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德育教学论文范文,德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发挥学生骨干班主任辅助作用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 投稿老鱼
  • 更新时间2017-11-01
  • 阅读量760次
  • 评分4
  • 97
  • 0
谢桂花

 

(哈尔滨理工大学 自动化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要:

高校学生骨干作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群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得力助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效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新形势下,尊重学生主体性,探索实施学生骨干担任班主任的路径,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辅导员、教师班主任、学生骨干班主任“四位一体”的育人管理模式,从构建微观思想教育体系、规划全方位德育格局、细化大学生日常思想工作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增强教育实效,培育红色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骨干;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4.032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4-0156-0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并指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该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阵地,承担着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研究、传播先进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责任与使命,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人民忠诚[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是,在高校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程度低问题,创建高年级优秀学生骨干担任班主任教育管理模式不仅填补了思想政治教育中难以专业化覆盖的“空白区域”,也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立体层次性,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学生骨干担任班主任辅助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背景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意见》的指导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即当前的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教育管理模式很难使思想教育覆盖全体学生,各种教育形式和手段虽然表面丰富,但学生成长多样化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其外在表现是部分学生出现一些类似学习动力不足、信仰迷茫、沉迷网络等问题。

自2013年起,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开展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选拔资助培育工作,辅导员工作精品化项目培育主要集中在辅导员课程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个方向,激励高校一线学生工作人员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工作的成效,丰富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内涵,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辅导员工作精品化项目设计实施以协同创新的方式,集聚具有竞争力辅导员人才,以项目化的运营方式,系统化运用教育学、项目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解决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让学生工作中好经验好做法实现“项目化——精品化——专业化——专家化”[2]发展转化模式。设计实施学生骨干担任班主任精品化项目,有助于丰富学生工作精品化项目建设的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工作服务功能的整合及学生工作理念转变,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覆盖不全、缺乏深度有以下原因:一是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急速增加及辅导员队伍的高流动性,导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辅导员)数量相对不足,高校辅导员配备很难达到教育部要求的辅导员与学生1∶200的比例,与此同时,辅导员工作领域定位不清,日常事务性工作繁重,弱化了全方位的、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全面覆盖力;二是大学班主任工作队伍多为专业课教师兼职,他们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开展学生思想工作,这些因素极易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探索高年级学生骨干担任班主任新模式,是对《意见》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教育理念的落实与细化。

二、学生骨干担任班主任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共青团中央下发的《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实施细则》指出大学生骨干包括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优秀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大学生骨干群体具有政治立场坚定,道德素质高,自律性强,组织、交往能力强的优点。选拔培养优秀的学生骨干担任班主任,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与辅导员的“主导”地位,促进“主导”与“主体”互动发展。

1.发挥优秀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学生骨干班主任是高年级学生中的优秀者,通常学有所长,他们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实施者。针对大学生更愿意向同龄人学习、求助的特点,学生骨干班主任为解决学生成长困惑提供了便利途径,学生骨干班主任在空间层面与学生群体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在时间层面与学生群体朝夕相处;在年龄结构方面与学生群体一致;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良的个人道德品质、学业成绩,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学生群体中可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学生骨干班主任依靠自己言行、表率影响学生,激励普通学生群体,以典型引领的力量影响普通学生群体,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导向正确轨道。学生骨干担任班主任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力和影响力,使思想政治工作走入学生的灵魂深处,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觉悟。

2.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层次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活动实践过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主要渠道,其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思政课专职教师主导,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多数实践过程主要由辅导员、班主任实施,但由于辅导员行政任务繁杂、兼职班主任教育科研任务重,在活动实践过程中辅导员、班主任精力投入不足,实践活动缺乏精细化操作。学生骨干班主任辅助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环节,能够为实践第二课堂增添活力,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日常实践体系,促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更紧密地结合。最终形成由思想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学生骨干班主任构成四级立体层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并构建从思想工作的顶层设计、活动实践指导到精细化实施的立体层次工作网格,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的思想阶段性变化、特点相结合,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层层深入。这样既发挥了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又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自觉参与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有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3.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90后大学生群体由于受家庭、社会环境、个性特点等因素影响,他们思想活动错综复杂,传统的程式化的、千人一套的思想工作模式无法深入解决大学生面临的个性化成长问题,而学生骨干班主任却能够细致入微地掌握学生思想脉搏,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生骨干与普通学生群体在思想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骨干担任班主任能够第一时间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增强思想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学生骨干班主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较强的感化能力和激励能力,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并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例如,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早期介入干预,减少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概率。

4.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按照社会总体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群体输送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达到影响学生,获得学生认同的目的,进而让大学生群体内化、践行先进的价值观念,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3],因此,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要素。学生骨干班主任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得力助手,学生班主任角色赋予其与普通学生“亦师亦友”关系,他们以自身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动之以情”的工作方式,引导学生重视个体认知、个性发展、情绪管理、交往心理等关于“自我”的内化和自省,并调动学生群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化”为个人目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促进学生骨干的个人成长

学生骨干班主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以身作则,约束自我思想和行为,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以信任和宽容之心接纳学生、服务学生,身体力行完成工作任务,逐步成为学生的榜样和知心朋友。班主任工作提升了学生骨干的综合素质,一是完善了性格、境界、品格等内在品德和修养;二是锤炼了组织、协调、管理、表达等综合能力;三是进一步明晰了自我认知及外部工作世界的自我体验,促进学生骨干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学生骨干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受到了教育并增长了才干。

三、学生骨干班主任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作途径

当前,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凸显,学生骨干班主任在“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中,应遵循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规律,明晰工作边界,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1.辅助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建构微观思想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全体学生宏观层面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但存在着教学内容灌输、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的限制。学生骨干班主任能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辅导员的指导下,在寝室、班级、团学组织等微观层面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让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首先,学生骨干班主任开展微观层面的思想教育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构筑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落后思想的“防火墙”;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去分析解决问题,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4]

其次,学生骨干班主任理论联系实际,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在大学生生活园区,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认同、内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构建微观思想教育体系,以文明公寓建设、微新闻、微讨论、微交流等“细胞”层面活动,增强思想工作吸引力、感召力。

最后,在辅导员指导下开展学生思想状态微调研、微分析、微处置工作,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学生骨干班主任能够及时准确预知学生思想状况的波动及转变,及时处理或转介给辅导员、班主任处置。学生骨干班主任积极参加学生思想档案建设、学生原生家庭调查、学生心理个性特征分析、职业能力倾向分析,报告学生思想“晴雨表”,预警危机事件等工作。

2.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德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实施对个体产生影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整合主要教育资源,构建如图1所示的全方位的网格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学生骨干班主任对形成以点带面、构筑横纵交错的全覆盖思想教育工作网格起到关键作用。第一,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分别在教务处和学生工作部的领导下构成两个传统的面状教育体系,即设计组织大型思想教育活动工作体系,主要组织开展校、院、系、年级层面思想教育活动;第二,兼职班主任和学生骨干班主任构成两个点状教育体系,即设计组织小微型思想教育活动工作体系,主要组织开展班级、寝室、自习室、“一对一”等微观“细胞”层面的思想教育活动;第三,辅导员作为“总指导”,学生班主任作为“自我管理”的“骨干”,学生班主任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将思想政治工作拓展至寝室、自习室、活动室等个人活动空间,全面覆盖到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文体活动等方面。构建专兼结合、纵横结合、沟通协作的全方位德育网格能够使班级、寝室的思想工作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实现学生在哪里,思想工作网格到哪里,有效推动学生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发展。

3.知行统一,细化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励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5]。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最重要的是掌握群众,并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生骨干班主任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同时,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积极参加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的实践中,巩固思想理论成果,践行知行统一。第一,以党建工作为载体,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生骨干本身是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他们根据管理班级学生的特点,依托班级团支部、党小组、党支部等基层组织,以党建带团建,适时组织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如创先争优、党员示范寝室等实践教育活动。第二,构建良好的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原有的家人、朋友、同学等社会支持网络因距离而削弱或消失,学生骨干班主任更了解学生心理需求,能够快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尊重、理解、接纳、温暖的社会关系支持系统,如指导学生主动参加构建寝室、班级、学生社团等小型社会关系支持网络。学生骨干班主任及其所构建社会支持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信息、认知、情绪情感、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帮助,降低焦虑水平,例如在入学适应、困难学生心理帮扶、人际交往、挫折教育等方面提供帮助。第三,构建良好班级学风。学生骨干班主任发挥与学生联系广泛的优势,在优良学风建设实践活动中以身作则,以各项切实有效方式转变学生错误学习观念,激发学生自主规划安排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组织自习、专业竞赛交流等学风建设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班级学习环境。第四,学生骨干班主任参与学院模块化就业工作体系建设实践活动。学生骨干班主任从新生入学开始,协助辅导员开展“就业观教育”“成长计划”“职业规划设计与实施”“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培养”“校内专业素质拓展”等模块的实践活动,构建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学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融合发展。学生骨干班主任组织实施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实践活动,能增强教育的渗透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对学生班主任、普通学生的思想行为均具有矫正、提高的作用。

4.融入学生,辅助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主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载体,是加强大学生的德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完善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学生骨干班主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文化受益者和创造者的双重角色,学生骨干班主任依据大学生对文化接受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形式。第一,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突出“化人”“塑人”功能。学生骨干班主任依托学生生活园区环境,组织倍受学生欢迎的班级文化建设、公寓文化建设、“思想走廊”、“生活园区艺术节”等蕴含思想教育功能的实践活动,以社会群体效应优势,创造育人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个体的德、智、体、美全面成长。第二,打造系列特色品牌文化活动。学生骨干班主任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创建“青马工程”“一院一品”等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精品文化项目活动,增进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第三,建设网络新媒体文化平台。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深受广大学生青睐,学生骨干班主任发挥易于融入学生的优势,在网下主动引导文化娱乐活动的品位、营造学习氛围;在网上运用网络信息化载体引导舆论导向、道德风尚,形成网上虚拟文化与网下现实文化互动工作局面,降低学生闲暇时间的虚度,构建网络主流文化。

四、规范制度,健全学生骨干班主任管理机制

学生骨干班主任既是学生角色又兼有教师角色,既要具备良好的行为示范能力又要有较强的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能力。建立系统性、科学性、发展性的学生骨干班主任的选聘、素质培训、考量奖惩等管理机制,对学生班主任的思想、言行、生活起到导向、校正和塑造作用,是学生骨干班主任制度充满活力的保障。学生骨干班主任制度的有效实施要求全校各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统一协调。

1.规范学生骨干班主任选拔聘任制度

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公开选聘、建立“后备学生骨干班主任库”,选拔聘任政治思想坚定、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率先垂范的学生骨干进入班主任工作队伍。在选聘过程中,优先选聘学生党员担任班主任。根据学生骨干班主任选拔聘任的经验,学生骨干班主任中约70%为学生党员,同时,在学生党员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其班级的团支部建设、党员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等工作业绩更加突出。

2.制定系统化的学生骨干班主任培训机制

第一,高校依据学生骨干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举办形式多样的涵盖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内容的短期集中培训,如邀请学术造诣较高的学者、政治素质过硬的党政干部、社会阅历丰富的知名校友、优秀思政课教师等为学生骨干班主任召开专题讲座、报告会等,以讲授者人格魅力,提升培训效果。第二,依托党建、共青团工作,举办机制化培训。学生骨干班主任作为优秀学生群体,是高校党建、团建工作的优先吸收和培养对象,学生工作部协调高校党组织、团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职能部门结合各自的培训计划给予学生骨干班主任队伍提供政策指导、资源共享、系统化培训等方面支持,例如,优秀思政课教师为学生骨干举办专题理论培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自信、观点自信和方法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加深学生骨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功底;学生骨干班主任列席“党会”“党日”“青马工程”“知行论坛”等思想理论培训学习活动,增强骨干班主任的教师角色意识。

3.建立科学的学生骨干班主任评价机制

科学性、操作性强的评价机制能够促进学生骨干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管理,因此,学生管理职能部门要科学设计学生骨干班主任的工作目标以及预期效果,制定详尽《学生骨干班主任工作手册》,依据工作职责范围,制定系统化、科学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包括学生民主评议,辅导员评议考察、工作业绩考察等指标因子。建立奖励机制,对于考核优秀、合格的学生骨干班主任发放聘书、津贴、典型表彰等奖励;建立退出机制,及时将责任意识差、不符合角色要求的学生骨干班主任予以解聘。科学地考量标准、考核方法及奖惩措施以能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效果。

总之,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处在转型期的新常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施学生骨干担任班主任工作模式,建构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教师班主任、学生骨干班主任“四位一体”、全员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新探索。“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培育红色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立双,刘迪,姜军. 国防生忠诚教育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137-139.

 

[2]张彦坤,李煜华.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化项目培育模型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6):114-118.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全一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41-346.

 

[4]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12.

 

 

[责任编辑:张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