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反思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同质化

  • 投稿Jeff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817次
  • 评分4
  • 33
  • 0

束晓霞

摘 要:受传统教学观念以及以考试成绩为核心的单一评价方式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同质化现象。在教学内容上,重视高考考点考纲的教学,轻视对学生发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材知识的训练,轻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这种同质化现象需要通过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意识,以及构建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融合开放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来进行矫正。

关键词:同质化 教学价值观 融合开放

作者简介:束晓霞,女,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镇江市学科带头人。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思想政治和道德法律素质。这样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生活化、个性化的过程。在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评优课、示范课中,教师们针对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媒体打造出生动而富有个性的思想政治课堂,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向。但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到底如何呢?笔者曾多次参加过当地教研部门组织的思想政治课调研活动,发现这些人们称之为“常态课”的课堂教学不仅与“公开课”、“示范课”差别较大,而且“常态课”之间的相似度越来越高,不说“千课一面”,也往往是似曾相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化现象。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同质化表现

教学内容上,重考点考纲,轻学生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建构相对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形成学科能力和方法,还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在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同时,还要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学会解决问题。但在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们常常用高考的考试大纲和考点解读来筛选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处理上,考点多的章节,教师会讲得细些,课时安排多些;考点不多的章节往往会蜻蜓点水般一讲而过,基本上不考虑这些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如此,在这种以解读考点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材里精心设计的案例、探究活动也失去了用武之地。比如,《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对学生的职业规划、生涯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因为不在考纲范围,常常会从教师的课堂中消失。

教学过程上,重知识训练,轻生活体验。由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特点有别于其他学科课程,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应该贴近生活,尤其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帮助学生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思想政治课不仅关注学生获得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但是,在当下的思想政治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知识训练和检测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笔者听过的诸多“公开课”或“常态课”中,教师们对待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是选择恰当的案例创设情境或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深入理解,而往往采取看起来简单有效的方法——背诵或做题。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设计各种训练和检测,高三的复习课如此,高一、高二在新授课时也常常能看见选择题、简析题、判断题的身影。至于生活体验,则是可有可无,课时宽裕了,可以设计;如果教学进度比较紧,便能省则省。一定的训练对于掌握知识是必要的,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法律素质来说,只有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教学方法上,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究。虽然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更新,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尊重,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方法上依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无论是传统的黑板、粉笔式课堂,还是充斥图片、视频的现代多媒体课堂,对知识的讲授、分析依然还是教学的重头戏。即使有所谓的“学生自主探究”,但往往名不副实,缺乏一定的思维冲突,只是课堂所需要的一种点缀。不可否认,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来说,一定的理论讲授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需要在特定情境的互动体验中完成的。认知有冲突,才能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在特定的情境中探究未知,才能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辨别是非;学生经历过体验和冲突,才能将外在的理论和观点内化为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同质化的原因

首先,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深受凯洛夫教学理论的影响,凯洛夫对教学的一些论述,比如“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教学中心),教学过程的“五环节说”(准备、复习旧课、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家庭作业)等在教师中人尽皆知,影响深远。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于其操作性强,教师容易接受,因而深深扎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中,稳定而且顽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有了很多新的变化,人们开始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重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随着升学竞争的愈演愈烈,人们对教学效率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原本还具有一点教师个性的教案,被统一的集体备课或“教学案”所代替,不同的教师上课的“脚本”有可能是相同的,快捷的网络又将这种“统一”传播到更多的学校和地区。于是,课堂越来越相似,越来越沉闷、机械,缺乏活力,教师的教学个性、学生的生命活力都有可能在这种趋同中逐渐湮灭。

其次,以考试成绩为核心的单一评价方式依然存在。在当前的高考模式下,人们通常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而不去关注教师的教学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法律素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考试成绩为核心的单一评价方式使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虚化,教师热衷于把精力花在学科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上。面对同一目标,不同学校的课堂都在进行相似的训练,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的共享又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趋同。至于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则被选择性忽略,教师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与指导是班主任的职责,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

最后,以集体备课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流于形式。集体备课是学科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统一教学要求,研讨教学设计,探讨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理解,破解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但是,集体备课也常常流于形式,蜕化为统一教学进度,布置备课任务的活动。原本建立在教师钻研教材,独立备课前提下的集体备课,成为“一人备课,全组共用”的模式。流于形式的校本教研还表现为对先进地区教学经验的简单推广。在高中课程改革中,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总结出许多先进的教学经验。向先进地区学习好的教学经验无可厚非,但如果不顾本地区、本校的实际而简单推广却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比如前几年盛行的“教学案”,因其对提升学生成绩效果明显而大受追捧。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案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一定帮助,但是,越来越详尽的教学案也限制了教师个体对教学的研究与思考,固化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过程,失去了教学的个性与活力,最后只剩下机械的不断重复。

三、防止思想政治课教学同质化的建议

首先,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价值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的素质发展要求,教学过程应该坚持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毕竟,知识学习不应该是思想政治课的全部。另一方面,对学生和教师来说,课堂教学也是其个人成长的过程,我们要认识到课堂教学独特的的生命价值。思想政治课教学所提供的信息、所传达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生命成长;思想政治课教学也是政治教师职业生活最基本的构成,影响着教师生命成长的质量。

其次,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意识。学校教育是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人成人,教人为善。在学校,学生学习丰富的学科知识,锻炼学习、生活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获得个性品质和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作为现代公民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法律素质教育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深远。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增强育人意识,不仅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学生合道德合法律地适皮社会、发展自我、参与社会、建设社会的智慧和能力,育学生之智;更要发展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结合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倾向的公民道德品质,育学生之德。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意识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实践性、多学科知识的兼容性以及学科知识与生活体验的统合性等特点,重视教学过程,构建发展性的综合评价体系。

最后,构建融合开放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融合,是理论的灌输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的融合,是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的融合;是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有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更有丰富的实践体验,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变。开放的思想政治课具有当代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是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开放,是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文化发展而发展的开放,更是面向世界的开放。

(责任编辑:罗松涛)