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生物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知内省智能

  • 投稿天蝎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83次
  • 评分4
  • 69
  • 0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元智能,即八大智能。其中自知内省智能是超越生存本能的一种智能,也是多元智能的八项智能中最晚发展成熟的能力。加德纳在《再建多元智能》中,对自知内省智能进一步明确表述:自知内省智能是“一个人清楚地了解自己,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欲望、恐惧的能力,并且有意义地运用这些信息去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
教育期刊网http://www.jyqkw.com/
  处于成长期的初中学生还不能像成人那样主动地自我反省。事实上,初中学生往往更习惯于评价外界事物,而缺乏自我评价的意识,其自知内省智能完全处于一种朦胧的萌芽阶段。自知内省智能听起来似乎很抽象,其实这种智能主要是指在人的发展中认识、洞察和反省自我的能力,即一个人对自己看法。该智能表现为能正确判断和评价自己的言语、行为、情绪、动机的一个认识过程,从这些表现方式中来提高自己自尊、自律、自爱的能力。教师在初中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开发学生的自知内省智能,对于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相对紧张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有着较好的作用。下面是笔者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自知内省智能的一些做法,对于学生的成长、生物学素养的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学生互相内省
  初中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足、知识方面的缺陷往往会视而不见,但对他人存在的问题却能一针见血。小组讨论能使学生认识到对方存在着不足,并延伸认识到自身也存在不足。
  如在讲到“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的时候,如何保证植物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无机盐?教师先通过植物吸收水分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失水。然后教师展示出根尖的结构模式图,提出问题:植物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少学生很容易就提出土壤溶液浓度要小于根尖细胞内溶液浓度。但马上有学生提出: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尖细胞内溶液浓度这能保证植物吸收到水分,但这并不是结构特点。也有学生提出这也不能使植物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这样的互相质疑、互相内省,部分学生的思路转移到根尖的结构上来,于是有学生发现了根尖成熟区有很多根毛,马上又有学生联想到了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之一是有很多小肠绒毛,这样就能大大增大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有学生提出来,成熟区有众多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植物根部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成熟区是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当学生提出,一个根尖的根毛形成的表面积还不够大;马上有学生就说出,植物的根有很多分支,这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表面积更大了,正是因为植物的根有了众多的根毛和很多的分支这样的结构特点,使植物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无机盐。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质疑指出对方的错误,而这样的质疑是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的,同时可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学习、生活中,都可能有一些错误和不足,通过质疑可以认识到这些错误和不足。通过讨论,学生从开始质疑别人,逐渐学会对自己质疑,对自己质疑就是内省的开始。
  2 教师帮助内省
  初中学生往往自我感觉非常好,显得盲目自信。教师可以针对自我感觉特别好且又不是很踏实的学生,有意识地让学生回答一些对他而言有难度的问题,让其遇到一些挫折之后,感受到自身的确存在不足,从而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进行思考。
  “诱错”是比较委婉的让学生认识自身不足,而培养自知内省智能的一种方式。如在进行“血液循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根据血液循环示意图,写出血液在体循环中的流动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在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上、下腔静脉、各级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出血液在肺循环中的流动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接下来教师提问:肺动脉中流的是什么血?不少学生会脱口而出是动脉血。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分析、反省:肺动脉中的血液来自哪儿?上、下腔静脉里流的是什么血?肺动脉中的血液到达肺部毛细血管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内省、反思,明白的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经过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自知自知内省智能。
  3 教师自知内省
  自尊源于尊重,学生受到尊重,就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就会产生积极主动的心态。教师有时也难免出错,当教师讲解出现错误时,要勇于承认。通过教师的自知内省,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人存在着不足、错误是很正常的,教师也不例外。因此教师没有必要为自己存在的错误、不足而感到难为情,每个人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错误,才能不断的进步。教师不会因为自己的出错而影响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相反却能因为能进行自我反省而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例如,有这样一道例题:为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小明制作了如图1所示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草履虫将( )
  A. 从左向右运动 B. 从右向左运动
  C. 不运动 D. A、B、C皆有可能
  由于教师没仔细看清题目,对草履虫而言食盐是有害刺激,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草履虫将逃避有害刺激,而转移到右边的清水中。因此答案为A。而标准答案犯同样的错误。在讲完全部答案后,初一(1)班学生举手指出了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是在显微镜下的观察,而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因此在显微镜下草履虫是从右向左运动。教师及时向全班学生纠正了答案,并进行了自我反省:由于没有仔细审题,忽略了“显微镜”这个关键词。并把自己作为反面教材向全班学生进行了自我批评,同时对质疑的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进行的表扬,看到该学生的喜悦,其他学生对他投来的是羡慕的目光,这位学生平时是一位成绩一般的学生,但在最后期末的时候,生物成绩居然考出了90多分的高分。可以看出,教师的自我批评和自知内省,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自知内省智能具有很好的榜样作用。
  4 学生自知内省
  实验操作是训练学生自知内省智能的很好的方式。如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的时候,教师先跟学生一起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再通过视频介绍如何使用显微镜,接下来教师再强调使用显微镜时的一些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左眼看着目镜时漆黑一团,学生就会反省,为什么没有光呢?可能没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也可能遮光器上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光线太暗。学生就会反省:光圈是不是用的太小,反光镜是不是需要用凹面镜;光线太亮。学生就需反省:光圈是不是太大,反光镜是不是需改用平面镜;在调焦过程中,发现不了观察对象。学生就会反省:是不是没把观察对象放在通光孔中央,或者物镜在上升过程中太快……发现和解决在操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内省和自我批判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学生的自知内省智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并发展,也可以使内省和自我批判成为学生的习惯。
  当然,教师在培养学生自知内省智能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自知内省智能发展上的特点,不要拔苗助长,盲目地不切实际地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应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回忆和总结的基础上,思索产生行为的原因,以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