演示。观众可借助随身物品如:手机摄像头、二维码等完成与展品的互动,可多种角度展示展品,达到更具趣味性的效果。应用效果图如图6。

5 融合社交实现信息自增长

通过微博、微信等SNS平台汇聚人气,实现与展项内容的交互,并能选取其中的优秀内容不断充实博物馆的展示资源,实现展示资源的自增长。

6 移动互联网对博物馆发展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其技术应用的渗透力极强,它引发了信息化社会的再次变革。博物馆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已经有了很大成果,加入移动互联技术后带来的是全方位的提升。

6.1 藏品展示与文物信息发布途径更加多样化

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留下浩浩遗址与文物,仅从藏品数量上来看,藏有数十万件至百万件的博物馆就达到数十家,同时博物馆场馆展厅有限,加之出于文物安全和养护等考虑,绝大多数博物馆的展品可谓“从一而终”极少更新,大量的珍品典型器被尘封于库房。文物数量极大而场馆有限的矛盾在互联网时代会得到解决,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前面提到的许多博物馆微信/微博其一大内容就是每天发布文物信息,已经具有这样的功能,但是这种方式还显得简单粗糙。未来在移动互联网上发布藏品可以按照藏品体系,体现一定的主题与特点,甚至制作移动互联网上的临时展览,结合博物馆现有的藏品数据和信息化,既实现了藏品展示与文化传播又保证了文物处于专业的库房管理之中,相信这将成为今后博物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6.2 博物馆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得到加强

伴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的发展,机构或个人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开展宣传的行为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出微信/微博与网站分化独立,互为补充的发展态势。我们都已熟知,一般的博物馆网站事务性内容所占比重较高,基本包括新闻通知、组织机构、展览介绍、参观指南等这些内容,正因如此很难体现出博物馆行业的特色,与普通机构的门户网站难以区别,更重要的是对于公众关注度极高的考古新动态、研究新成果不能及时发布,造成文物文化资源的浪费与信息滞后。现在,微信/微博和各种移动应用的发展在填补这些缺失的同时,逐渐朝着功能完备、更新迅速、形式活泼、独立并行的方向发展,预计很快移动互联网上的宣传将赶上并超越已有的网站等方式。

6.3 技术要求的降低有利于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移动互联网有别于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去掉中间的技术环节,最终用户所需的技术支持都由网络运营商提供,也就是说由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网络覆盖以及数据传输、网络安全等服务。博物馆作为信息化力量较为薄弱的行业,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这一特点只需要制作相应的软件并发布更新即可,也降低了维护带来的技术与人员压力。博物馆移动互联应用面向公众服务的内容非常之多,从观众踏入博物馆范围开始就会涉及参观路线、导览讲解、临时通知、商品购买、搜索查询、下载上传等诸多内容。在移动互联技术的支持下,博物馆需要做的只是开发制作相应的各类应用,观众会依照自己的需求安装使用,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人性化服务。

7 结语

移动互联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也已崭露头角,并成为最新、最便捷、最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博物馆是一个地区与国家文明发展历程的纪录者,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表明,现代博物馆不再是简单的藏品标本的收藏、展示、研究机构,而应该成为面向社会、服务于公众的文化教育机构和信息资料咨询机构,而信息化作为触及人类各个层面和角落的大变革也必将为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及时、高效、准确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进一步促进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智能化和普及化,对目前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和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罗刚. 基于HADOOP的数据挖掘平台分析与设计[J].电子世界, 2013, (18).

朱中一. 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J]. 软件产业与工程, 2013, (3):38-41.

杜凤仪. 基于增强现实的博物馆展示关键技术研究[J]. 自动化信息, 2008, (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