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生物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例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生物学不同课型中的运用

  • 投稿张永
  • 更新时间2016-02-03
  • 阅读量354次
  • 评分4
  • 26
  • 0
摘 要 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节为例,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等不同课型中的运用提出实践思考。 
  关键词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学案导学”是近年来应用比较多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的单向知识传递方式,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渗透。 
  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不同课型中的运用 
  1.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新授课中的实践 
   新授课以学习新知识为主要任务,关注学生知识网络建构的过程,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过程。新授课教学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导学案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网络建构和习题巩固等板块。新授课的一般流程为: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中以活动的形式将知识进行分块,合作学习后师生建构知识网络,最后通过习题巩固提升,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 
  1.1.1 分块活动,点拨引导 
   教师在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课本后独立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内容,在了解学习的基本内容之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上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系列活动。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点拨引导。每个活动后让学生展示活动成果,其余学生进行补充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甚至会出现争论,学生正是在碰撞和争论中能力的提升。 
   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新授课中,设计了3个活动: 
   活动一:探讨孟德尔如何通过“假说—演绎法”发现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定律。笔者在此环节设计了4个问题: 
   ① 你能说出通过“假说—演绎法”发现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定律的步骤吗? 
   ② F1代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F2代中重组类型是哪些?其在F2代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③ F1产生的配子有哪几种?F1配子的结合方式有几种?在F2代中双显性、单显和双隐性表现型的比例各是多少? 
   ④ 假如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结果与其预测的测交结果不一样,怎么办? 
   活动二:假设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滑(R)对皱缩(r)为显性,请通过演绎推理预测下列杂交组合的结果:①Yyrr×yyRr;②YyRr×yyRr;③YYrr×yyRR;④Yyrr×YyRR;⑤Yyrr×yyRR;⑥YyRr×YyRr。 
   活动三:设计表格比较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比较项目有相对性状(遗传因子)对数、F1配子种类及比例、F2基因型与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测交后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种类及比例等(可自己设计比较项目)。 
   该环节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生成。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必不可少,要时刻关注课堂,适时进行引导、参与讨论,该环节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如该节课中活动一的设计使学生掌握“假说—演绎法”,并沿着自由组合定律发现的轨迹,重温探究过程;活动二的设计瞄准自由组合定律的运用;活动三的设计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层次很明显且环环相扣。同时问题的设计要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智慧启迪的功效,这在新授课中尤其要注意。如对活动一中的4个问题,如果学生能真正地自主解决,课本内容也基本掌握了。 
  1.1.2 网络建构,知识完善 
   学生通过分块活动、师生讨论、自主展示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知识,但是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知识学习难免不全面,知识之间的联系难免不扎实。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可以先让学生自我总结、自主构建,其他学生进行即时补充。教师掌握基本学情后,可进行知识的回顾与再现,对重点和难点部分再次进行精讲精析,注重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与辨析,注重方法和规律的总结。通过师生互动的网络构建,使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更加全面。 
   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新授课中,在学生自我总结之后,教师在带领学生重温了自由组合定律的探究过程,尤其对“假说—演绎法”进行了补充讲解,对亲本型与重组型、配子种类与雌雄配子结合方式、双显、单显、双隐、演绎推理及实验验证等进行了辨析。通过拆合法讲解了遗传题的解题规律,并进行演示,比较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由一对到两对再到n对同源染色体,使学生通过网络构建豁然开朗。 
  1.1.3 习题巩固,学以致用 
   习题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以及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课堂训练可让学生上黑板完成,学生点评后,教师精析。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变式训练。教师批阅后再进行精讲,针对学生的错误,再设计二次训练。试题的质量是关键,设计原创试题,至少是改编试题。试题的解答使学生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1.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实践 
   复习课前,教师要摸清学生的薄弱点,分析高考重点等。然后有针对性地编制导学案,并在课前发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对基础知识逐一过关,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导学案包括:基础过关、重难点突破、习题巩固等环节。复习课的模式框架如图2所示,其一般流程为:上课时,首先请学生展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接着就重点和难点知识,分块进行师生讨论突破;最后通过精心编制原创试题巩固提升。 
  1.2.1 基础展示,补充完善 
   教师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并布置学生复习课本和新授课学案。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可以是对基础知识的深层次思考、方法和技能的考查,或是知识的前后联系。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请学生展示对该节内容的理解,其他学生进行完善。学生甚至可以提出新的问题进行相互考查,教师进行及时点拨与引导。  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复习课中,笔者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自主学习: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什么时期?F1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什么?② F2中双显性状比例多少?与双亲类型相同的比例多少?重组类型比例多少?③ F2基因型有多少种、各占多少比例?纯合子、杂合子分别占多少?表现型有多少种?比例如何?④ 根据解释对测交结果进行演绎推理,请写出其遗传图解。⑤ 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吗?⑥ 请自编自由组合试题并运用拆合法解题?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识,并能熟练解题。 
  1.2.2 难点突破,重点精析 
   难点问题一直是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瓶颈,在复习课中突破难点尤为重要。在导学案中,教师要注明哪些知识是难点,哪些知识是考查重点,使学生心中有数,从而使学习有所侧重。课前,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进行讨论。教师以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对问题逐个解决,可参与学生的讨论和辩论,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复习课中,笔者设计了以下4个活动以突破难点: 
   活动一:尝试分析配子产生的类型,如基因型为 AaBbCc(每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多少(若细胞改为个体呢)? 
   活动二:通过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亲本基因型组合:①9∶3∶3∶1;②3∶3∶1∶1;③1∶1∶1∶1;④3∶1;⑤1∶1;⑥1。 
   活动三:分析以下特殊比例产生的原因:①9∶6∶1;②9∶3∶4;③13∶3;④9∶7;⑤12∶3∶1等。 
   活动四:尝试总结自由组合定律非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以上4个活动的内容均是难点内容,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2.3 规律总结,能力提升 
   复习课中,教师尤其要注意规律的小结,可通过设计一些原创题,对于上一环节中的难点内容,再次进行巩固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浮于知识的表面。设计的习题要注意针对性,要以中档题为主,适当增加部分难题,通过解题锻炼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规律,形成方法。 
  1.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习题讲评课中的实践 
   习题讲评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巩固双基、规范解题、提升能力等有着特殊的意义。课前,教师首先要精选试题,测试后及时批阅并进行归类统计,并据学生的典型错误编制导学案、设计二次训练,课前让学生对试卷进行自查分析。导学案包括:典误分析、规律凝练、矫正补偿等环节。讲评课的一般流程为:课上首先进行合作交流,解决简单错误,接着对典型错误进行师生合作剖析、归类和总结,然后进行二次训练,模式框架如图3所示。 
  1.3.1 自查交流,互评互析 
   在精心命制试卷测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情况对典型错误进行归类编制导学案。课前将导学案和已批阅的试卷发给学生,让学生自查解决部分错误后,带着不懂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通过兵教兵,能解决的问题基本已经解决。该环节不但节约了试卷讲评时间,也提高了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习题批阅过程中,发现试卷上的特殊比例、个体致死、两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以及自由交配等4类问题错误率高。于是,笔者针对以上4个问题设计4个活动。 
   【例1】 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互间独立遗传。现有一对表现型均为黄色短尾的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  ) 
   A. 均为黄色短尾 
   B. 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 
   C. 黄色短尾∶灰色短尾=3∶1 
   D. 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6∶3∶2∶1 
   参考答案:B。 
  1.3.2 经典剖析,归类精讲 
   在学生自查、互评后,对错误原因已经大体了解,但难免研究不够深入。这时教师的归类精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听取学生讲解后,可以对问题进行经典剖析,对该类问题进行归类,举一反三,确保学生在今后解该类题时不再出现错误,通过分析使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讲评课中,对个体致死问题进行了归类讲解。如例1解题时,先据正常程序解题,然后根据题干信息进行排除。例1中黄色短尾的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如果子代全部存活,则后代黄色短尾有1/16 AABB、2/16 AaBB、2/16 AABb、4/16 AaBb,黄色长尾:1/16 AAbb、2/16 Aabb,灰色短尾有1/16 aaBB、2/16 aaBb,灰色长尾:1/16 aabb。接着据题意: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则1/16 AABB、2/16 AABb、1/16 AAbb、2/16 Aabb、1/16 aabb个体胚胎期死亡,所以答案选B。也可用拆合法,Aa的雌雄亲本交配,由于AA致死,其后代为黄色Aa∶灰色aa=2∶1,Bb的雌雄亲本交配,由于bb致死,其后代全为短尾(BB∶Bb=1∶2),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 
  1.3.3 矫正补偿,规律总结 
   在经典剖析、归类精讲之后,及时的二次训练显得很重要。教师可原创或精选几道与典型错误相关的习题,通过二次训练使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通过再次训练增加学生的信心,确保下次遇到类似问题能够游刃有余。   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讲评课中,针对特殊比例、个体致死原创了以下两题。 
   (1)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皮基因(R)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正常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为Rr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 4种;9∶3∶3∶1 B. 2种;13∶3 
   C. 3种;12∶3∶1 D. 3种;10∶3∶3 
   参考答案:C。 
   (2) (多选)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的垂花是雄花序,侧生的穗是雌花序。已知玉米中有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T对t、B对b)可以改变玉米的性别,即把雌雄同株转变为雌株或雄株。当基因b纯合且t不纯合时,使植株没有雌花序成为雄株;当基因t纯合时,使垂花成为雌花序,不产生花粉。现将基因型为BBTt植株与bbtt植株相间种植,子代基因型可能为(  ) 
   A. BBTT B. BbTt 
   C. BBtt D. bbtt 
   参考答案:ABC。 
  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问题反思及解决策略 
  2.1 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改进 
   学生长期在传统教学的熏陶之下,畏手畏脚,不敢突发奇想,使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初期,要详细告诉学生导学案模式的优点,在教学中要营造氛围,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慢慢地该问题便会引刃而解。 
  2.2 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适应 
   部分教师不讲不放心。实施初期对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力不放心,所以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很重要,思想转变很关键。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学生成绩、能力的发展提高,最终会打消教师的顾虑,使该模式教学走上正轨。 
  2.3 合作学习的效率有待提高 
   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学时,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很有讲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格、成绩、优势学科等合理分组,使每个学习小组都有领头羊式的学生。这样合作学习的效率会日益提高。 
  2.4 导学案的质量有待提升 
   导学案的编写要集中集体智慧,可将任务分配到每位教师,1人主备课,备课组讨论后定稿,每份导学案上都写明主备人和审核人。导学案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罗列,要体现教学过程,彰显教学思想,要营造问题情境,使学生思维得以拓展。每份导学案要连续编号,注上日期,从而有利于学生整理和保存。通过以上环节使导学案的质量得到保证。 
  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前景展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导学案”的形式可尝试新的变化,如可使用电子导学案,声音、动画的加入可使导学案更加生动,更能获得学生的青睐。如可将导学案瘦身为导学单,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甚至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编制导学案等,这样更能体现分层教学。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 黄忠兰.走近导学案[J].中学生物学,2010(5):17-18. 
  [2] 李福荣.“学案导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J].中学生物教学,2008(9):13-14. 
  [3] 严建农.“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生物学,2005(3):18-19. 
  [4] 卢秀荣.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反思[J].学周刊,2012(6):13-14. 
  [5] 吴举宏.学案设计及其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0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