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融入自我: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化

  • 投稿小白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232次
  • 评分4
  • 54
  • 0

许大成

摘 要:建构生命化课堂离不开教师的自我融入,但这一点被当前政治课教学改革所忽视。课改中,探索和实践融入自我的生命化政治课教学图景,做到在展现教学优势中尽情释放自我;在践行教学主张中自觉提炼自我;在指向成长的教学生成中选择自我,有效推进高中政治课教学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自我 生命化课堂 高中 政治

许大成,男,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课教学改革站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高度,积极推进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过多从方法和技术的层面突破,热衷于种种方法的翻新和追逐,导致课堂教学技术精巧有余,师生精气神不足;教学流程规范过度,灵性欠缺;频频翻转PPT成为课堂风景,教师反而边缘化,沦为技术的工具。美国教育学家帕尔默倡导源于心灵的教学,为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化改进提供了新的维度。他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对“源于心灵”的解释是:教师要认识自我,要通过智能的、情感的、和精神的三种通道描述内部景观图画。“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它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教学的魅力在于教师“在教学方式和他自身之间找到一致性”,在于教学技巧“展示了教师的自我独特性”,“使自我天资更好地表现出来”。

由此可见,政治课教学生命化改进中的教师“融入自我”包括:对教学工作积极主动、忠诚热爱的状态;对本学科课程与教学的个性化诠释和建构;基于本学科课程与教学的生命化感悟。核心理念是:教师自我是课堂教学改进的第一资源;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教学与自身的一致性;追求的境界是:教师在坚持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开放自我、展现自我和建构自我,让课堂走出单一知识的狭隘、单调与呆板,走向生命的广阔、丰富与灵动。

一、在展现教学优势中尽情释放自我

我校的赵老师开设了“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一节公开课。教学中,赵老师引入了刚结束的国际足球比赛的一个视频,然后设计了一个开放适度的问题:中国队要转败为赢,取胜阿根廷,应该怎样优化自己的球队?教学中,赵老师不仅把富有感染力的能量带进教室。更把对中国队失败的惋惜、转胜的智慧以及崛起的渴望带进教室,他不是在呈现知识,而是呈现祖国,呈现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有情有智的自我。学生被深深迷住,陶醉在赵老师讲述的精彩、分析的透彻、感情的真挚以及教学的自信共同编织的教学世界中。同学们的心灵被打开,收获的不仅是系统优化的知识,掌握的不仅是系统优化的方法,更有情感的陶冶、智慧的提升和心灵的解放。在赵老师的引领和感染下,学生走进更广阔丰富的世界。

被打动的何止是学生,听课的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整节课的精彩。作为备课组的一员,我也被赵老师的课深深打动。我牢记赵老师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下决心按照赵老师的教案和课件,上一节相同内容的公开课。但令我失望的是,我的教学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虽然使用赵老师的教案、赵老师的课件,并且亲临课堂悉心感受赵老师的教学现场,但效果依然大相径庭。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的课虽然“形”上很像赵老师的课,但在“神”上有很大差距。形成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自我的有无。赵老师把热爱的足球生命化,把课堂生活化,使知识充满了生机和温暖。赵老师的教学是怀着惊喜之情与真实的自我相遇,是依靠教师自身独特的优势,彰显生命本质,释放教育力量。因此大到教学情境与流程的设计,小到教学细节的推敲、时机的捕捉、学生反映的敏感,无不释放积极的教学能量,点点滴滴地成全着课堂,推进着课堂向着教学目标沉稳地迈进。相比之下,我对足球不感兴趣,因为,足球情境是从赵老师的课堂借来的。它分散牵扯了我太多的注意力,情境与学生,情境与知识之间内隐的关联几乎无暇顾及。加之学生缺乏足球方面的生活经验,于是专业术语成了玻璃门,无形但顽固地阻碍着学生进人情境。这样,我失去了根基,与学生分离,与情境分离。课堂教学沦落为仅靠技巧推进的机械流程。整体看来,赵老师的课是由内而外的表现,表现中展露自我,释放自我,使课堂变得丰富、开放、热烈,充满智慧;而我的课是切断内心的模拟和表演,表演中遮蔽了自我,迷失了自我,导致课堂封闭、苍白、单调,没有生机。

二、在践行教学主张中自觉提炼自我

在教学“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时,我把本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引入课堂。班级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兴趣盎然,在浪漫的体验中积累了丰富的直观感受。我也陶醉在热烈的气氛中。但同时我清醒地认识到,浪漫易使学生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对活动包蕴的哲学知识的理性思考。必须把学生从生活的浪漫引向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从而走向知识的精确。因此在活动开展到6分钟左右时,我果断结束了活动。当有个别学生还想继续时,我很严肃地说,哲学是让人更聪明的课程,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活动体验,思考和讨论:1.列出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在此基础上,归纳十大人物先进性的共同点?2.你能自己举出蕴含这一哲理的活动、格言吗?3.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个成为先进人物的成长方案?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或者说,另一种形态的“动”正在发生:学生紧张地思考。而在讨论环节,我没有去代替讨论,而只是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去激发更大范围更多维度的讨论。当有学生带着思考的困惑向我询问时,我转向其他同学:你们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原本师生简单的一问一答立即转变成在教室内到处反弹的复杂的公共对话。从整体上看,这节课由于创设的情境蕴含知识的密码,成为知识有预谋的伏笔与铺垫;问题的设计富有挑战性,既开放又有边界,既催生和唤醒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又为教师创造点拨引导的教学空间,既有知识和能力的探究,又有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生成,因此,教学任务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完成。

自我融入,增强政治课教学生命感,不仅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独特的教学优势,而且需要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反思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作为教学实践的指导。回顾20多年的教学生涯,我经常作“当我教学最好的时候,我,像一一”的教学自我的隐喻训练。我觉得我的教学处于最佳水平时,就像我熟悉的热爱旅游业的那位导游。一个凭借自己的体验和智慧,把“导游说明书”升华成为生命说明书的人。他是我的一个隐喻。在他身上,我能找到最好教学时的线索。每次导游,他都完美地履行四项职责:1.做好整体规划,明确任务,把游客引向一个既有边界又有开放的空间。“边界”让游客意识到旅程的目的地,“开放”则提醒游客到达目的地有好多条路。2.努力对景点作历史的还原。引发游客体验和想象,让石头展现人生的欣慰与苦难,让题字诉说生活的欢笑与泪水。3.把握好节奏,包括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的行程的节奏;体验与思考的节奏,愉快和紧张的节奏,个人活动和集体活动的节奏,自由与纪律的节奏等等。4.严格管理,保证有序。对违反纪律的个别队员予以处罚,阻止个别游客的顽劣行为,保证团队的行动与利益。当我把自我比作这位导游时,就形成一个更凝练的教学影像:教学是创造一个引发学生走向体验与探究的学习空间。而“空间”、“还原”、“节奏”和“有序”成为我教学主张的关键词。案例中,问题的设计开放有度,用问引发深刻的“思”和更多的“问”,创造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空间”;观看视频以及要求蕴含相同哲理的活动、格言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的源头活水,体现了知识的“还原”;教学过程中,理性地处理好动与静、自主探究与合作讨论,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则把握住了教学的“节奏”;而对个别学生行为的约束与控制,促进了整个教学的“有序”推进。虽然这种教学主张粗糙甚至幼稚,但它植根于自我的经历,因而独特而又稳定。它指向行动,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自觉运用。每当教学找到这些线索时,我的教学就充满自信和活力。

三、在指向成长的教学生成中选择自我

2013年10月,市教育局组织名优教师下乡支教,我到了农村一个生源差的薄弱学校。上课的课题是“公司的经营”。课前设计教学时,考虑到农村学生视野狭隘,因此提供了有关公司鲜活的案例,帮助学生铺设认知基础。但没有想到的是,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教学无法有效开展下去。为此,必须重组教学,点燃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图景:教师引导:出示一组关于华为公司发展的情境材料,并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公司应该如何经营?

教师观察:虽然少数几个学生主动起来回答,但大多数学生始终没有回答问题。

教师调整:把问题留给刚才几个教学环节中没有回答的同学。然后提问一个始终低头的同学。

同学表现:回答时声音很低,不敢抬起头来。回答的内容很零碎,没有层次。最后说一句:老师,您找其他同学回答吧,我回答不好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你不是缺乏能力,是缺乏积极的心理准备。要知道,你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一个孤立存在,你有义务和同学们一道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学生坦陈:我害怕答错了。

教师引导:旁观虽然防止了失败,但也远离了成功。失败的参与比旁观有意义,因为它给人一份尝试和探索的经历。请你坐下来,专注地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再重新回答。

学生表现:围绕问题,查阅教材,认真思考,然后抬起头来主动要求回答。

全班学生:面对该生流畅自信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总结:老师提问你,是让你抬起头来。与其旁观,不如参与。要记住,智慧只能产生在积极的思考和参与中。在课堂是如此,在人生的其他舞台也是这样。

在这个图景中,我面临一个选择,是关注学生在应试中直接增分,还是关注学生这个活生生的人,促进他生命增值?是仅仅关心教学的学科意义,还是应该关心教学对学生的生命意义。在常态教学中,这两个问题是可以统一的。但上面呈现的教学图景,是一个“节外生枝”,它把两个问题的冲突尖锐地显示出来。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图景中,我选择了后者,开了一段“无轨电车”,在情境中表达了自己的生命感悟,显示对教学的自觉与自信。表面看来,它偏离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从本质上看是对学生生命的唤醒,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四、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化引发的思考

研究学科,热爱学生。帕尔默认为“不好的教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所教的科目之外。而好教师则将自己、教学的科目与学生联合起来”。因此,教师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把“教师、学生和学科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中”。帕尔默的话启示我们,课堂教学的生命化改进没有捷径可走,热爱和研究自己的学生和学科是不二法门。只有平时沉浸在学科中,生活在学生中,课堂教学才能左右逢源,找到融人自我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开发鲜活的生活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到引导力度精细人微的拿捏,愤悱时智慧机敏的把握,乃至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温馨的微笑,都使课堂超越知识,获得生命的活力。

科学保底,艺术提升。政治课教学虽是人文学科,但依然具有基本的规范和标准。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效果的测量都有它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尊重这些规律,执行这种标准,是政治课教学生命化改进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如果把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标准比作“乐谱”,那么,教师的生命化改进就是“演奏”。对乐谱的理解越准确,他在演奏中的二次创造越有意义。或者说,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化改进就是在客观标准与主动创造性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形成有意义的张力。因此,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化改进,是“创意”但不是“随意”;是坚持客观标准前提下的个性化的生命体验、生活感悟、教学理解以及课堂创造。从这个意义上看,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化改进是教师基于课程科学标准的艺术创造,是教师对普遍性标准的坚守和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

做经师,更要做人师。范梅南说,最好的教育关系是一种生活的体验,具有其本身和内在的意义。我们从一位伟大教师那所获得的与其说是具体的知识体系或一组技巧,还不如说是这位体现和代表知识的教师的行为方式一一他的生活热情,严于律己,献身精神、人格力量以及强烈的责任感等等。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融人自我,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化改进更加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让自己成为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架教书的机器;把学生当人,而不仅是记分薄上的一个符号。努力用自己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心灵唤醒学生的心灵。

前苏联作家伊谢科恩说:“为了成为个人,人应该有能力、勇气和本领选择自己的道路并承担责任。”是的,再好的教学模式,再优秀的教学专家,都不能代替你由内而外的生成。一个优秀教师成长所需要的,是重振敞开心灵的教学勇气,在教学的苦乐成败中吸纳成长的源泉,做到在开放中不断接纳,在反思中持续改进,在实践中主动成长,寻找适合自己生命成长的教育方向,成全自我,辉煌生命。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生命化改进的品质和境界。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提升现场学习力: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