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意义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 投稿phil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930次
  • 评分4
  • 64
  • 0

姜根华 郑雅静

摘 要: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者本身的行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等纳入学习指标,注重学习中情感价值观因素的重要性,实现认知与情感价值的统一。这一理论要求教学设计与实施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载体、以价值引领为目的,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难报三春晖”一课为例,阐述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分析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要求,并简要指出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师的新要求。

关键词:意义学习 学生主体情境创设价值引领

姜根华,男,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郑雅静,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将学习者本身的行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等纳入学习指标,强调学习中情感价值观因素的重要性,注重认知与情感价值合二为一。纵观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与实施,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局限,呈现出重认知而轻情感价值的局面。只重视学生的理智发展,片面地训练学生的认识能力,忽视丁与学生学习活动相关的情感,致使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得不到合理自由地表达,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对知识的纯粹记忆。在此,笔者结合“难报三春晖”一课对意义学习理论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运用进行阐述,探讨思想品德课如何实现认知与情感价值的统一。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公益广告《打包篇》,并提问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问题。

过渡语:父亲忘记了很多事情,甚至会忘记我们的容貌,但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爱我们。岁月给了父母忧愁,但是未使她们的爱减去半分。在这个视频中,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浓浓的爱意,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爱我们如生命一般。在我们成长的这十几年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给予了我们很多的爱,请大家循着音乐静静地写下爱的清单,回想你与父母之间爱的记忆。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本堂课奠定了一个基调。)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爱的清单”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完成这一份“爱的清单”(“我为父母做的事情”和“父母为我做的事情”)。提问:请同学们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爱的清单,并说一说写完这份清单之后,你的心理感受是什么。(学生单独回答)

【学生】与身边的同学互换自己的爱心清单,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过渡语:这份爱的清单犹如一座爱的天平,它们只有相互对应才是温暖的,只有相互关切才是温馨的,只有相互惦念才是幸福的。关切、惦念都是爱的表达,都确证了爱的存在,人的一生就是爱与被爱的一生。让我们走进爱的历程,从平安起步。

【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平安是一种期盼】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上学时和放学后,学校门口挤满了来接送孩子的家长,以及家长下雨天接送孩子的照片),并请学生思考问题:1.你是否有过父母接送的经历?2.曾经有过这样经历的同学,你现在回想起来,有什么感想?3.没有经历过的同学们,你们曾经是不是也希望自己能有家长接送?现在给你一个机会,你还愿意让他们接送吗?4.父母为什么乐意不厌其烦地接送孩子,他们的用意是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展示答案,并请学生做一个“爱的告白”:1.请你结合“爱的清单”与大家一起分享:父母为你做的哪一件事让你印象最深刻。2.请你结合“爱的清单”与大家一起分享:你做的哪件事让父母最开心。

过渡语:其实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无法用一张清单列完的。因为他们对于我们倾注了太多的心血,给予了太多的关怀。他们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期盼我们健康、平安。乌鸦尚有反哺之情,羔羊亦有跪乳之义,我们岂能不报这深重的恩情,独立就是对父母的回报。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一组学生切实经历过的图片,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利于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并让学生们明白,在这个阶段,我们能回报父母的就是“开心学习,平安成长”。)

【第二板块——独立是一种回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开学第一天》(自己做一个电子相册),并提问一

反思一:父母背上扛着的仅仅是行囊吗?如果不是,在你看来还有什么?

反思二:20年前父母的背影和现在的背影一样吗?如果有变化,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反思三:感动之余,我们更应该感恩。那么,我们该如何感恩父母呢?

【教师】请学生阅读学生资料包上的材料,并回答——结合“特殊的招聘会”的两个小片段,分析“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

过渡语:父母希望我们能够独立,独立意味着我们成长了,而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都请记得常回家看看,多陪伴自己的父母。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对于年老的父母却是最温情的关爱。

【第三板块——陪伴是一种孝心】

【教师】提问:“年老的父母最需要什么,你是否知道?是房子?是钱?是保健品还是家用电器?”播放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并提问——想一想:老人说“什么都不缺”,在你看来,老人真的什么都不缺吗?老人对孩子说:“都忙点好啊!”这句话表达了老人怎样的情感。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知道微波炉只能加热食物,但却温暖不了老人的心;家庭影院只能不断重复着美好的画面,却无法抚慰老人孤独的心灵;老人最需要的不是房子,也不是钱,而是儿女在身边的陪伴,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一家人的团圆。陪伴是最好的孝心,团圆是最大的幸福。

【教师】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在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以上是“难报三春晖”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意义学习重在对“意义”的理解,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价值的存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创设为载体,以情感价值引领为目的,在知识教授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

1.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意义主体。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思想,对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学生为中心是实现意义学习的前提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难报三春晖”一课中,其“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活动设计显主体。实现意义学习的条件之一即是“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①。活动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媒介。在“难报三春晖”一课中,教学设计关注教学活动的学生可参与性,选取学生熟悉而典型的事例创设情境,利用简洁而巧妙的问题构建学习脉络,借助多样的方式丰富课堂。例如,在导入部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完成“爱的清单”。并请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爱的清单。在这一活动设计中,每一学生都能结合自身实际参与其中,以主体身份完成“爱的清单”,并与同桌交流感想,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指引者和学生的倾听者。

其次,目标定位重全面。实现意义学习,即培养“完整的人”,以全面的、发展的和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传统教育只强调知识与智力,忽视了对人的情感、价值、想象、灵感等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这一教育体制下的学生是不完整的人。而“一个人完整的精神世界,不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成分,还包括需要、动机、情绪、情感、想象、幻想、直觉、灵感、信仰等非理性成分”。②在制定“难报三春晖”的教学设计之前,笔者先就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规定进行解读,即“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基于此,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例如,第三板块“陪伴是一种孝心”中,第一个问题侧重于对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的考查,重在认知层面,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后两个问题则上升到了精神和价值层面,在这一思考过程中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完整发展。

最后,交往互动共发展。意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在本课的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例如,在第一板块“平安是一种期盼”中,针对问题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并诉说了内心的真实感受,重温了儿时的记忆。这一过程中笔者在此体悟了父母对于自己的爱,而学生在教师分享之后也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2.以情境为载体,开启思维意义。以情境创设为载体,即是将教材知识寓于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探究情境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整合与运用,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思维意义的价值追寻与挖掘。

首先,真实情境显意义。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以此使学习活动与学生个体的经验相结合。罗杰斯提出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主张“从做中学”的观点。当前新课程改革也提倡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实践性、生活性、体验性等理念。“难报三春晖”一课中的情境都为真实发生的事例。例如,在导人部分播放公益广告《打包篇》,讲述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忘记了很多事情却始终没有忘记爱自己的孩子。利用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情境导人新课,用意在于向学生传达一种价值:我们的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会变差,但是他们对于我们的爱却不会减少。

其次,巧妙设问促理解。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设问必须要明确“谁是问题的相关者”,注重“人的参与”,并在此基础上确保问题的封闭性和完整性。“难报三春晖”一课的问题设置注重教学情境的关联性,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了设问的艺术性,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领悟教学情境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在第一个板块“平安是一种期盼”中,在展示材料“父母风雨无阻地接送孩子”之后,从依次的设问中,我们不难发现其特点:第一,设问立足于学生全体,不仅关注有过接送经历的学生,也在意没有过接送经历的学生,如此使学生都能有话可说。第二,问题层层递进。问题一是基础性的,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问题二和三则对学生进行了深层次地提问,让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了解学生对于父母接送的态度;问题四是更深层次地提问,让学生换位思考,父母为何接送孩子,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第三,问题与事例紧密结合,借助父母接送孩子这一事例设置问题,使学生敢于回答,勇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最后,合理编排遵规律。对父母的回报不在于一时,而在于一世。我们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于父母的回报方式以及回报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本堂课的情境选择和编排注重对人的成长发展规律的尊重。此外,笔者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利用不同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难报三春晖》一课中,笔者将整堂课分为三个板块即“平安是一种期盼”、“独立是一种回报”、“陪伴是一种孝心”,这三个板块其实就是人成长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读大学之前;第二阶段:大学阶段和成家之前;第三阶段:成家之后。在这三个板块中有针对性地利用不同教学情境展开教学。

3.以价值为目标,彰显情感意义。由于受到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冲击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传统的教育一味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将教学活动视为教材知识的纯粹记忆,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意义学习理论强调情感价值的重要性,并将情感价值引领作为教学活动的落脚石。思想品德课“不仅是智育课,更是一门德育课,既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情感、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①基于意义学习理论,为了实现情感价值对学生的引领,本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首先,解读文本,确立价值。思想品德课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文本,挖掘其背后的情感和价值。就“难报三春晖”一课而言,传统课堂一般将孩子对父母的回报局限于学习成绩优异,致使学生产生只有成绩好才是对父母的回报这一思想误区。事实上,我们不妨对“难报三春晖”解读为“能报三春晖”,即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是孩子对于父母的爱能够报答,只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报答的方式不同。基于此,我们将本课分为三个板块,让学生明确在每一阶段应该如何回报父母。

其次,诗意语言,传递价值。语言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优美诗意化的语言不仅使学生乐在其中,也便于价值的传递和理解。例如,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的衔接语:“其实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无法用一张清单列完的。因为他们对于我们倾注了太多的心血,给予了太多的关怀。他们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期盼我们健康、平安。乌鸦尚有反哺之情,羔羊亦有跪乳之义,我们岂能不报这深重的恩情,独立就是对父母的回报。”前半段旨在说明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我们无法用一张清单列完,应该在生活中细细体会;而后半段则表达出孩子在成年后对父母的回报即独立。通过这样的诗意话语传递价值,更便于学生的理解。

基于意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实现价值的正确定位,选择真实有意义的素材,将培养完整的人的理念落到实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合理高效利用素材创设教学情境,运用诗意语言,传递正向价值,有效实现学生的意义学习。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