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河西走廊地区红色资源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课程开发价值探索

  • 投稿levi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588次
  • 评分4
  • 80
  • 0

文/孔玉秀 石 杰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从本世纪初开始,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开发利用研究方兴未艾。

河西走廊地区有着悠久而丰富的红色资源。河西走廊地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从红西路军血战河西英勇悲壮的历史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先生情系甘肃、献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国际主义精神,从玉门石油工人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再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传承的“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红色资源都可以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内容,从而具有重要的课程开发利用价值。

(一)西路军与长征精神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的五、九、三十军等为执行中央军委打通国际路线的战略任务,西渡黄河后组建成西路军。西路军在河西走廊与军阀马步芳部展开异常艰苦激烈的战斗,终因孤军深入、寡不敌众等诸多因素,于1937年3月兵败祁连山。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历时近五个月之久,歼敌两万五千余人,为配合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西路军精神极大地丰富了长征精神的内涵,是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为民族解放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精神的生动体现。西路军艰苦卓绝的西征是近现代西北革命史上最值得挖掘的大事之一,西路军广大将士用生命和热血谱就的一曲曲不朽的精神壮歌,不仅谱写了我党我军历史上悲壮的英雄篇章,是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宝贵教材,更是西部人民最可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是新时期推动西北地区发展进步的精神文化资源,也是西北地区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和传承的可贵精神。

千里河西走廊留下了西路军将士众多的战斗遗址遗迹和后人为缅怀先烈兴建的烈士陵园、纪念馆、纪念牌。主要有古浪红西路军烈士陵园,永昌革命烈士陵园,张掖高金成纪念馆,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临泽烈士陵园、梨园口战役纪念馆、倪家营战斗遗址,肃南石窝山会议遗址,瓜州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等。

(二)艾黎与艾黎精神

新西兰人路易·艾黎于1927年前往中国,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60年。上世纪40年代,他在甘肃省山丹县创办了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为办学宗旨的培黎工艺学校,吸收劳动人民子弟,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能吃苦、讲实干的技术人才。1977年12月邓小平在艾黎80岁生日宴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他给予了崇高评价。

艾黎的道德意志、人格魅力,以及对中国人民解放、建设事业的执着追求,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中学生的人生之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新形势下弘扬艾黎精神有利于指导每一个人报效国家、植根人民,把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为人生努力志向和精神追求;有利于指导每一个人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在平凡岗位上实干奋进、奉献社会,坚韧不拔地为实现“中国梦”而扎实奋斗。

目前座落在山丹县的艾黎故居、艾黎与何克陵园、培黎图书馆以及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已经成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王进喜与铁人精神

王进喜,甘肃玉门人,中国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他被评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和“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写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凸显了一种坚韧不拔创业的勇气,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铁人精神”是为国分忧,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是“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一精神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力量。

为了纪念“铁人”王进喜,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始建于1971年。2003年10月8日铁人王进喜诞辰80周年之际迁建新馆。玉门市也于2008年11月15日正式建成王进喜纪念馆。这些场馆的成为新时期“铁人精神”的传播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于1958年10月组建于甘肃酒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两弹一星”渊源深厚。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西部的罗布泊地区传出一声巨响,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上空又传出一声巨响,升腾起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激情燃烧的岁月孕育形成了“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和升华,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延伸和扩展。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发利用上有着及其重要的价值。

目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对国内游客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设施和场馆有:卫星发射场、指挥控制中心、长征二号火箭、测试中心、卫星发射中心场史展览馆、革命烈士陵园等。

河西走廊地区红色资源作为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对于重塑社会正气,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学思想政治课领域有其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重要价值意义。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河西地区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814)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