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生物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基地”开发建设与实施的探究三

  • 投稿千里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51次
  • 评分4
  • 78
  • 0
  1 生物课程基地的实施
教育期刊网http://www.jyqkw.com/
  生物课程基地的实施是课程基地开发的最主要的环节,它是在对生物教学环境、学校课程环境的细致分析,以及生物课程基地教育目标确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际操作。从实践层面上,应更多思考:怎样做事?怎样做成事?所做的事和平常做的事有何不同?创新之处在哪里?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穿的是“新鞋”?走的是“新路”吗?
  由于课程基地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因此生物课程基地实施,涉及课程、教材、教学和活动等多个方面,并最终体现在课程开发、教学创新和平台研发上这三个环节互相融合。
  课程开发环节应重在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国家规定的课程不可随意调整,但作为其补充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则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学校可采取课程研发,或课程引人,或课程改编与延伸等形式,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以更好地配合落实国家核心生物课程规定的要求。
  教学创新环节应重在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和知行统一。这需要强化教师对教学环境的营造,并重视和改进知识呈现方式,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使学生在一种新型的教学氛围中更好地掌握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素养是关键,而提高教师素养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例如生物数码互动实验教学系统的使用,PCR扩增技术、DNA分析、SDS-凝胶电泳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生物教师都必须先学习后才能指导学生使用。新的技术“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生物课程基地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载体,应真正实现课程基地设施设备、课程、师资、资源的统一,理念、方法、路径的融合。基地的生物课堂应是摒弃“繁难偏旧”、“满堂填鸭式灌输”、“用学科成绩简单地评价学生”的课堂,是自觉主动、活泼生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充满着“爱”、洋溢着“情”、体验着“乐”的课堂,是今天离开了、明天还想起来、终生难忘的课堂。
  模型构建是特有的逻辑方法之一,其通过研究模型来诠释原型特征、形态及本质的一种方法。模型构建和理解模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有效工具。模型构建不仅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将内在的逻辑关系或者抽象概念转化为图像、公式、实物,而且有助于拓展其模型构建主体的思维,提升其搜集、归纳和总结信息的能力。因此,课程基地旨在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等核心内容,通过物态和非物态相结合的模型展现,改进知识表达方式,以形象直观的模型,引导学生演示、验证、巩固和拓展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直观理解和对具体形象内容的抽象概括,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能。需要说明的是,非物态的模型不是指电脑模拟的非实物的东西,它包括教学模式等方式、方法、思路等。
  【例】简介我校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模型构建”的实施情况。
  (1) 学生实践活动――模型构建。
  模型是吸引学生的生动的感性材料,是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我们利用学生实践中心,教师只提供材料和一定的指导,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模型建构。例如,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必修二《遗传与变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既领悟了生物学科的理论,又从中领略了模型的科学美。
  (2) 从物质硬件上丰富和完善核心内容教学模型。
  学校在生物教学中只要教学需要的模型,都已经基本备齐,并且还在不断的完善中。通过运用模型和模型建构,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让学生置身于探索科学现象,发现科学规律的活动中,在建立和运用模型的过程中,学会观察的方法、实验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假设的方法、近似的方法等。
  (3) 进一步完善“五环”教学模式等非物态模型。
  多年来学校生物学科一直倡导“五环”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校的“五环”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达到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把教学模型落实在《海中教学案》和《海中作业》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省内外许多名校交流使用,也为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五环”教学活动模型如图1所示。
  平台研发环节应重在学习平台的研发,是优化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载体,借以纠正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现象。因此,构建的这个学习平台,应该不仅可以在教学中运用,而且还要延伸到课外。这个学习平台必须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必须是硬件和软件一起抓。就硬件而言,应有针对性地添置一些设备,如开发建设人机互动的自主测验平台等。
  【例】开发的触摸式学习检测平台简介。
  该平台设在基地大楼的公共区域,共30台,可供100多人同时操作,系统内有可以升级的各种与生物学相关联的百科知识,既可以提供给学生搜索,也可以提供给学生下载。最具特色的是它的自我学习检测功能,学生选择了相关学段的试题后,能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并配有趣味性的评价声音,能把学习和娱乐以及最时尚、前卫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这种学习的“课堂”真正做到了:课堂充满着“爱”、洋溢着“情”、体验着“乐”,是今天离开了、明天还想起来、终生难忘的课堂。
  就软件而言,营建生物学习的氛围非常重要,如通过设立奥赛墙(展示历年学生奥赛成绩)、橱窗、板报、参观考察、植树挂牌、社会实践、爱鸟周等活动,激励学生感知生物、学习生物。
  【例】课程基地成果展示中心。
  学校设生物与环境学术成果展示室,展示生物与环境课程最新研究成果;校友成就展示室,展示科学家、知名学者以及杰出校友的成长足迹及研究成果;设立奥赛墙,展示历年学生奥赛成绩等。如获得江苏的第一枚生物学奥赛金牌时的系列照片,这些似乎成了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学生神处其中,既激励自我,又反省自我。   2 生物课程基地的评价与反馈
  课程基地建设是新生事物,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标准。虽然江苏省有关部门已经加强了对课程基地建设的绩效评估,设立了以省教研员为主的联络员制度,并多次对课程基地建设情况开展检查视导。实际上建立一套完善的、有针对性的课程基地评价体系能够更科学地指导和促进课程基地的健康发展。目前对课程基地的评价标准的界定没有完成,而且完善过程也不是短时期能够完成的,这套评价系统的建立需要“课程基地人”不断的探寻、完善、丰富和提高。
  【例】我校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的评价标准设置思路(完善中)。
  (1) 宏观评价。
  ① 课程基地目标达成的评价;② 课程基地特色建设的评价;③ 课程基地实施过程的评价。
  (2) 微观评价。
  ① 教师的评价:教师开发课程的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
  ② 学生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评价;学生的知识终结性评价。
  3 生物课程基地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生物课程基地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其建设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也应该受到关注,过程往往决定成败。目前,江苏省课程基地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受到理念、师资、资源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借鉴。
  3.1 对生物课程基地的概念解读不清
  课程基地开展的教学活动与一般性的教学行为有关,但也有很大的区别。“相关”源于它们都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区别”在于课程基地有特定的目标要求,只有符合课程基地目标要求的教学行为才能被纳入课程基地建设的范畴中。目前一些学校对省课程基地建设的宗旨理解不透,概念不清晰,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从而导致在课程基地开发、实践管理中出现了误区。常见误区一,把综合实践活动与课程基地混为一谈;常见误区二,窄化了课程基地的范围,错误地将课程基地开发等同于校本教材编写;常见误区三,把课程基地与过去各地已有的学科基地混为一谈;常见误区四,把一些常规教学活动纳人课程基地建设成绩中。这些做法都在无形中弱化了课程基地的优势,妨碍了课程基地的正常发展。
  重点说明的是生物课程基地与过去各地已有的生物学科基地的区别,在于生物课程基地首先注重从生物学科环境的硬件建设做起,搭建生物学知识平台;课程基地注重面向学生主体,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解题、主动探究;课程基地更注重实践活动,以手脑并用让学生出真知,从学会到会学;课程基地不仅关注指向高考,更指向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3.2 对课程基地的开发认识不足
  课程基地的建设,无疑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件大事,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但作为一项新生事物,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尤其在目前教学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问题的凸显更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例如课时问题,课程基地的一些活动势必会占用学生的一些时间;再如活动场地问题,一些学校因为各种主客观的原因没有腾出足够的场地让教师学生来开展相关活动;又如工作负担问题,生物课程基地开发工作必然增加教师额外的工作负担。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导致部分教师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的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课程基地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处理,加强指导、宣传和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3.3 对课程基地的软硬件处置不当
  课程基地是江苏省普通高中教育中的创新举措,受到各类学校的高度重视,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课程基地申报学校脱颖而出。大多数基地学校在推进基地项目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毋庸讳言,部分基地学校也出现了重申报,轻推进,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有的学校在申报课程基地时非常积极,申报成功后领导对建设过程还不够重视,推进的力度不够,有的学校把课程基地建设视为学校某一学科、部分教师的责任;还有的基地学校非常重视课程基地的场馆建设,但在对硬件和场馆的设计规划中,还缺乏新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对这些场馆怎么利用,怎么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校基本缺乏这方面的深层次考虑。
  上述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将会影响课程基地开发的进程,这就要求“课程基地”人不仅需要开阔的视野,还需要细致的思考,更需要踏实的行动。这些学科课程基地开发的经验和教训是生物学科课程基地建设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